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红宝书原创团队!
  • 扫一扫关注微博:

  •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扫一扫安装APP:

收起左侧

西财学长学姐考研复习经验汇总(各专业都有)

  [复制链接]
查看: 77300|回复: 7
发表于 2014-2-8 0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是埋头苦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时候信息的搜集或者获取对你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因为毕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我知道大家目前都在努力的复习中,也许没有时间彻底的逛论坛,发帖子,求资料。本着为坛友负责,方便大家复习考研,顺利拿下西财的原则,我对论坛里面的帖子进行了一个汇总,同时也联系了一些考研的高分得主,拜托他们写一些复习心得给13年考研学子。这次的心得主要是11年和12年考研学姐和学长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用,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西南财经版块的问题的讨论!帮助别人的同时,你自己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常见问题汇总
我把老版主准备的常见问题汇总和自己前段时间写的常见问题汇总进行了一个融合。我相信看完这个问题汇总,你对于西财考研的认识能够更进一步。
1.西财的各专业考试科目
http://www.swufeky.com/guanfangxinxi/kaoshidagang/2013-09-18/1330.html 里面有拟录取人数和考试的科目
2.西财的各专业录取统计
http://www.swufeky.com/guanfangxinxi/zhaolutongji/
这里面有招了多少人,具体的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

3.西财的往年复试线
http://www.swufeky.com/guanfangxinxi/fenshuxian/
建议大家多多关注研招网的信息。学会自己整理信息,快捷掌握第一手信息

4.西财初试科目的参考用书:http://www.swufeky.com/guanfangxinxi/cankaoshumu/2013-05-19/1309.html(这里有详细说明)
经济学1和2 是高鸿业的微观和宏观 第四和第五版都可以   
西财的微观经济学 作者是吴开超   
西财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是刘诗白最好用第二版
西财的政治经济学学习与思考辅导读物作者李萍
其中那些个外国人的书,比如曼昆范里安等书,建议当工具书用,就是大纲要求的,上述的辅导书没有相关内容的话,可以去查那些书,但是最好别当教材用。(第一篇的金融学硕心得,有一部分是对这些书的一个全面点评)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会计学》
赵德武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
彭绍兵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803和620行政管理学
《行政学导论》齐明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管理学》罗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801经济学一(理论经济学)和802经济学二(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两个分支,各有侧重。但总的说来,经济学一、二的差别比较小:经济学一包含政治经济学60%,西方经济学40%;经济学二包含政治经济学50%,西方经济学50%。
    初试考经济学一的专业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法律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初试考经济学二的专业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税收学、保险学、消费经济学、金融贸易电子商务、体育经济与管理、数理金融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社会经济学等 
5.复试的时间和方式怎样?
  按照西财的惯例,一般是国家线公布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出了复试线,然后在等复试通知。一般西财复试较晚,所以基本如果复试被刷了,就不可能调剂到别的学校了,如果报西财希望可以权衡好
6.如何计算录取成绩?
答:西财学硕:按考生(初试成绩÷5*60%+专业课笔试*15%+专业课面试*15%+英语面试*10%)+加分项目  计算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进行录取。
专业学位各专业综合成绩计算方式:
会计硕士:
(初试成绩÷3)×50%+思想政治理论测试×5%+复试专业笔试15%+复试专业面试成绩×20%+复试外语测试成绩×10%+加分项目成绩。
MBA、MPA、旅游管理:
(初试成绩÷3)×50%+思想政治理论测试×5%+复试专业面试成绩×35%+复试外语测试成绩×10%+加分项目成绩。
其他专业学位:
(初试成绩÷5)×50%+复试笔试成绩×15%+复试专业面试成绩×25%+复试外语测试成绩×10%+加分项目成绩。
7.西财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
据听说,西财的研究生就业主要看个人。金融大学科差的不是特别多,就业主要看个人的素质吧。西财就业主要是四川和深圳,这2个地方比较认西财的牌子
8.西财的考研难度如何?
个人感觉,要参考自己学校的考研情况来定,打个比方来说,你们学校考研最好的也就是西财或者就是中南财经了。那你就要权衡好自己的实力了。如果自己以前基础一般,而且考研时不能特别忘我的话,建议别考西财,或者考西财的冷门专业比较稳妥,不然的话,白辛苦一年的情况大家都不想看见啊!
9.跨考难度如何?是否有歧视?
首先我不算跨考的,但是我同学学计算机的是跨考的,394分金融,我们专业好多都是跨考的,学什么的都有,化学,材料等等、、、所以来说很多都是跨考的,一般导师都没有什么歧视的,复试时老师都非常好的!~跨考建议专业课早点开始,因为毕竟0基础,经济学的脉络还是要稍微理一理的。一般来说,复试时老师都会问你数学考多少,西财好像挺重视数学的。
10 关于公共课辅导班的问题
我报了一个数学的辅导班以及一个英语作文班,个人觉得报班吧,主要看个人!有些人习惯了一个人看书,有老师填鸭式的学习也许不适应,那就别报。有些人学习比较被动,需要有人来推,那就报一个吧!其实很多人报班只是心理作用,张三报班了,我没报这可怎么办。所以我也报一个吧!建议政治真的就算了。。那些人不谈了。。数学建议报一个,平时学的和考研还是有一定的跨度的。英语报个作文班就行。背背大小作文模板。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11 关于西财专业课辅导班的问题
西财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经济学辅导班,大概在8月中旬左右。好像西财经济学院的网站有报名的相关通知。然后大约时间5~6天课,上午和下午。去上课的全是西财的老师,有很多是直接参与命题的老师。听说很火爆。这种东西有需求就有供给,效果肯定有的。注意关注5月份的西南财大的经济学院的网站通知。
12、硕士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和住宿费用?
答: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住宿条件为2人/间;住宿费用为1200元/人/年,宿舍内部有热水器,听说很便宜。用热水器洗一次澡一般2块以内可以搞定。
13、西南财经大学是否接受跨专业报考研究生?
答:近年录取新生中,跨专业报考占30%以上,外校考生占70%以上。
14、初试之前是否需要看复试参考书
     由于西财不是自主划线的34所院校,参考的是国家线,所以复试一般比较晚。按照惯例,复试时间是在4月中下旬的周末。因此,即使是跨专业的同学,初试前也不需要看任何复试的书,初试后知道分数了再准备复试完全来得及。而且,西财相对还是很公平的,只要初试成绩到一定程度,复试表现不是很意外,一般就可以录取的,所以关键还是初试成绩。
   
15.复试是否公平

    个人感觉西财还是很公平的,论坛那么多1分秒进的,2分擦线党都考上就是铁证了,如果初试成绩很高,自然不会担心,担心的只是能拿几等奖,如果初试成绩不高的话,建议复试好好准备,尤其金融学院金融学这样的专业,招这么多人,复试表现好,总成绩完全能够上去!

