西财红宝书原创团队!
  • 扫一扫关注微博:

  •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扫一扫安装APP:

收起左侧

【金融工程】本科双非|三跨考生一战上岸

[复制链接]
查看: 2179|回复: 0

1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考研达人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1-4-5 2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辽宁沈阳
   我是三跨考生,本科普通一本,本科智能科学与技术跨考金融工程。考试科目英语一,数学三,专业课802,政治。
   初试成绩英语:75,数学:127,政治:63,专业课:106。总成绩:371。初试排名31,复试最后排名:22。


   正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备考历程,第二部分是我回顾自己备考过程中一些失误的地方,第三部分是我复试的一些体会。希望看到的同学可以多多少少避免这些坑。首先我建议大家有一个整体的分数规划,即你根据你的目标院校历年复试线估计出你上岸需要的分数,可以稍微定的高一些,这样你到10月份真去填学校的时候也有更多回旋的余地。精确到数学政治英语专业课每一门的分数。看菜吃饭,哪科你需要的分越多,哪科你越薄弱就多把时间花在哪科上。
我的个人情况是政治、高数和大部分考生一样零基础;专业课就不用说了我是跨考的;英语我是有基础的,所以有些备考方法可能只是对我适用,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各取所需。

PART 1我的备考过程:

英语:首先声明我的英语是有一些基础的,大家借鉴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就可以。
   我的备考时间线是在2月份到3月底把新东方绿宝书的单词过了一遍,摘抄下了我不熟悉的单词然后对不熟悉的单词反复记忆;我记完纸质书单词就开始只用app记单词了。线上我用的扇贝单词,市面上有很多别的软件(诸如墨墨记单词,我当时看了别人的经验贴避坑了百词斩),用什么软件不是关键,关键是哪一个对你的帮助最大能让你记得更牢固。记单词是个马拉松,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考试前一天不间断,即使你知道它的意思,在考场上你对一个单词的敏锐程度和对它僻意的掌握都非常非常关键。3月份初左右开始刷历年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我是从98年开始的(不建议跟我一样,从02年开始就可以)一直到最新的年份。我最开始只刷阅读理解,我会在刷完一个年份后进行精翻,就是把每篇阅读翻译成中文然后对照答案的翻译进行更正。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个是对后面的翻译part有帮助,一个是对你作文有帮助。由于我没太在英语上下功夫,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了数学,所以在9月底左右才刷完第一遍真题,只有阅读,其他部分几乎没碰。刷完第一遍后我没有再从头开始刷第二遍,因为大部分答案我都记住了,对我的刷题思路没有太大帮助。接下来我是在看唐迟的讲英语阅读那本书(强烈推荐!),第一遍看我有些囫囵吞枣,一个星期左右看完后我就回头挑了一些年份的阅读再写的试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11年还是2012年的阅读真题,难度比较大)。效果并没有很好,我第二遍就开始细看唐迟的阅读理解,主要是体会他对每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出题老师给出的每个选项唐迟老师都归纳了误导点,这儿一定要好好体会,最好能自己把唐迟归纳的“陷阱”做好笔记;例如寻找文章主旨句要么是看每段关键词,要么是独句段,要么是文章是关于两个人观点的辩论什么的(具体我记不清了)。
