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27 0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这个问题我们在做的时候也研究了一下。
如果按照我们给的答案去理解,我相信你应该能理解得通。
但是,如果说,在告知消费者有补贴那一刻,消费者重新做一次选择,如果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一定会在心里默默把得到的补贴面包折算成对应的补贴金钱,然后再重新规划需要买多少面包和电影,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何种等值补贴对消费者是一样的,都会提高效用。
而根据第三问,我们猜测命题人是想考等值货币与等值实物补贴的不同,因为货币的流通性更强,用货币能同时买到面包和电影,而补贴的面包是不能轻易换成电影的。
当然,命题人究竟是想考什么,这个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是给出我们觉得比较合理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