16.奖学金
     根据2011年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
一等奖学金占30%,免学费,另外每年有3600元的生活补助;
二等奖学金占40%,交一半学费即5000元,另外每年有3600元的生活补助;
三等奖学金占30%,交学费10000元,另外每年有3600院的生活补助。
奖学金一般一年评比一次,第一年是按考研的最后综合成绩。其中一般来说推免的都是一等奖。财大的住宿费无论公费还是自费都要交,每年1200元,书本费没有,教材自己购买。
17.西财复试加分政策是怎么回事?
有加分项目的考生提交《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加分项目登记表》,按以下规定给予加分,加分总额不得超过1分:
(1)在有CN标志的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1分,第二作者0.5分;
(2)在有CN标志的一般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加0.5分,第二作者不加分;
到了西财复试你就知道,其实很多人都有论文加分,其实这个东西影响挺大的。直接关乎你的奖学金。我自己计算过有1分的加分,今年复试相当于初试多考8.3分,比例还是很高的
18.什么是西财校内调剂,具体情况如何?
报考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热门专业的学生,没达到所报考专业的复试线,但是又达到国家线,或者西财本科应届生报考其他学校失利,但分数又比较高,可以申请调剂到专业硕士,复试的时候直接参加专业硕士的复试。
For example,我报考的是学院金融,今年国家线340,学院金融365,我自己考了355分,所以我肯定不能参加学院金融的复试,但是我却过了国家线,所以我可以申请西财校内调剂,但是有资格进行调剂的只有会计和金融2个大类,其他比如管理学是没有资格的进行调剂的。
参加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热门专业复试的学生,有一部分被刷下来的,将有机会调剂到未招满的专业或者专业硕士。一般学校或者学院直接与考生联系,询问调剂意向。
但是大家放心,第一志愿报考西财专硕的,优先录取。基本来说,如果你这个专业报考人数不够,而你第一志愿西财专硕过线了,就不会刷你了。
19.经济学类初试科目的题型:
    经济学的题型
政经 一道辨析 2道简答 2道论述
西经 不好说,5~6题,计算 简答 论述
20.考研时的感情问题
我个人感觉平淡的处理就行,不要有太大的心理波动就行,天天闹分手,哪有心思看书啊。反正我考研时,是经常找人吐槽的,因为考研实在比较熬人。。冷暖自知啊
21.是否需要个研友?
这个能找到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研友是最好了,如果没有也不要客气的去找。室友,老友,都可以的。看自己个人,如果自己需要个人对比,督促就可以找一个,需要自己比较独立,就可有可无。
22.财大一共4个国家性重点学科
金融学 会计学 政治经济学 统计学
23.需要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我的建议不必了,因为西财选导师不和别的学校一样,他是进校以后1~2月内选老师,双向选择。而且复试时,都是复试前半小时,你才知道你自己在哪组复试,所以想提前联系导师,以期待有个好印象用处不大。
3.考研经验汇总
在给大家呈现之前,我想说几句,因为有些帖子没有及时的加精华和推荐,所以帖子十分不好找,都是我一页一页在西财考研论坛给大家“翻”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看这些经验贴,同时由于个别课的经验总结不好找,我也去了论坛的其他版面进行寻找,以方便大家的复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家在看这些帖子的同时,希望可以全面的对待。别人的经验对你不一定有用,但是希望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总结出自己的套路来,形成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你看经验贴有所收获的地方。
我给大家精选的几篇西财考研经验贴。
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
1.金融学硕考研,2.金融专硕考研,3.会计财管考研,4.会计专硕考研,5.管理学考研6.单科高分系列,7.三跨考生考研系列等。内容比较丰富,应该能够使大家全面的了解自己所考专业的一些情况。
Ps:下面呈现的文章中,一般心得名字即为超链接(蓝色+下划线),ctrl+点击就可跳转,如果没有名字的文章,蓝色标题的地方即为超链接,ctrl+点击就可跳转。
3.1金融学硕考研心得4.学长&学姐点滴寄语
版主加: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一些学长&学姐点滴寄语以及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大家应该都是心里话,看过已经还是蛮有感触的。
Alice 798学姐寄语:
1.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不是你埋头苦读就能成功的,你需要搜索一切有用的信息。
2.    总结下:数学就是不停的做题分析总结,错题集必不可少;英语就是单词+真题,单词要反复的背;财管和会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政治分数太低就不说了
3.    喜欢微博的同学可以关注“马靖昊说会计”,去翻翻他之前的微博,浅显易懂,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4.    会计可以听东奥张志凤的cpa会计课程,是音频的,可以带到自修室里听
5.    财管会计个人推荐书目: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会计学》
赵德武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
彭绍兵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东奥中级财务轻松一,东奥中级财管轻松一,郑亚光的公司财务学习指导,西财赵德武会计的配套练习。
6.    关于注会考试和考研。去年我报了财管和会计,想着一边准备专业课一边可以考注会,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注会考试和考研的侧重点不同,难度也不同,甚至连考试范围也不同。所以,没有必要报注会浪费时间精力。
7.    不要懒床,要坚信起得来就考得上。
8.    如果寻求考研伴友,一定要找比你还有决心的人,否则一旦他有所动摇,你肯定会受他影响。
9.    考研就要一心考研,不要一边考研,一边公务员,另外还找工作,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哪里都没法成功。
10.考研的孩子要清心寡欲,看破红尘。
Taozhu1990学姐的寄语:
关于报考
自己的意愿结合以实际情况,不要怕目标定的高,高目标会自然让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定了目标不要摇摆不定,切忌不要状态一不好就想换,学习状态稍有起伏是正常的,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复习。到正式报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复习情况调整。给自己定目标的时候,要客观的评价下自己完成的可能性。
关于压力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纾解压力的方法。比如:看部电影、去近的地方走走、找朋友聊聊天什么的。有时不要太强迫自己,劳逸结合,效果会更好。但也不能纵容自己,不要一没有状态就放松。总之,考研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关于辅导班
     当初报了个海天三科,上了不到十次课,就再也没去了。主要是,老师讲的很多都是我会的知识,自己看下书就能懂。而且大夏天的,我也没耐心一直听他讲,总走神,最后索性不去了。其实这个主要就是一个心理因素,可以去试听下,觉得不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最好果断放弃。
关于专业课
专业课建议复习要早,经济二考的科目不少,且西财有自己的出题风格。尤其到了后期的时候,大家又要抓紧背政治的大题,所以专业课要在11月中旬的时候就开始背。关于时间自己要规划好,到最后,四门课时间分配不好,也会直接影响复习的心情和状态。
秋杀的寄语:
一 能用蓝色笔不要用黑色。对于政治和论述类比较多的专业课,非机器扫描阅卷蓝色的确很有优势。我习惯蓝色字。今年政治和专业课比我估计的高,应该有关系。
二、英语作文模版很重要,一点要自己总结模版。别人的只能参考。加一点很短但是很有深度的句子,不出大的错误分不会低。那种很长很长的模版套话慎用、论坛里面的金翅的那种,一句话可以写那么长,不会高分的。一看就是背的。我考前总结出来的模版,按照成绩推作文应该接近满分。
三、数学和专业课考试,考试拆卷子前先发草稿纸。。拿到草稿纸不要等着发呆什么的。。马上把能够记得的所有公式写到草稿纸上,监考老师不会管你的。最多看着你写。。尤其是泰勒那种。临时用想起来很麻烦。全部写下来。草稿纸无限量的。这样考试时你就有一张满是公式的合法作弊武器了,哈哈。这是宿舍同济哥教我的,用处很大!!!一来方便查公司节省时间,二来不那么紧张了。
四、政治大纲出来前一个字都不要看。时间实在太多了,不要看马原外的东西。工科也一样,工科考政治无劣势。放心。
五、英语单词背到考试前、新题型是关键。全错的话过线就危险了。全队过线无问题。建议重点突击。张剑的书废话太多。不推荐、单词推荐绿皮书,我没买阅读资料
六、研友、最好2人。都要有毅力。不能有一个半路跑了那种。
七、最后一个月压力极大。应届还要忙期末和设计,坚持下去、挂科随他去吧。去年我3门60.同济哥挂了2门。设计全是瞎画= =o(︶︿︶)o 唉、没办法。人的精力有限。考研要紧
八、辅导班只推荐合工大数学强化班、政治英语千万别抱。浪费时间。尤其政治,风中劲草包括了全部知识点。
苏菲麦学姐的寄语:
一.先看一个公式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思维方式ⅹ心态ⅹ热情ⅹ毅力ⅹ细节+运气
1.思维方式
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即使是狂奔,也只是离终点越来越远。拼命地奔跑,结果却是华丽的跌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同学很努力,早出晚归,考下来的结果却不怎么理想;相反另一些同学复习的时间不长,效果却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抓住了重点,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无用功。

2.心态   
一切问题,归结到最后,都可以说是个心态问题。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你会怎样行动,而你的不同行动直接导致不同的结果。希望大家在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保持平和,切忌浮躁,静以致远。比如,不要看到别人有的资料你就一定要有,别人上了哪个辅导班你就一定要上。所谓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要,最后肯定是什么都没得到。买了一大堆资料,最后发现真正做完过的很少;报了辅导班,最后也由于种种原因没去上。
    另外,考研过程中还要面对各种虚假的、蛊惑人心的小道消息的考验,特别是到了考试前,各种小道消息会满天飞。初试时是这样,复试时还是这样,这种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自己好好复习,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你能不能考上。
3.热情  
我寝室的兄弟对数学的痴迷程度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数学书、草稿纸和笔放在枕头边上,这样万一想到了什么就可以马上起来翻来看看做做,所以最后他数学考得很考好我一点都不惊讶。
4.毅力  
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特别是临近考试,身心疲惫的时候,很多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5.细节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足以决定你最终考得上否。这里我就不细讲了
6.运气   
举例:复试过后,被录取的最后几名同学和刚被刷掉的同学,相差的只是小数点后一位甚至第二位的分数,他们的能力有多大差别吗?很明显,考研是要靠点运气。

我送给大家的十句话

1.首先,很重要的是,把身体锻炼好,考研是个脑力活,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体力活
2.从0到10比从100到10000大多了,万事开头难。书看不懂,题做不起,单词记不到,没关系,慢慢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3.永远记住,人都是被逼出来的,给自己适当的压力
4.同一个问题,尽量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
5.同种类型的资料只做一本就行。要少做题,题要做精。把一本书看三遍的效果远远好于把三本书看一遍
6.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很多同学一二月份就开始准备了,结果到了后面不是提前放弃就是疲惫不堪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7.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调节,我建议大家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去调节。比如当你看书实在看不进去的时候,可以选择去一些景点散散心,换换环境也调节一下心情,之后回来再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8.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会对你最后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没有什么考研的捷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比什么都重要
9.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而失败的原因就那几个,多去看别人失败的经历,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有的话你就应该反过来做。很多失败的人就是一念之差,你学到了,将来走到这里的时候就懂得绕过去,陷阱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10.考研的道路,无论成功与否,从中获得的很多东西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都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考研,我们应该抱以平和的心态,享受这个过程