   对于新题型我是从10月份以后才开始准备,最开始我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训练真题,效果不太理想,经常一篇下来错3个以上;后来我去看了新东方一位老师的新题型部分专攻(具体是谁我忘记了,非常抱歉),我自己做了笔记。具体的课程内容我记的可能会有偏差,大概是把新题型分为了几种类型(排序,七选五等等),针对每一类有相应技巧;我没法提供当时看过的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
   作文部分我是在11月份开始准备的,由于我有一些基础,对于大作文我记忆了一些连接词(句),其他的内容部分我自己可以发挥,所以没有背例文。小作文我对于十几种体裁每种记了书写的格式,没有背例文。所以作文这部分我没法给太多建议,大家可以去参考别人的经验贴。
   翻译我有些基础,我能提供的建议就是把每段话分成4个(或者3个)部分,因为每段是2分,老师是按照0.5或者1分这样来评判的;我自己是每次翻译后对照答案体会它比我翻译的好的地方;答案的翻译你读起来都是很顺畅的,所以建议大家翻译完读一读,把倒装的话理通顺再写上去。
   完形填空我觉得就是考你对单词词性和意思掌握的准确程度,和高考的完型类似,如果你在前期阅读准备的充分完型不用太下功夫。完型,新题型和翻译我都是10月初开始一块准备的,大概是两天一个年份。至于市面上的押题卷我做过一些,个人感觉你要是真题完成得很好,刷过两边以上或者已经对答案和文义了如指掌,时间也很充裕,最多最多写写黄皮书的押题五套卷就够了。(老实说押题卷的难度跟出题角度和真题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般不建议)
   英语概括来说我觉得首先得明确自己的需求是多少分,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考80分,那你一定得明确70是你的底线,以阅读最多错2个类似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我当时接触到有个方法是对真题的阅读进行精细的逐句翻译,生僻单词能摘抄下了最好,这样翻译近十年的真题阅读就行(或者少一点,因为这个任务量真的很大),看自己时间安排。需要提醒这是个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所以大家一定得明确,你投入了时间精力是想要有效果的,不是花了时间来自我感动的。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你在正常做题时看阅读能更通顺,起码难住你的应该只有那么几个句子,如果你翻译了两年真题还没进步建议慎重考虑换个方法。(我个人是只翻译了一年的真题就没坚持下去了,因为确实很耗时,对我效益没有那么大,大家看自己情况安排)能考70分的同学也能考80分,差别就在阅读发挥的程度。一定看透唐迟的阅读理解技巧,他是怎么对出题人的套路见招拆招的,这个一定好好看!(不管目标是多少分的同学建议都看透唐迟的阅读讲解,他的有些技巧非常适合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后期刷真题可以用标准答题卡模拟真实考场,作文可以不写,其他的客观题都模拟一遍。这个小方法真的会让你受益很多。这儿推荐几个能批改英语作文的网址(软件),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bWy_yovNlszlYrD19SzHZQ