mengfeihaha的寄语:
1.    如果在论坛发帖求助,真的希望可以自己多翻翻以前论坛的帖子,你会发现自己问的问题,别人早已问过了。答案早已经有了。而且肯定的是,你会得到比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更全面的回复。
2.    即将到了这个暑假,是考研成功顺利与否的决定手,希望各种13年学子好好把握这个暑假,如果你这个暑假真的虚度了,也许你的考研会苦难重重。不要抱怨这个暑假留校看书有多热,我当时热的看教学楼,感觉他一直在晃。希望学弟学妹能好好把握这个假期。
3.    考西财,如果自己实力一般,又向往西财,建议博弈好自己的专业。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的追求金融会计等专业,我试问,如果我考上了西财的经济学专业,但是我同学没考上西财金融,这2个人中间谁会比较舒心呢?好像略有点过激,但是大家都懂。而且听说西财研究生毕业不怎么看专业,主要看研究生个人素质。
4.    如果想考上西财,而且是西财金融类会计类专业的话。我的一般感觉是,英语过线,政治不拖腿,数学一定要好,专业课一定要高。当然我的意思是,一般英语和政治拉不开差距,当然你如果政治和英语好,肯定最好的!也许大家见晒分见得多了。一般来说考西财400+的,数学肯定有140多,专业课基本都在120+或者120左右。总而言之,一句话。想考上西财,建议数学和专业课一定要把握好!这两门考高了,基本分数不会差
5.    建议不要报太多的辅导班,尤其是政治英语这类的,说句心里话,这类辅导班,更多的是心理作用。但是大家一般都报,因为大家的心理是,A报了 我没报,岂不是我输在了起跑线?其实说句心里话,你在教室看书,比A在辅导班走神效果好多了。尤其是政治和英语,基本真的用处不太大。而且辅导班很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过建议报个数学班,以及西财的经济学辅导班,因为确实有一定用,另外,西财专业课红宝书很不错,推荐大家使用。切忌不要相信什么蓝皮书、绿皮书。
6.    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不要因为自己是个二本,或者是三本就觉得西财对自己遥不可及。其实考上西财的很多都是二本三本的。只要付出了,一定要有收获,前提是自己付出了努力。不要觉得自己基础很好,就忽略了很多的细节,去追求一些更高难度的问题,拿数学为例,其实现在考研数学真的很简单,已经没什么难题,更多的是考数学素养和基础如何。踏实下来好好复习,像什么数学145 数学150真的不是特别难。
7.    少买一点参考书,一本参考书做3遍作用绝对大于三本参考书做一遍!~  你全书做3遍,作用绝对大于全书一遍,660题一遍以及400题一遍,感觉作用大得多
8.    锻炼好身体,考研到了最后就是一个体力活,到了最后阶段,感冒了等于好几天看书效率下降很多。建议多穿点,就算爱美的女士也是一样。
9.    千万不要给自己不去上自习找理由,因为不去上自习的理由是万能的。
10.每个人每天看书心情肯定有起伏,建议大家可以找个研友或者非常关心你的人去吐吐槽,因为这样你会好很多,这些话你不能告诉父母,让他们操心,你不能告诉室友,让他们误会。你只有找个研友或者关心你的人。。
11.不要觉得自己重复做数学题是徒劳无功的机械活动,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哲理。到了后期,其实很多人都有感觉,这题我明明会,怎么就是算不对?这错一点,那错一点?其实关键是你自己的计算成功率保证不了,究极根本原因就是练的太少
谁的诗的寄语:
     凡是考研不太成功的,不外乎是以下两种:一是对自己定位不合理,二是动力不足。当你经过深思熟虑定下西财的目标之后,那就只剩努力了。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作为一个二本工科的三跨考生,我很荣幸能被西财录取,但在整个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一直坚信自己一定会考上。因为我相信这句话,当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考研的过程不是智力的比拼,而更多的是计划、方法、意志力的比拼。在我身边,只要是认真走完考研全程的同学,大部分都有了满意的成绩,坚持到最后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些人中最终未能如愿的少数仅仅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所以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相信你们自己,既然我能考上,你们一定也可以!
能不能不起名字学长的寄语:
对前辈们所谓的经验和方法不要盲从,别人的只是参考,真正适合你的一定是你自己在考研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考研不同于其他事情。也许在其他事情上,你付出50%,得到50%;付出80%,得到80%。但是在考研上,你的收获只有0%或100%。所以,无论50%的付出还是80%的付出最终大多都指向0%的收获;想要得到100%的收获,请你拿出100%,甚至120%的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管理学803心得(献给13年考研学子)

作者:Celtics-Kevin


首先我要代表大家对论坛的实习版主表示感谢,因为是论坛的实习版主不辞千辛万苦找到我(我到目前为止仍然摸不着头脑)让我去为13年准备考西南财大的学弟学妹们写下803管理学的心得!废话不多说了,我直接开门见山吧:        
     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今年拟录取的12级人力资源研究生,803管理学今年考了121分(据我了解,比我这个分数高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过如果专业课大家可以考120+的话已经灰常够用啦哈) 。下面我说下803管理学的参考用书,主要是罗珉的《现代管理学》和王德忠的《管理学》,我买的都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当然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也可以,我当初也看了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内容只多不少。我主要看的就是罗珉的那本现代管理学,因为这个要占到考试内容的90%左右,而王德忠的那本书我基本没有看。另外就是花大价钱买了一份管理学红宝书(花了300多大洋,总的来说还是很有用,特别是刚开始复习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红宝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下面我详细的说下我的复习方法      
     首先,我要打消大家一个顾虑,虽然我本科是管理类专业,但是我要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无论你是三跨也好N跨也罢,丝毫不会影响你803管理学考高分。我是在7月中旬开始复习专业课的,罗珉的这本现代管理学非常的枯燥以及难懂,所以第一遍看过后基本没有明白他在说些什么,有些句子感觉就是活生生的把英文翻译成汉语的,根本就读不通顺。所以,大家不要一看这本书就大声叫喊:完了完了,看不懂啊,肿么办肿么办。。。。这是很正常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先把这本书看上两遍,然后再仔细的一章章分析。      
     其次,在大家复习这本书的时候,只需要在每天下午花上1-2个小时就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我在看前两遍的时候根本没有记笔记,因为我觉得我根本都没有把课本读通顺,即使记了笔记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东东,所以,在前两遍干看书过后,在9月份开始看第三遍的时候学会了记笔记,说是笔记其实就是一些自己认为必须要背下来的一些东西(这个就看个人感觉啦,因为我看过历年真题,考的那些题型比如名词辨析,简答什么的完全就是课本上的死东西),这样的话给自己提供一个大纲也好记忆脉络也罢。这本书的重点主要是在组织、激励(这章凡是学过管理学的会非常熟悉,都是耳熟能详的)、领导等章节。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先看下真题的题型就会大概知道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哪些东西值得自己去记忆。        
     最后,在课本看了三遍后,我开始认真研读历年真题,这里我要说下,09年之前的真题参考价值不太大,因为09年之前的真题还在考判断题,这种题型在09之后就取消了被名词辨析所取代。真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只能说第一题的名词辨析以及第二题的简答题最好是用书上的原话来答,因为这是死东西。后面的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很灵活了,书上没有死答案,这就要看自己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积淀程度,当然,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多用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来回答,自己的话来答略显通俗。        
     嗯,写的不多也很肤浅,只给大家一个大概的思路~最后提醒大家下哈,在管理学考试的时候,时间是3个小时,虽然题不多,不过还是要尽量写满,把字写工整,卷面保持整洁。当初我三个小时手都没有停过,大概写了近8000字吧。。。还记得当初交卷后,虽然不知道答的咋样,起码自己心里很有成就感,哈,开个玩笑。祝福所有考西南财大的13年学弟学妹们!
     SWUFE is waiting for you

                                                                       共勉
点击返回目录



西财行政管理心得

作者:April、、

我是俗称的三跨考生,跨专业、跨学校、跨省份,还是二战。一战以数学未过线败北,一战成绩政治67,英语51,数学67,管理学129。二战行政管理,政治69,英语81,行政管理与政治学109,管理学109,总分368分。今年被西财拟录取,说实话,结果在意料之中,但是还是觉得很幸运,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更多的考研人带来帮助。

1、英语学习。英语通常是大部分考研人的拦路虎,但是,我要说,心态很重要。我的复习方法是在心里上藐视它,战略上重视它,这样可以减轻压力,英语底子不好的同学,完全不必要过于担心。英语底子差得同学,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差在哪里。大学期间,本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平时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刚刚过而已。主要原因是本人听力特别差!但是考研英语是没有听力的,这对我来说,是个福音。对于考研来说,英语单词我觉得只要认识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足够了。背单词的过程是很乏味的,有条件的同学,在此处推荐一个英语单词学习网站,“拓词”。不能上网的同学,我建议就学习大学期间四本英语教材,另外,要好好掌握真题。对于英语真题,不仅仅是我做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掌握了多少内容。要把真题当做一本教材来学习。若你能掌握近10年来英语真题上面的所有单词,你能理解了题目的类型,出题人的意图,恭喜你!关于英文作文,我想说的是,要尽早准备,切不可眼高手低!多背诵各种类型的范文,按自己的思考习惯、写作习惯,自己写一个模板,这个特别重要!除非你英语特别牛逼,要不别想着你可以超长发挥,可以临场发挥。
2、政治复习。我不建议大家去报辅导班,理由如下:对于原来有基础的文科生来说,老师串讲的内容会觉得很熟悉,容易有沾沾自喜的感觉;对于没有基础的理科生来说,无疑于听天书,尤其是马哲部分,根本不能理解。对于文科说来说,复试要注重扎实,因为都比较容易理解,背诵起来会比较上口,心里比较容易懈怠,会容易形成这么一种现象:以前记得比较熟的知识点会记得更熟,而不是特别熟悉的知识点还是不会,到了考试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点很熟悉,但是没有完全掌握。对于理科生来说,最难得部分是马哲,这部分有两个建议,利用暑假的时间,可以找高中政治的老师给你仔细讲讲哲学,讲讲答题方法,绝对是受益匪浅!政治复习的时候,找份提纲,很多地方都有,参照着上面的知识点来看。买本真题,近五年的就可以,之前的题型也不一样,参考价值不大。买到真题先别急着做,从选择题开始,相应的在书上找知识点,标记哪年什么题型。对于近两年考过的大题,那就不用操太多的心,基本不考,考的话,最多是个选择题,所以了解掌握就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近几年没有考的知识点,新增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
3、关于专业课。西财行政管理专业是没有数学的,所以,专业课要背诵的东西也比较多。三本书,《行政学导论》齐明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管理学》罗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由于行政学和政治学是一科考试,很多同学容易背混。我建议大家先看其中的一本外加管理学,再看另一本。我当时是这么看的:第一篇,仔细看,包括任何细节,边看边思考,只在书上记上笔记,也就是自己的理解。第二遍,通过第一遍看书,这时候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东西特别不重要,可以忽略了,要边看边写,列出你自己认为的重点。第三遍,粗看书,再次整理笔记,但是只需【列出框架】,这个时候,你应该开始背诵了,看框架,参照重点来背诵。第四遍,细看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对于管理学,很多同学都觉得罗珉老师的书比较生涩难懂,读起来比较拗口。我建议大家在图书馆找一些其他人的管理学看来看看,用作参考,比如说周三多的,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全书的框架也比较清晰。有的知识点,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周三多的比较容易理解,容易背诵,完全可以替换过来。但是遇到不一样的地方,还是要以罗珉老师为主。很多人问王德忠老师的看不看,我的建议是不看,若你的时间非常非常充足,觉得非看不可,那就看吧。关于专业课背诵,大家心里一定要有个谱,重点非重点,能找的真题的同学,好好在书上找找知识点,考过的还是很可能再考,一切皆有可能。我没有买什么配套的练习册,只是最后把每章后面的练习题在书上找了找答案。对于案例分析,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多看看。。因为考的知识点是死的,怎么来叙述是很灵活的,自由发挥。
4、好的心态加高效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信是好的,但是话别说的太满,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总是好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对学习总是有帮助的,不至于太浮躁。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并不赞成每天废寝忘食,早上六点起晚上11点才睡觉,要记住,你是普通人,不是超人!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休息的时间也很重要,过渡的学习,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该玩的时候还得玩,注意劳逸结合,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在说废话,若你没有好的状态,看书不如不看,做点别的事情,可以减压,放松,再回过头来看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之前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很容易解决。
5、一定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很多同学本来复习的很好,突然有一天,听到有人说,某个同学有什么特殊关系,某个学校有什么政策倾斜,某个机构或个人有什么捷径,马上就不淡定了。我想说的是,这些话可以听,但是听过就要忘了,不要纠结,在中国,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而且很正常。但是,有个比例问题。做好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相对来说,西财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分数够高,没人会顶了你。我是个例子,三跨,本科学校还是三本,大学期间四级没过,照样考上了。
6、关于参考资料。英语就买了真题,政治就是考研大纲教材,专业课仅仅是课本而已。我的想法很简单,任何参考书的参考信息都来源于教材,考试内容来源于教材,只要对教材够熟悉,应对考试真的是足够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除了教材,任何参考书都是浮云。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买几本参考书也就是图个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Ps:再跟大家说一点,学习要灵活!该偷懒的时候还是要偷懒。虽然不太好吧,但是为了能考上,投机取巧有时候还是必要的。我每次考试之前都会自己押重点,押题。不管是什么考试,对于任何资料来说,它都是有核心的,也就是所谓的精髓。任何老师出题都不会舍本从末,要学会换位思考,在看书的时候,你就应该想,这个知识点出什么类型的考题更合适,一本教材,哪个部分才是重点,这都是可以比较出来的,这样你会发现效率会高很多。

点击返回目录






数学三:147分与经济学二:129分心得


数学部分:

四本教材 复习全书(不看线性代数部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660题,10年真题

总体规划:
3-7月 对照往年大纲,通读四本教材,并完成课后习题。
   7-9月 第一遍复习全书和辅导讲义,做题的有很多做错甚至不会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不要有任何压力。但也不要对着答案做,那样完全没有效果。一定要坚持一题一题的做,不会的地方做上记号,等第二遍的时候重点看。
  9-12月  还是做以上两本资料,能做几遍就几遍,要把最基础的东西都搞懂。当然如果做了2到3遍以后有厌倦感的话,可以穿插01到05年的真题,看下自己的水平。也可以买本660题,做做客观题。当然,一定要保证全书至少做3遍以上。复习全书做一遍的时候可能用2个月,第二遍就1个月,之后就20天,2周…..,越往后过一遍的时间就越短了。因为后来,就主要看下自己以前做错的题或者做经典的题型,一些比较偏的东西,稍微看下就好。
   12-考试  完成剩下来的几套真题,自己控制时间,尽量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然后多看看以前做错的题,总结常用的公式,定理,最后再梳理下。由于数学大纲每几年多少有些变动,所以把真题上对应的今年的大纲的题做好就行,没必要过于纠结能得多少分。尽量争取由于计算错误而丢的分数越来越少。
重点说下,线性代数的那本教材配套的课后习题详解个人感觉很有用。其他的辅导对完课后答案我就丢了,就这一本我一直用到考试之前。它提供了很多定理的证明,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教材的不足。
  数学全书我总共做了7到8遍吧,每做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数学做好这本,最后再做个真题,熟悉下出题模式,基本就差不多了。660的那本,当时就做了下概率的部分,主要我自己概率的客观题之前一直丢分,所以参考书什么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关于最后400题,我没买,主要是因为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拿同学的做了一套,没做及格。觉得难度过大,做了会打击自信,而且和数三的真题相差实在太大。
  总体来说,数学基础知识很重要,纵观几年真题,真正有难度的题是少之又少,计算量大的题也就那么一两道。所以平时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容易的题,要知道这些题在考卷上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还有一点,不管再怎么简单的题,一定要坚持自己一步一步的把它计算出结果。真正解题的过程中你或许发现自己某个公式掌握上有偏差,计算能力都是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的。谨记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人不喜欢做证明题,其实要自己擅长去找规律,我记得当时做完所有的真题后,总结了下,证明题中用到的定理就那么几个:零点定理,罗尔、中值定理,单调性原理(现在记不太清楚了,当时总结了大约5到6个)。基本上就那么几个经常考的,稍微难点的就是零点和罗尔这样一个题中考了两个的。
   数学考试的题,也就那些,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创新的。尤其线代和概率,题型更加固定了。这个在做完几套真题后,就能发现了。如果最后你发现十年考研真题上的所有题型,你都会了,计算的时候细心,数学考个140以上,是绝对没有难度的。
其实就我的数学复习来说,总结起来就三句话:认真的把教材过一遍,把复习全书做到烂,题要自己一步步的解出结果。教材很重要,上面的知识点要理解透彻,那样之后做全书就会轻松很多。全书上的题已经很全面了,其难度还略大于真题,所以把这本书研究透了,应付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数三考的是基础和细心,计算能力直接决定你的分数高低,而计算也是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的。


经济学二部分:
教材: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建议用第五版)。
            西财的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编。
            西财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版 刘诗白主编。
        西财的政治经济学学习与思考辅导读物 李萍主编。
首先微观经济学部分(本人用的还是第四版教材,新版较旧版,没有太大变动,删了国际贸易的一章,丰富了博弈论的知识):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  不少人忽视这章,觉得太基础,但是几个定理还要搞清楚,12年考到了需求定理和影响需求的因素(房屋价格那题)。还有弹性(常见的是税收的福利和归宿问题),蛛网模型,价格管制这几个点要自己整理下。
第三章效用论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应用(最常见的是劳动供给曲线的背弯,储蓄问题),西财往年已经考了不少,不容忽视。
第四和第五章  理解和会计算  书上的几个重点的图形要会。
四大市场部分 最好自己把有关知识总结到一起,比如:利润最大化条件,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等,便于理解区分,也便于记忆。
尤其是寡头市场中的几个模型:卡特尔,古诺,伯特兰,斯威齐,斯塔科尔伯格,涉及到计算的要会,其他的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博弈论,感觉重要性在不断加大,自己去真题里找几个题,整理下这类题的答题思路。
市场失灵,不用说,重中之重,每年必考的。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有时候每年考2题,比如12年就考了垄断和外部性。
至于要素市场,12年以前没有考过,但是12年的大纲里确有,那就按照大纲的要求去看吧。
微观的重点在几大市场以内的后半部分,但前面的也不容忽视。上面讲的是几个重点部分,多少会有遗漏。
宏观经济学:高的宏观编的确实有些乱,但好在西财对于宏观部分的考察都不是很深,所以把大纲上的知识点弄清楚就好。感觉每个章节出题的可能性差不多,稍微难些的应该就是凯恩斯的几个模型的推导。
题目中的理论如果涉及到图形的时候,不管对解题有没有帮助,尽量画上去,最好能配合图形说明。
做计算题的时候,不要只算出结果,需要做出一定的理论说明。涉及到的概念,定理也要尽量写到卷子上。
政治经济学:虽然政治经济学都是背的,但马克思部分的还是要多看看,有些比较难理解。这里说下我的答题思路吧,以11年辨析题为例:劳动力是流动资本。
答:(1)资本按周转方式可分为….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作用可分为…..
(2)劳动力的概念…..
(3)解释劳动力按…确实是流动资本,但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理由有…..
即答题的时候先把题中涉及的名词解释下,然后如果概念和概念之间有关系,要说明,最后再回答题中问的那个问题。开放性的题目也是如此,先谈下这个问题要考察的理论,再联系题目具体回答。
最后,不管答什么题,一定要条理清楚,最好写上序列号。这样老师能清楚的看到你的解题思路。类似于政经这种每个题背起来都很多的情况,一定要把几个大点记清楚。后面的解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就可以,考试的时候看情况,尽量写多些。要知道,就10几个题,每题都一二十的分值。要本着简答题当做论述题答,论述题当成写作文的原则。我记得考试的时候一共有12页答题纸,我全部都写满了。考试的时候除了最后留了5分钟装试卷,检查,剩余的2个小时55分钟几乎没停下,一直在写。
另外,之前就听到说西财专业课改的很严,很压分。个人感觉,首先改卷上对外校的学生是公平的,而且今年也看到不少120以上甚至更高的,所以基本功要扎实,自己要整理出各科的知识框架,把握好题目到底要考的是什么理论,答题时清晰明了。一句话,复习到位了,什么都是浮云,所以不要随便被传言吓到,好好复习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会不定期更新下,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点击返回目录
2012年数学150分经验谈