政治:声明一下,我的政治备考可以说是最低配置的备考了,大家可以当成底线来参考!
   我用政治备考中用到的资料有《1000题》(而且还没刷完……思修那部分没刷),还有徐涛后期出的那本黄色的跟背小书;押题资料我做了很多,有徐涛的8套,肖秀荣8+4,米鹏6+3,腿姐的押题卷。以上是我所有的备考资料。
   我是从9月底才开始准备。最开始我浪费了很多时间,跟了很多不同的老师,看了很多版本的网课。后来我网课全部跟的徐涛,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我没有看基础班,也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强化,真的没有影响,在10月之前我完全没理会政治,时间全花在数学和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对我自己而言每次看政治强化班课程的时候我都是当做休息的……没有太花心思记笔记加背诵这样的。对应徐涛强化班的那核心考案我没有准备,纯看的视频,由于我专业课会学到政治经济学那部分,所以这部分我相对比较轻松;建议强化班大家先理解政经的概念,到刷题的时候来训练这部分的计算题。后期刷押题资料的时候我就把每个题每个选项都标注出来,相当于还上一部分先前没去背知识点的债。我个人看法是押题资料可以多刷点,不是为了刷到原题,而是把每个选项的知识点弄懂,千万不要抱着遇到原题的心态去刷题。我理解的政治背诵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也就是对应于考试的选择题部分,一部分是分析题部分。前一部分我没有刻意去背,都是平时刷题刷到就记忆一下,建议一定看徐涛的习题课(这部分讲的是优题库习题集)+冲刺班(这部分讲的是那个黄色背题本一些内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分析题我是等《肖4》出来才背的,前期没有任何准备,我是跟着卡子姐背的(她的公众号和b站账号都叫“空卡空卡空空卡”),非常推荐!跟她背起来真的轻松多了。我是把当年肖四所有的分析题都背完了,其他资料上的分析题都没有碰过。
   总结来说我考试的时候分析题的点都写上了也写满了,但我得分不高,就是低在了选择题上。所以好的做法是在刷题中记忆每一个知识点,能按照徐涛说的整理一份自己的笔记最好了。这儿大家可以试试空卡姐选择题的一些记忆窍门,当时我知道的太迟了没来得及看。我的政治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准备的并不多,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把我的准备过程当成对自己的最低要求。