先自报家门,我2010年毕业,化学专业,工作一年后复习考研,报考西财数理金融学专业。初试成绩:政治 62,英语 74,数学三 150,经济学二 118,总分404。其他科目都很一般,也就数学拿得出手,所以应新版主(也是我未来的同学)之邀,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考研数学复习的心得,希望能为奋战在考研第一线的各位略尽绵薄之力。
    1.数学没基础啊,看起来又很难,没信心啊?
    我本科只有大一学过高数,而且没认真听过,考试靠突击,几年下来早忘光了,可以说零基础。
    2.报班有用吗?
我没报过任何班,我认识的报了班的人也没见有比我考得高的。
(版主加:你都150了。。谁还能比你考得高。。)
    3.数学考什么啊,完全木有概念?
    找一本大纲(新的每年9月出版,可以找一本往年的),把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在书上标出来,一定要仔细弄清楚哪些考哪些不考,特别是有些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免得有遗漏或者做无用功,可以和数一的大纲对照,看看哪些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举两个例子:概率里有一个泊松定理,在书上只有几行,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大纲要求;微积分部分,数三不要求全微分存在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4.要准备多长时间?
    从你决定考研的那天开始到考前一周为止,每天建议保证三个小时。(单说数学)
    5.用什么书呢?
    大纲:考研大纲,同时会出一本大纲解析,也不错,建议购买。
    课本:同济版高数和线代、浙大版概率、对应答案书(市面上种类很多,我建议买高教版的习题全解指南)。
    习题:李永乐的书不错。复习全书、线代辅导讲义、真题,这三本就够了。
    PS:有价值的题只有这些,其他都可以不看,陈文灯的书还有李永乐的400题之类的都太难太偏,做这些题除了打击你的自信没有任何帮助,详见下文。
    6.考研数学试题有什么特点?
    微积分:考察内容非常基础,但极其灵活。不会有任何题目需要书本以外的特殊技巧,但是对书上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的非常熟练。
    线代: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所以强调对框架以及各部分之间联系的把握。比如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除了知道通解和特解的表示法之外,还要了解其和行列式的值、矩阵的秩之间的联系,并掌握等价条件之间的转换。
    概率:最简单的一部分,只会考察公式定理的具体应用而不会涉及更基础的东西,比如求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只要会把题目中的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出来就可以了。
    总之,考研中不会出现任何偏难怪的题,所以应当以课本和真题为主。但是课本和真题间跨度较大,所以建议用复习全书作为过渡。
    在这特别强调一下真题的作用,这是最好的练习题和模拟题,是你了解考研题型和命题思路的最佳途径,市面上任何辅导资料都无法替代。
    7.具体应该怎么复习?
    我把数学的复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这只是个很粗略的分法,毕竟复习是个量变的过程,但是可以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对自己复习的程度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阶段:还在熟悉教材中,看到题目完全一头雾水,只能模仿书上的例题去做习题,对课本上稍微有点难度的题都应付不了。这时候就不要去想着做难题,老老实实的看课本,做书后习题,打好基础。对一些较难的公式定理,可以先不去管它是怎么推导或证明的,先练习如何应用它们就行了。比如洛必达法则的证明可以暂时放到一边,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就行了。
    第二阶段:对教材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会做有难度的题了,但还是不够熟练。很多时候都在纠结“这道题怎么做”而不是“这类题怎么做”。一道题好不容易做出来了,看到另一道知识点相同,只是条件改变了的题就又不会做了。这是由于做过的题还比较少,还不足以归纳出一般性的解题思路来。这个时候就使用题海战术吧,多做题,做得多了,各种解题方法都见过、使用过了,思路逐渐就清晰了。把大纲解析做个两三遍,复习全书做个两三遍,真题做个两三遍。特别是大纲解析,这本书上对各种常见的题型都给出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多看看很有帮助的。
    第三阶段:对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已经很熟练了,拿到一道题可以很快看出所考察的知识点,然后使用对应的解法。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公式定理的应用,还要回到课本,把最基本的定义、公式定理的推导和证明都弄清楚,一定要仔细看书,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举个例子,09年考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书上写的清清楚楚,看过的就是白送分,没看的话,即使自己最终能推导出来,也得花不少时间。这时候题海就用处不大了,适当做一点题,别让手生了就行了,隔一段时间掐着表做一套题,练练速度。
    顺带一提,刚开始做题肯定会很慢(我自己就是,曾经一早上四个小时就做了13个不定积分),不要着急,首先保证做对,在正确率有保证的前提下多做题提高熟练度就可以了,速度自然会上去的。千万不能养成只求速度不求做对的习惯,改起来很难的。不要想着平时马虎点,考试认真就可以了,习惯是会带到考场上的。
    8.最近做题速度变慢了,还很容易做错,怎么办啊?
    这很正常,每当你复习一段时间以后,很有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对看书做题效率大幅下降,也许原来一个小时能看懂的东西现在要用两个小时,原来十分钟能做出来的题现在需要二十分钟,而且计算错误率大幅上升。这时候我建议你把书和题都扔到一边去,一个星期内完全不去碰,看其他科目的东西,一周后再回头接着看,这样一般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9.考研好难啊,好多书要看啊,得头悬梁锥刺股吧?
    考研复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工作量非常大。但这不等于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件事中,相反,我认为相比认真复习,适当放松才是更重要的。首先,一定要保证睡眠,不管睡多长时间,一定要睡够为止,我复习的时候基本保证每天晚上睡8个小时,还要睡两个小时午觉。该睡觉的时候还要挤出时间看书是最傻的,否则一整天都昏昏沉沉,效率极低,得不偿失。其次,不要每天只泡在图书馆对着复习资料,该休息就休息,该玩乐就玩乐。至少每周要休息一天,这一天什么书都别看,尽情的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在我复习的这段时间里,每天至少玩两个小时游戏,每周还会玩上一整天,这些时间用来放松心情远比用来看书要有帮助得多。
特别说一句,到了考前一周(一般就是元旦前后),就不要再看书了,这时候以充分休息放松身心为主,继续看书只会适得其反。
好了,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如果还有问题,由于我几乎不上考研论坛,所以欢迎联系我的新浪微博(@樱花残月)。
考研很辛苦,应届生看着保研或者签了工作的同学每天惬意的享受生活,往届生看着自己的同龄人工作之余热热闹闹的吃喝玩乐,而自己却只能呆在宿舍、图书馆或者家里面对着永远看不完的书和永远做不完的题,这场景的确有点凄凉。难免有压力,难免会孤单,甚至也难免会动摇,尤其到了最后的一两个月,一边盼望着这种生活快点结束,一边又希望能再多一点时间好多看看书,这种矛盾、焦虑,煎熬的心情真的很难形容。但这一切并非没有价值,当你最终走完这条长长的坡道,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比珍贵的一段经历。我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复习的时候天天抱怨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最终实现梦想的时候,你会怀念那些日子的。