数学:这部分我花的时间和专业课差不多,是我投入最多的之一。
   从2月份开始我跟的高坤的高数基础班视频,他是分模块来讲的,每个模块我都记了笔记,大概就是一些概念和他课上讲的例题;线代部分基础班我跟的汤家凤,也是全程做了笔记。建议一定自己做一份笔记(如果基础班来不及的,强化班也一定安排上,不要完全用书上给的或者别处拿到的现成的pdf笔记)。这期间我用到的资料有汤家凤的《1800题》(个人观点不是太推荐这本习题集,因为里面的题目大都是从计算量跟基础的角度去考察的。今年考生面对的数学可能难度会提高,可以跟张宇的习题集看看。主要就是前期一定得有本习题集跟着写,具体选什么大家看看别人的建议视频斟酌。选哪个影响不大),《复习全书》(这是本贯穿考研始终的资料),《线代辅导讲义》(就是李永乐专门出的线代资料)。
   基础班网课我是在3月底左右结束,然后4月初开始强化班视频,强化的高数部分我跟的张宇,线代部分跟的李永乐。这期间我的最主要的资料是《复习全书》,这本书不是一本刷题资料,它更像是一本精华版的百科全书,里面选出来的题目都是非常典型的题;很多同学都二刷甚至三刷过,你一定不会后悔用《复习全书》的;我只认真刷了高数和线代两个部分,概率论我是用的余炳森的资料,大家可以自己权衡。对于高数中值定理那块的证明题前期我没仔细钻研,而是把那部分所有题目整理出一个新的笔记本,留到7月份左右我边看武忠祥讲的中值定理证明题专题部分一边记笔记来学习,在这儿武忠祥老师说过证明题是一张卷子里高数部分最难的部分之一,大家得根据自己想考的分数来准备,如果是想考120以上的建议钻研这一块知识。一直到7月中旬之前我的刷题重心都是在《1800》题,《复习全书》第一轮我是在9月初左右完成的,《线代辅导讲义》是在5月底左右完成第一轮,期间刷了《660》里面大约50题。从6月份开始我进入了概率论的学习,概率论全程我是跟的余炳森(非常推荐!),从他的基础视频开始看起,配合他出的概率论讲义(我主要是来记公式,里面的题目我是选做的,也并没有完成很多)。
   另一个重要的准备就是历年真题,由于我前期进度相对比较快,真题我开始的也比较早,大概9月末我开始刷真题,大致是2天一张,有时候状态好也会一天一份,我刷了15年的真题,也就是2004到2019。大概11月初我完成了真题第一轮,一般我第一天刷一份真题当天会把错题整理出来,然后第二天用来整理前一天错题。有些我看了解析还不会的会求助于视频讲解,给大家推荐世纪高教在线的李艳芳讲解的真题视频。数学真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尤其是错题的整理,这个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
   刷完真题我刷过李永乐的押题卷,李林的6套卷加4套卷,还有零零散散的张宇押题卷跟共创超越;个人觉得李永乐出的押题卷线代部分值得琢磨,其他的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看;李林的押题卷有时间最好都刷一遍然后整理出错题本;张宇的押题今年的考生可以参考参考;共创超越的角度跟综合性很强,比较适合目标分125以上的同学。
   其他的时间线我现在没法准确的记忆,后来我几乎是按照视频流出的时间分别看了李永乐的线代强化+冲刺,武忠祥的高数十七堂课(根据自己薄弱的地方去选择)以及他后来出的小班课程,还有余炳森的概率论强化课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错题本的准备(非常重要!),我所准备的有《1800题》错题本,《660》错题本,《330》错题本(个人觉得660题和330题错题本是后期帮助最大的,我后期有反复看这两个错题本),数学真题错题本(重要!!!),押题卷的一些错题。由于我是用的ipad,所以我是把自己错题截下来,放着留到一周里一个固定的时间去集中纠错(例如周三和周六用来整理错题本)。如果对于某道错题我还是不会,我会再去看答案思路然后给这个题做一个标记,等下次再来写;我最多是有的题看了三次答案,最后这种“屡教不改”的题目我写出来后给它整体标一个颜色,提醒自己对于这块知识点掌握的非常不好。另外每个错题我都会在旁边用红笔标注出一个关键的解题思路,例如某题应该想到两边同时求导。
     归纳来说,数学越到后期越要回归基础,大概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是自己抄了比较重要跟我容易出错和记不住的公式,然后每天默写一份;考场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考察你调取相应知识的速度和准确度。高数部分强烈推荐武忠祥,他的很多方法会让你大开眼界,他是侧重于教你逻辑,拿到一个题你为什么应该进行这一步为什么要想到用这个方法。线代部分要把握分析方法,这是试卷中最容易拿满分的部分,跟着李永乐去学肯定不会错。概率论一个是记公式,一个是刷题;由于它题型相似度非常高,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后期尽可能的刷真题和李林押题里的题型然后自己归纳每个题型该用的解题步骤。还有就是在后期刷真题跟押题一定要模拟考场,用真实的答题卡,计时两个半小时(考试时间是三小时,可以对自己严格一点,因为你不知道考场会出现什么情况)。数学值得反复刷的资料一定得包括《复习全书》。另外我加了几个数学的qq群,都是一届备考的同学互相来答疑,也会有一些经验丰富的大佬帮忙解答;这个帮了我很大的忙,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专业课:我要考的是经济学802,就是宏观微观+政治经济学,由于我是跨考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