点击返回目录


从中文到金融,说好的,心得呢~~~~

作者:xcjinrong




一、心态。
       为什么考研,应该是很多很多经验贴都会讨论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个,你才会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才不会在11月份大家都在找工作的时候动摇。为什么考研,放在整个人生阶段中看吧,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考研对这个目标的达成是必须的吗,或者考研是不是这个目标达成的一条捷径。对于我自己来说,考研是场翻身仗吧,我恨透了中文,高中语文就在90-100徘徊,高中就读不懂文言文,好吧,让我调剂来中文系,太狠了。。。由于高考之后年龄太小,性格不够坚强,根本不敢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复读。心不甘情不愿地来了,迷茫了两年多、堕落了两年多、宅了两年多。
       对于基础跟我一样不好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考研的动因,才能全力以赴。很多牛人,很多本校本专业的人,并不需要将考研放在人生中看,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并不需要花费多少的努力就可以考上,但是基础不好的,你不行。
        关于备考时的心态。很多男生应该不会有这方面的烦恼,但是女生就不一样了,我在准备考研时,经常很抑郁、钻牛角尖。经常在考研论坛上找前辈的心路历程,看完之后自我安慰,看吧,没什么大不了,别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同样的,我的好朋友,也是经常无偿、无数次地听我倒苦水,很谢谢他们。。。
       有一段烦恼是5月份的时候,一个室友打鼾,经常我还没睡她就ZZZ,也有的时候我睡着了也能被吵醒,自从有一晚被吵得一晚没睡着那鼾声就成了我的心魔,每天到了晚上我就有一丝恐惧。当时我们寝室4个有3个都考研,包括这个打鼾的。跟她们关系都很好,我纠结了好久要不要搬出去,不搬出去我们仨可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但是晚上又很可能睡不好(我真是太纠结了)。搬出去吧,又怕寂寞、怕合租的人不好、怕这怕那,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不好的。最终我还是选择一个人搬了,结果仍然很郁闷,我果然没租过房子啊,只知道看硬件设施,嗯,硬件设施不错,但是入住之后发现,对面一个部队,一条铁路,部队经常训练经常吼,铁路晚上过火车能把人吵醒~~~~~我继续抑郁~~~~~~~纠结要不要换房,仍然是很郁闷的过程,最终没换,最终接受了现实,最终找回了状态,但是过程是艰辛的。。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在考研过程中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也许考研也让人变得更敏感,更在意这些,但是要提醒自己这些都没什么、都会过去的、少想一些、尽快调节心态、找回状态、每天开开心心高效率地看书是王道。
再说一说考前心态,高考很失败原因之一就是我的心态不好,容易钻牛角尖,一点小事让我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导致那两天吃不好睡不好,直接想不考了回去复读,然后跟爸爸吵架,最后当然考得很烂。所幸考研的两天没有遇到什么倒霉的事,不然虽然成长了三年多,心理上有很大变化,但是能不能克服消极的想法以及心魔仍然是未知数。我一直睡眠不是很好,高考前也没睡好,甚至还想过考前要不要吃褪黑素。但是最后一周时间,心态已经调节得很好了,觉得考前睡不着就睡不着呗,睡不着说明你不够困,有人失眠一夜考上北大光华,去年有人失眠一夜考上西财中心,考试时候的紧张会驱除你所有睡意的。由于不担心自己的睡眠了,心态平和了,我这两天睡得出奇的好,躺下不久就睡着,一觉到六点半自然醒。这两天唯一小郁闷的事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考点附近租房子,当时两个同学去看了,我就让她们帮我订了没有自己再去看。考前到了宾馆的时候,发现房间的窗户对着的是闹市区的大街,而且楼下有一个KTV。很吵是有的,但是幸好我没有像高考那次觉得自己很倒霉,然后陷入悲观,如果自己消极了,结果也许也会变得消极。客观存在的事实,你对它的看法不同,它就会对你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心得
       我想先说的是既然考经济,你一定要衡量自己每份努力的收益,努力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之后就要衡量边际收益。我的政治英语成绩与数学经济学成绩的对比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二是边际收益递减。。。虽说数学和专业课在考研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我后期如果将多一点的时间花在政治和英语上,总分应该会超过398~~~我发现分数比我高的人,政治英语都比我高太多了,所幸的是我政治和英语没有不过线。。。
      下面分科说一说吧
1.政治
       在准备政治前,很多人都说这科一定是要报辅导班的,因为很多东西是自己总结不出来的。但是不信邪的我就没报。最后虽然我的分不高,但是我们班两个考川大文学的,报了辅导班的,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也比我更多的,考得比我还低。但是报了班和没报班的,也都有考上80的。所以,报班对于考研政治高分来说,应该是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就我觉得,政治是完全可以不报班的,但是你的学习必须有目的性。因为如果你不报班自己复习政治,很容易抓瞎,根本分不清重点。我的建议是不报班的同学要先看看考研政治有哪几块内容,大概熟悉一下,再看看近几年的真题,了解了出题方式之后有目的地自己复习。我政治看得还算早,9月中就开始看,两遍红宝书大概看完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之后拿到一本风中劲草,再看了一遍真题之后才知道,哦,原来政治是这么回事。
       选择题非常重要,特别是多选,有的是考推理,有的是纯记忆。风中劲草是很适合背选择题的。
       最后两三周的时间会有很多押题册,多得根本背不过来,反正我是背不下来,而且跟真题也不是一挂,押题基本上是书上的话,很绕口,但是真题都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最后的结果是,我虽然没背几个题,最后还是把卷子编满了,二卷得分应该是33 。虽然不高,但是应该也是平均分了,而且拉开差距的不是二卷。另外,11年的大题都被各押题押得八九不离十。我看了几遍肖秀荣最后五套题,就觉得考研政治的大题全都似曾相识。另外TWB还是挺强的,他有一本叫考研政治热点难点全析。很厚一本,我没时间全看,但是他目录上有写哪里是2011命题重点,然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大题,他目录上压的“中国责任论”,因为09好像是考“中国威胁论”10是“中国制造”我就觉得这个“中国责任”也有“中国”,靠谱,就背这个了,结果真考了。。。
       关于政治,想说的只有这些,可能缺少很多细节,但是应该跟别人的有很多不同,很细节的就去政治版看那些80左右的牛人的经验贴吧。
2.英语
       这个实在是太低了,关于这个我说的也都是血淋淋教训,大家要吸取我的教训。我总结我只有63分的关键原因在于,从高中开始,英语考试从来没把卷子做完过,无论是高考、四六级还是考研。。。让我很遗憾的是对英语的重视不够,一直没认真问自己,我的欠缺到底在哪里,怎么提高,英语的复习一直是没有目的性地看看、做做。明知道自己从来都做不完,前期还没练速度,心想后面再说,结果到了12月份模拟时,我发现我完全没有时间做完型。之前做真题都是慢悠悠地,4篇阅读一般也就错个1-4个,还几乎没生词,自我感觉很良好,以为还可以冲一冲70 。结果12月份,真是囧了,因为我是先看文章再做题的,这样很慢,很多人都是直接找答案的,我就不知道要不要改变自己的做题方式,但是又怕改了,连正确率都保证不了了。结果,我还是果断地放弃了完型。考试时,完型就直接涂AAAAABBBBBCCCCCDDDDD,好像最了4、5个,囧。所以如果大家谁的阅读速度慢,前期就该好好练习,做阅读掐时间。
       另外,我的二卷也太差了,好像只有21,我总结的教训是后期一篇模板、一篇作文都没背,实在是没把英语重视起来。今年的作文环保,好像很多机构都压中了,很多人背到类似的。如果我背几篇作文,总结一点模板,说不定英语又提高几分了。其实英语作文挺短挺好背的,背一篇花的时间也不是太多,而且对于英语不是很好、很难在短时间写出一篇精彩的200字作文的同学来说,后期背一背文章、总结总结模板的边际收益是很高的。
       其他的,英语63我实在是不能说啥了,英语版的高分经验很多的,关于什么辅导书的选择、书的用法、时间安排、作文模板。搜搜吧,英语63说了也不服众啊。

3.数学
     先介绍一下吧,本科学的文科类,根本没有开数学课,今年一战跨考经济类,也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我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方便后来人,让以后的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拿下考研中数学这半壁江山。最近很悲剧地发现,考研的好多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等到复试之后、录取之后再写,可能我自己题都不会做了,更难谈什么经验了。12年的考生也是现在开始准备了,所以,那就现在吧。今年数三并不难,144并不算太高的分,我写的东西不能尽信,大家作为参考就好,以后应该会有满分的大牛介绍经验的。
       现在也想不大起来我学习数学的细节和技巧了,主要分三块随便谈谈吧。
一、关于教材
       数学基础不是太好的一定要好好看几本基础的教材,不能直接上考研辅导书。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其中很多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大家可以下载11年的数三大纲对着复习,以前也有专门划出范围的帖子。
       考研的辅导教材我都用的最常规的,可见用什么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好好利用,学好。用公认的书有这一点好,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书内容是不是不够好、偏门等等,然后想换书。
         《复习全书》李永乐老师的,怎么说呢,这本书500多页,第一遍啃是很痛苦的,我每天只能10页。都说它很基础,但是我并不觉得,而且对于考研来说这本书完全够了。很多例题很有难度,我第三遍都还啃不下来,这种题考研也是明显不会考的,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一定要动笔做,要求自己理解,做难一点的题对锻炼思维很重要。后面的习题还好,比例题简单,但是第一遍做仍然有我不会的。总的来说,高数的题我自己能解决的可能是60%左右,线代概率80%吧。
        《基础过关660》也是李永乐老师的,很多人说没必要专门练选择填空,但是我觉得反正选择填空做来快就买来练了,我觉得这书很不错。之后模拟真题时选择填空都能40分钟左右搞定,每次也最多错一两个吧,而且大多是因为粗心。

《历年真题详解》还是李永乐老师的,晕了,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托儿了。这书可以说分两部分吧。一部分是套题,也就是按年份编的,大家可以用来模拟。它的答案解析又是按专题编的,也就是说你模拟完套题要对答案要按照题目下面的页码翻。虽然稍稍有点麻烦,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在你第二遍做真题时,按着答案解析的专题做,你能知道这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自己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题型。
         《经典400题》仍然永乐大帝,这本有点难,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计算量很大,但是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不奇怪,我做题挺慢,没有掐时间严格模拟,每套题都用4小时左右做吧。平均分110多,4套120多。要说对我有帮助也只是在思维的训练上吧。
        《陈文灯15题》后期时间很紧,我只做了4套,怎么说呢,简单的题太简单了,难的题很难下笔,高数的大题难题不少,而且是明显考研题不可能考查的,线代和概率太常规常规常规,好像有两套是130多。比400题简单一点,但是同样是跟真题差距大。
        《合工大最后五套题》由于前面3套没有答案,我就做了4、5两套,总的感觉是很新颖、很灵活,跟真题很接近,考查内容差不多,题型分布也差不多,但是比真题稍难。有神人说它今年有几道题跟11年真题类似,我没认真做前3套,不能证实。
二、时间安排
       这个其实没有硬性的规定,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
       我之前有看过入门的视频,蔡高厅老师的高等数学,讲得很细致,像高中老师一样一边讲一边写黑板。这是完全的入门视频,几乎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是考研辅导,0基础的可以考虑,大学开过数学课的可以直接跳过,太费时,而且我建议0基础如果自己能看懂书的都最好不要看视频,节约时间,后期才能主动一点。

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的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一半课后题,虽然这些题跟考研题不是一挂,但是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6、7月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一定要每题都好好思考、尽量自己动手做。

8月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

9月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大厚本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

10月可以开始做套题,做模拟题吧,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数学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了。

11月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考研数学我没有扣步骤分也许也是因为我平时做题步骤就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