     我最开始就购买了机构课程,包含书加视频。我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先微观经济学,然后宏观经济学,最后政治经济学。微观大概是3月到6月,宏观也是3月到6月,是先上完微观再接宏观这样一个顺序;政经大概是6月份开始的,我记不清楚了。微观和宏观的复习过程我是有些重叠的,就是在学宏观的时候我也在回头看微观的内容,因为我基础不好很多概念容易忘记。从3月份开始一边看网课一边对应资料书过知识点(我初试整个备考过程并没有看课本,建议没有基础的同学有时间浏览一遍书本理解的会更透测),我用的资料书归纳的是比较重点的内容,基本上考点都涵盖到了;这儿的网课是包含微观+宏观的。
     这儿说个题外话,由于我大部分直播课程我都是过后看的录播,而看录播的时候我经常有走神的时候,非常低效,所以建议能看直播的同学一定坚持看完直播,即使意味着你会花更多的时间(因为录播可以倍速),要知道你看直播比你1.5倍数看录播的性价比不止好一星半点。
     7月25号左右我才把课程里所有的视频(微观+宏观+政经资本论)看完,大致有了一个轮廓,因为在这期间我自己做了微观和宏观的思维导图,了解每章节大概包含什么知识点,但是运用到做题还是一盘散沙。所以在7月底左右我就开始刷课程附带的习题集,想通过做题来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事实证明这比我光看书效果好非常多,所以当你把书本看完发现对知识的掌握还是云里雾里就尝试开始刷题),这个习题集不是历年真题,而是收录了老师上课的课后题或者一些好题,还挺厚的。第一遍刷我基本上写不出答案上的那些标准步骤,甚至一大半题目我都不知道如何下笔,我就把除了我非常确定思路的题目都标记出来,先跟着答案写一遍步骤,该记公式的把公式用红笔记下来,该理解思路的自己多想几遍;就这样我第一次刷完习题集差不多9月初了(只刷了微观和宏观)。
     从9月中旬开始我就开始一边二刷习题集,一边着手历年真题宏微观部分的刷题,二刷习题集我会把习题集中每一章我又犯错的公式和我混淆的关键概念单独用一张纸记下,夹在每一章的开头的地方方便每次回顾的时候针对自己薄弱环节反复记忆。刷真题我的方法基本上和习题集一样,不过正确率跟流畅度比第一次刷好了不少。从这时候开始宏微观的学习我是以刷题为主,遇到陌生的知识点就去翻资料书重复记忆。   
     政经我是分为资本论和社论两部分来学习的。前一部分重在理解,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一定要理解!不然后期你去背诵的时候会很惨的;对于社论部分没别的方法,理不理解都无所谓,几乎是纯记忆内容,我备考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伙伴(真的是每一个)都被社论折磨的要死,你或多或少也会经历这一部分,你只需要知道我们所有背过的人和你有完全一样的感受。背了第一次忘,背了第二次忘,第三次…非常正常!没有别的好方法,就是重复重复重复。资本论的学习我主要是看的网课加资料书(我也没有系统的看课本,只是遇到我非常不懂的知识点我会去翻书)。学习社论的时候实际情况是我当时对社论并没有很上心,后期我只背诵了社论前两章,后面的基本只是背了几个题目,以至于考试考到其中一个章节内容我基本上瞎写一气,应该没得到多少分。所以建议大家社论都过一遍背一遍,别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802我的经验就是我当年考研题目并没有遇到原题,所以在宏微观学习一定得注意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跟某些知识点的联系,千万不要抱着遇到原题的想法去刷真题或者习题集。有些关键的图形一定得记忆深刻自己再默画几遍加深印象。对于政经资本论一定得理解在前背诵在后,而且背诵一定得多重复;社论部分一般都会有一道当年热点题,对于热点题由于我精力和时间不够,所以对于每个热点我都记了几个(一般是5到6个)关键句也就是段首的类似标题句,然后我挑了大概五个可能是最热的题目全文记忆,这其中有些句子和段落可以运用到别的答案中去,所以对我来说省事了很多。但是大家也能看到我的专业课得分并不高,所以这个方法好坏与否大家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取舍一下。