12月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我后期数学花的时间较少,分给了专业课,但是大概顺序应该这样,每一样任务所处的时间段可以后移的。但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好处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以分出更多时间给记忆性的政治和专业课。
三、各种注意的东西
        这一块可能比较杂,我随便说说,大家将就看看。
        第一,就是也许大家都听烦了的话了,一定要动手做。数学的不足一定要在做题中才能发现。很多人都觉得数学看着哪都懂,一提笔做题不是思路不对就是算不出结果。如果你动笔了,你就会有很多体会,比听别人说、比只看书上讲来得真实多了。
        第二,做各种辅导书的方法,我做复习全书时有多种记号。N代表没有思路,H代表很难,K代表有一点思路但是在某一步卡住了,W代表思路大体都对了,但是因为粗心有错误。T代表第二次做还是不会。第一遍我用铅笔、第二遍用蓝色中性笔、第三遍用红笔,第三遍还有问题就红笔标记了。做好标记直接影响你第二三遍做辅导书的效率。
           另外,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说该题的思路有什么特点,跟哪种题类似。比如自己为什么没做出来,是哪里不到位,然后好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都很明确,不是像蒙头看书一样盲目。
          所以啦,我的复习全书被我用得很花了,我想卖二手书都不会有个好价钱了吧。
        第三,关于套题,我建议先做模拟题,用模拟题建立数学的体系,用模拟题将高数、线代、概率三块联系起来。因为模拟题很多,是浪费得起的。如果分块复习之后直接上真题,可能会感觉到对各个部分有一些生疏,这样起不到练习实战的目的。真题只有一份,虽说有的真题在复习全书中已经见过了,但是仍然会有遗忘,往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只有模拟真题才能有真实感。
       模拟真题时,拿一张纸,像考试一样,大题要一步步地写步骤,严格对答案评分。如果有错,就在该题旁边写上为什么错了,要注意些什么让下次不要错。如果从某一步错了,可以在这一步下面画箭头,表明怎么错了。评完一套卷子,可以在最后的空白处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得满分,要加强哪方面概念、公理的巩固,思维上有什么欠缺,是不是哪类题粗心问题非常需要注意。
       最后这些纸一定好好保存,在考前来出来系统看一遍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总结出易错点、注意事项。
       第四,关于考前的准备,这应该是在最后半个多月,之前不是总结了定义、定理、公式吗,现在就是要拿出来复习了。翻自己模拟的真题,找出常犯错误,总结几条注意事项。比如我的就有,线代求逆一定要非常细心(因为我老是算错),求完倒回去检查,不要马上跳到下一步。还有考场上遇到一时没有思路的题不要慌,数三一般来说只有小转弯的题,不会有难找思路的题,而且每年真题都较新颖的题已是必然。还要纵向对比各年真题的特点,发现一点对今年考试有用的规律。
       比如我发现线代题型很固定,解题方法很死,只是读题后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之后就很简单了。概率要读懂题,找到已知和所求的内在联系。
       很多题的解题方法很死,我考前总结了各种题的解题“模式”,但是现在那个我的随身笔记本仍在了家里,想不起来啊。其实我后期有这样一种感觉,你要问我数学每一块有哪些内容,我真想不起来,但是拿题来做,几乎没有不会的,所以大家要问我什么,估计我真的答不上来。
   考前要做新颖和陌生的题也很重要,因为10年和11年的高数部分都出现了往年真题中没有雷同的题型。合工大的五套题我觉得是适合最后阶段严格模拟的。
        第五,关于总结,虽然数学很灵活,但是考研数学很有规律。我后期已经很清楚考研数学的高数、线代、概率可能考的题型,然后经常有问题的题型总结出了一套模式。比如 证明、二重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的我真的想不起来了。说说证明吧,之前这个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是在我总结之后几乎没有不会的证明题。
     证明主要可以分为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存在一点的证明。
      恒等式证明的永恒方法就是构造辅助函数求导,导数为0 。
     不等式证明很多方法,单调性是最常用的。
     存在一点的思路有,介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介值定理通常所证里不含导数,罗尔定理一般所证等式里有一阶导数和一点,通常要把等式两端的式子移到等式一端处理。泰勒公式适用时一般等式里存在高阶导数(二阶及以上)。这些里面构造辅助函数或者从哪一点展开是个技术活,但是也有规律。
      我觉得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这么快都要忘光了,没有那个本子我不能一一列举,为大家解决证明的难题。以后有时间再补充啊。
      总结一下吧,无论大家要学的是哪科,始终要记得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高分。所以当你们要做任何一项学习上的努力时,你们要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提高我的解题能力或者分数有帮助吗。或者你们要想,我要提高的的分数需要做哪些工作,其实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和考研,不做无用功。。。
    另外论坛上的总总经验只能参考,主线就是按照高分的目的行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别人就算考150,那种方法也只是适合别人的而不是适合自己的。
    数三的学习并不难,只要高中基础还好,对数学有几分兴趣,并且相信自己的毅力,再加上注意方法,0基础要考130是不难的。
      之后的时间要好好准备复试了,复试完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我想到什么会来补充的。。。
4.专业课
经济学我好像是看得挺早的,这个也没报辅导班。第一遍、第二遍看得有点晕乎乎的阶段是怎么过来的,我都忘记了,应该说好像关于专业课前期的准备,我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我就直接说我记得的吧,对于跨专业的,西财的经济学仍然算是简单的,本科经济类的并没有多大的优势,毕竟只考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本专业的本科学这些的时候讲得也是很快的。而且很多学校的学生,其实本科阶段也都是不怎么听课的,都是考前抱佛脚,不见得学得比你好到哪去,准备考研时比他们多花一些精力,也许就能考得比他们高。本科经济类的优势也仅仅体现在他们初次看书时比你更容易理解吧。但是,很多本科经济学的也许对专业课的重视不及跨专业的,这反而成了他们的劣势。再者,西财的专业课考得很细腻,但是并不高深,它要求你自己能写能推导,但是并不是要求你能进行很复杂的分析和计算,这就决定了那些本科学过什么中宏中微的经济类学生,在面对西财经济学二考试这个问题时,并不见得比你具有大得多的优势。能写能推导还不简单,那就只是需要多看书、看懂书,并且对于能够写在卷子上的、可以用来答题的话语进行背诵,最好有一套自己的答题模式,考场上几乎可以不思考,洋洋洒洒填满12页。
我是写了12页的,其实并不是满满的12页。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有12页的纸可以写字,计划11道题,小题一题一页,政经的论述一题一页半。还好到了考场我的思路比较清晰,看清楚了原来答题卷的第一页是写题号和计分的,并不能写字,也就是只有11页写字,而且我觉得最好不要加纸了,老师阅卷是很累的,而且虽说写得多比较好,但是这也是有度的。于是,在数清了11页纸11个题之后,我就决定一题一页,分值大、自己觉得话多的,字稍微小一点,分值小、需要写的东西少的字稍微大一点。这样,我虽然不是写满满满12页,但是字数最少的页数也写了一页的四分之三。对了,卷子是12页的,但是不是A4纸那么大,是B6那么大的,和一般的作业本大小差不多吧,所以写满12页的压力没我一开始想的那么大。而且也并不是一定要写满的,好像今年有个写了10页得了126,关键还是写的要正确吧。我政经的国企那道论述,答得太烂了,应该扣了不少分。我只能说在自己时间可控的情况下,能多些尽量多写。西财这种全大题的考试模式,很容易出现的就是把握不好时间,有的题写太多,导致后面的题没时间写。我对于专业课的准备实在是太充分了,最开始怕自己肚子里没货,写不了几页,后来有信心写满12页之后又担心自己时间不够。于是,我很疯狂地,自己试着默写一些题,然后看时间,后来我就知道我以多大的字体,多宽的行距写满B6一张纸所需要的大概时间,这样就便于你考试时安排每道题的字体大小和页面。现在觉得我当时想得太多了,做了这么多工作,虽然考试时刚好写完,而且得了122,但是复试笔试也是全是写,而我完全没有做初试这些工作,仍然是时间刚刚好,分数81.5 。所以啊,又一次说明我把专业课看得过重,边际收益递减,也许我不去做这些,分数也和122差不多。
好像上面废话了不少,来说说学习的吧。
本科没学过经济学的,先看高鸿业老师的书两到三遍,然后看西财的微观经济学两遍。用高鸿业老师的书入门,但是相对而言,西财的书更重要,历年考试重点,四大市场失灵,西财的书讲得很详细。我自己还看了范里安《现代观点》的一些内容,主要是效用论和福利分析方面的,但是今年都没考。计算题我也准备了,仍然没考。准备计算题就看看以前真题考到的,和自己做一做高鸿业老师的书的课后题就可以了,我觉得没有必要买专门的习题集。
要掌握的知识的范围,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参考书,而是历年真题和辅导班授课内容。历年真题的使用你可以将常考知识点写出来,再把这些知识点出现的年份写在知识点后面。这样你可以知道这个知识点出现的频率以及出现的方式,以便全面掌握这个知识点考试所要求掌握的东西。我没有看红宝书,但是好像国企那个是红宝书上讲了的,05年左右的时候的热点问题,我以为不会考,没看是我亏了。
我建议自己整理一份笔记,对着历年真题和辅导班笔记来,一方面是梳理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加深自己的记忆也方便自己后期的记忆。我后期的复习基本上只看辅导班笔记和自己整理的笔记了。后期就是纯记忆了,但是这种记忆是建立在你前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之上的。相对于西经,政经是必背的,而且是更难背的,但是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花时间好好背。对于跨专业的人来说,听听辅导班录音是很有好处的,老师是很强大的,可以帮你梳理知识,也可以纠正你以前对某些知识的错误理解。
再说说答题方法,西财的题都是大题,答偏了是很恐怖的,你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然后发现自己写的不是题目问的,改了吧,不仅卷面不好看,时间也浪费了,哭都哭不出来。我建议首先要好好审题(一分钟之内),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你可以怎么答,从哪几个方面答,分哪几个层次答。比如今年那个对外贸易战略,我第一段答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和机遇,第二段是出现的问题,第三段就是我国的外贸战略了。不知道多答前两段有没有多给我一点分,但是这样至少给老师的感觉是,条理清晰,知道的东西挺多~~~再比如那个博弈论的题,我整理笔记时就分的三块:一是假设条件、二是博弈过程、三是博弈结果以及说明的问题。当我读完题确定这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囚徒困境模型时,就按平时背的往上填了。平时就养成碰到一个问题的思维和答题模式,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条理地写出那么多字。还有很多题是需要写名词解释的,你第一段就解释名词,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你才可以答得即显得有条理,又能达到页数要求。
专业课说得太多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示。