推荐一些找资料的公主号:“分享考研资料”,“叮叮考研”,“空卡空卡空空卡”,“红果研考研教育”,“考研斯基师兄”(前两个是找一些pdf或者视频,后三个是偏考研方法或考研调查一些讯息的)




PART 2那些我踩过的坑:
整个6月份由于期末考试的原因,这一个月我几乎没碰考研相关的书籍。

英语:我到11月份左右才意识到掌握阅读逻辑跟技巧的重要性,也就是唐迟那本书里讲的内容,所以就没有太多时间来钻研了。还有新题型部分我开始太执着于自己的方法,没有去跟着老师的步骤把新题型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型,然后再去运用相应的技巧。作文部分我小作文准备的一直很迷,最后考试考到的也是我不熟悉的类型,建议大家准备扎实每种的模板跟套话。英语作文不是套模板就是低分,而是别人让你描述图中的具体的信息,你全文都是很浮很飘的话老师才会给你低分,我理解的模板是连接句(词),而所给图片中具体的内容需要你大方准确的描述出来。

数学:我备考过程看了太多老师的视频,个人觉得很浪费精力;大家先了解了每个老师讲课和教材的侧重点再做决定,决定了一直到后期就不要轻易更改三心二意了!这儿我自己推荐的是高数-武忠祥老师,线代-李永乐老师,概率论-余炳森老师,仅供参考。不管你选择哪个老师,你学透配套的教材一定是够用的。其次我数学备考过程过度求快,我一个朋友进度上比我慢很多,他真题来不及只刷了五年的,最后考了141分。所以别去比较绝对进度,而要在前期细致的学透每个知识点,慢慢来才最快。

政治:一个遗憾是选择题没有用空卡姐的方法记忆。政治和数学也同理,市面上的老师的视频跟一个也就够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授课方式就跟哪个,但是最后刷题(押题卷)可以多看几个版本。分析题我接触到的就是肖老师跟徐涛老师的,二选一就够了,全都背大可不必,这儿也是强烈推荐卡子姐的背诵方法。

专业课:政经社论部分我由于侥幸心理没有背后面几章,结果就考到了,希望大家能避免。宏观部分后面的失业和通胀,经济增长论,财政和货币政策我都没学明白;理解非常浅薄,希望大家可以花时间理解透,因为考试题目(至少是我那一年)很灵活,得对知识点理解深刻才能答到点子上。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报班最好,有学长可以答疑;不行的话尽量找一个专业课一样的研友可以交流。

复试心得:
     首先是出成绩后,大家的目标院校有排名最好,直接和官方拟录取人数按1.2倍对比一下;没有的话用小程序有个大概的了解。由于一部分学校是刚出复试线紧接着就开始复试(以后大概率也会延续网络复试),有机会通过复试的同学最好提前准备复试,备考资料就是官方给出的参考书籍跟目标院校的往年(回忆版)真题,后者相当重要,历年真题的重复率很高。历年真题可以找你报考专业的直系学姐学长,或者去某鱼某宝,或者直接报班省事。
     我自己准备复试的思路是先把历年真题整理出来,我列出了大概50个问题,我会先把这些问题记熟然后往外扩散去记忆参考书目中我漏掉的知识点。对于我的目标院校来说,复试老师更看重的是你对这个科目整体架构的掌握,例如金融素养,你的回答中运用很多你们专业的特有词汇和表达会加分不少。还有就是我当时找了一个一块备考复试的伙伴,相当于模拟面试;我们会大概按照复试流程一位当考官来提问,一位作为学生来回答,提问过程还是比较严肃的,有利于你提前适应面试那种紧张的氛围(虽然我真去复试还是紧张的不行…)。
     我们复试是按照30%的比例来算的,也就是初试成绩除以5乘0.7加上复试成绩乘0.3就是你的总成绩,按照总成绩排名往下刷。如果你的学校也是70/30的比例,那复试分数一定一定要重视,你有很大的机会能翻盘,同理即使你比最后一名高30分也很有可能被刷下。所以重视复试,提前准备非常重要!
     复试过程可能经历的焦虑期我几乎都经历了一遍。出成绩的时候,由于我的目标学校不发布排名,但我们有一个专门收集成绩信息提供排名的小程序,我的排名差不多在拟录取人数的边缘;第二个是出复试线,我只高了3分;第三个是复试名出来,我的名次刚好是录取人数的后面一个,也就是说我前面的所有同学总数就是要录取的人数;第四个是刚复试完,当时复试刚结束我就在屏幕中看到一位老师摇了摇头,当时我心态就崩了。所以心态非常重要,要知道你都走到这一步了,一定不可能全凭运气,你已经非常有魄力加实力了,只差临门一脚;而尽最大的努力去准备这最后一关就是你所有能做的事,剩下的交给老师们吧。
     最后想给大家分享一段当时戳中我的话:考研这件事儿,就像在黑夜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也不知道其他人的进展;你能做的只有埋头拼命的洗。只有这样,在灯亮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这一切都值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138-805-778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APP  小黑屋  

Copyright;  ©2007-2024    Powered by swufeky.com  版权所有:小财恒硕教育  蜀ICP备1202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