点击返回目录




跨考会计之心得
作者:九章o天问

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的本科是一所普通211学校,学的是某文科类专业(为保护隐私不便透露,总之该专业可以号称屌丝训练中心),今年成功考去西财会计学硕,属于三跨这种高难度动作的成功案例,为了某位版主的一顿饭,我现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验。
我是二战成功的,虽说复习了2年,但是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一战时的复习,正是一战练就的深厚功力,使得我二战基本上打着酱油就考上了,that’s true,trust me。第一年我主要栽在政治和数学上,数学只考了110多,倒不是水平不够,而是考前心态没调节好,到考场全忘了。政治我第一年确实复习方法有问题,所以只给大家介绍我二战政治的复习过程。英语第一年考了76分,第二年考了75分,想提高英语水平的同学们可要认真看了,专业课2年一样高,都是120分,对于我这个跨专业考生来说2次考的都不错了,下面我就介绍下一下复习过程。
大三上学期我开始系统的把数学三部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看了2遍,虽说我是文科专业,但我们当时居然开了数学课!!这显然帮了我大忙,使得我能比较顺利的看完三本书,然后就顺带着做点课本习题,当然英语我也没闲着,暑假在家2个月我把新东方那本词汇书完整背了2遍,每天3个List,这个记忆量不知道对各位适合不适合,但我从小就擅长背书,记得快,所以我还是不难的。当我背完这本书后,我有一种很清晰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英语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种感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可以说这是我考研路程上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大三下学期开始我就没上过本专业的课,事件都花在了复习上,那时的我充满激情,怀着对命运天定的强烈质疑,我旁听了会计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这是会计专业最重要的一门课),以及高等数学,除了上课就是去自习室自习,基本上当天听完的课我当天就温习完。比较幸运的是,我上会计科时选择了一个好老师,说的非常详细,省了我不少时间,教材用的是东北财大的中级财务会计,据说是因为东财的会计书编的详细易懂,而且知识点全面。学会计的都知道,有些知识点就怕书上一笔带过搞得人不明就理,东财的书基本做到了面面俱到,感觉很难得,书里也有错的地方,但是不多,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我现有的会计知识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本书内容之上再有所扩展的。之所以又听一遍高数,是因为觉得自己看的时候不是很理想,跟着老师加强一下,以前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被考试点解了。高数和线代书我没有用网上呼声最高的那几本书,我看过,觉得编的还没自己学校编的好,只有概率还不错,我用了。英语也没落下,当时已经开始做黄皮的那本阅读书了(是不是有点早)。
大四上学期,我开始做李永乐那本很厚的复习全书,但是,在此我要对这本书进行强烈的批判,次数看着如此之厚,网上呼声也很高,其实就是个渣渣!(版友自己的言论)它的内容多不说,还很乱,然而真正对考研有用的东西可以说微乎其微,初出茅庐的我就是被此书搞得头晕脑胀,浪费了我大量时间,还没什么提高,古之坑爹之王者,可自此书始。所以我建议各位不要看这本书。另外说一下我做英语阅读的方法,各位可有所借鉴。每天做2篇阅读,贵精而不贵多,每篇先自己看做,看的时候勤动笔,稍微有点模糊的单词划一下,仅仅是划一下,做完对答案,勿计对错,然后把书后面的单词背好,再把自己划的单词查字典后捡与文意相关的几个意思记在书上,和书上的单词记在一起,接着把每篇后面跟的文字部分看完,注意看它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这很重要。看多了你就会得出一个道理:老外是直线式思维,他通篇想说什么总有一句中心局可以概括,每段不论怎么扯都是要支持他的这个观点,而且每段基本都有一个句子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可以看出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中国人想说什么喜欢间接的旁敲侧击的说,有时你通篇看完了都不一定明白他说的是啥,需要你自己去悟。老外的这种低智商加木素养恰恰方便了我们,只要找到文章的七寸,就可以照死里打了。呵呵~当你把真题做完2遍后,就可以系统的背一遍书里的所有的单词,这只是第一遍喔,以后隔个小半个月一个月的,感觉有点忘了就再背一遍,如此不停重复,每背一遍,有些只是临时记得,有些却沉淀在你的脑中,想忘都难,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你会发现整部书里的单词都已经印在你的脑海里,这就是斯宾诺莎记忆曲线的运用,此时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体来说,当你达到这个境界,看文章时面对一个单词,已经不用细想它在词典上有哪些意思,直接运用模糊查询法,比如water,原意为水,则你只要知道它表示的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可以是指平的,清澈的,灌水,浇水等等,而这个反映时间仅限于你的眼扫过它时,此时你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暑假我报了个数学强化班,在此帮这个神一样的培训机构做个广告,超越数学考研,某省同学,你们都懂的!相关信息上网查,真的非常好,跟班学完后我就感觉自己的数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这是我考研路程上第二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Ps:再写一点关于专业课的复习心得。论坛里很多人觉得专业课很难,仿佛是难以逾越的屏障,其实错了,我一个跨专业的都能考的好,更何况你们呢?大家之所以觉得难可能是因为大家在会计和财管的核心知识没有学扎实的情况就看cpa的书,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我的理解,考研试卷本身是不难的,难住大家的其实是心态,就说这2年的专业课试卷,怎么看都是比较基础的,那些论述题大多都在书本上能找到,就看你自己是否认真看书,是否看对了书,而业务题只要你能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很短时间内算出答案而又不出错,基本就行了。专业课总共给了四本书,我的建议
1.会计部分先看一看赵德武老师的那本会计学,主要看里面的理论知识,有人说此书太浅显,没看头,其实不然,之所以浅显是因为书中大多论及基础理论,理论想多难也不容易但是关键你得真正弄懂它,不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不看也没事,其实很多简答、论述题都可能从这本书里出,然后为准备初试只需把中级财务会计看熟就好,中级财务会计基本涵盖了考研初试的所有内容,而且跳跃性不大,说的很详细,在此我不推荐其他出版社出的,我当时就用了东北财大的书是因为我们学校会计系上课就用那本,为了方便我就用它作中级专业课的复习全书。
2.Cpa的会计学如果想进一步拔高自己可以等过了初试再看,当然如你是本专业基础又好,可以直接忽略我上面所说的。会计的练习册我用的就是东北财大的配套的,没别的。其实复习的主要内容就是重复,不停的重复看重复做,像那本中级我看了绝对有6遍以上, 配套习题我也做了很多遍,熟能生巧。
3.财管,初试的时候我也只是看了彭韶兵那本财务管理,我之前跟大家说过可以换一本别的学校编的书,是因为这本书废话比较多,很唐僧,我当时看的有一种想把它撕掉的冲动。但是,这2年的财管部分的文字题似乎都来自此书,特别是11年,文字题全部来自此书的边边拐拐的地方,所以,是换还是不换,你们自己选择。财管我倒没买习题册,只是不停的看,大概看了6遍,然后就自己做书上的例题,做N遍,就去考试了,cpa的财务管理我压根翻都没翻过。有人问你看这么多遍得多长时间,专业课我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看了,看了差不多1年时间,并不像论坛里有人说看3,4个月搞定。我觉得你既然准备考研了,时间也花在上面了,看啥不是看,多看一点又有什么呢?
你今天的奋斗决定了明天的幸福,所以还是加油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澜海鱼学姐的寄语:

最后成就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某一个决定,而是他所有决定的总和,所以,命运终究还是由自己决定的。选择从来不存在好与坏之分,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都要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到达想要的那个终点,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这样想来,考研的结果反而没有之前以为的那么重要。关于结果,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或者包袱。
不要吝啬自己的求助。考研其实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充分挖掘以及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资源。我自己最后能顺利走完考研这个过程,与给了我帮助的父母、远在北京的死党、已经工作的学长、同一自习室原本漠不相识的同学、考研书店的老板、打印店的小妹、大学好友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其实整个考研的过程是一直不停地在收获并且可以很开心的,这种收获的感觉是前行的重要动力。学会享受考研的这个过程,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一次辛苦的试炼。
要想拿到80分,就必须做出拿100分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考研的结果其实可以更靠近“必然”,用那多出的“20分”的努力去争取,那么成功的几率增加的就不是一点点。
希望每一个选择考研的人,都能在考研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考研顺利!

返回目录
5.红宝书﹠辅导班
5.1版内精华帖关于红宝书
版主加:这篇文章来自西财考研论坛的一个精华帖,这里描述的红宝书和去年我买的内容有点不符。
作者:minantique


作为过来人,马上要开学了。在开学之前,给XDXM们做点贡献,谈谈红宝书的问题,只针对经济学,至于管理学、会计学由于本人没有用过,不方便谈论,以免误导。(版主加:只有经济学有辅导班,会计和管理没有辅导班)
(1)        红宝书是什么
红宝书是西财经济学考研比较热门的一系列辅导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201X年版的经济学辅导班笔记
B: 201X年版《历年真题》
C:《西方经济学理解金版》、《政治经济学背诵金版》
D:光盘资料包括:辅导班录音
E:后续资料,包括大纲解析,最新一年的真题和解答,以及最后四套题

(2)        红宝书内容个人评价
A:201X年版的经济学辅导班笔记
此部分是红宝书的卖点之一,这部分主要分为两块: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其中,政治经济学部分,可以说没有什么新意。笔记上有的,书上都有,所以看书才是王道。我个人认为他的作用体现在最后冲刺阶段。因为书本很厚,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很多,那些需要滚花烂熟?这个时候就体现笔记的价值了。一句话,主要用于最后强化记忆。但是千万不要迷信,因为笔记知识点总结不全面。
至于西方经济学部分。个人认为编的一般。有些东西考试根本不考,如:经济学方法论、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它的总体框架还是高鸿业的那两本教材。不过,里面有一章十分精彩,就是西财已故教师张树民主讲的“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如果结合MP3的部分好好听听会大有收获。MP3部分整体质量很差,但是这章却分清楚。很巧!
B: 《西方经济学理解金版》、《政治经济学背诵金版》现在都更名为xxxx考试大纲解析。
这部分是红宝书的重头戏,也应该算是他们自己耗费心血的部分。
先说西经部分。
缺点: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是有不少错误。更严重的是,有的不仅仅是打字或印刷错误。更有知识点讲解错误。举例:在“劳动曲线背弯、储蓄曲线背弯”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对斯勒茨基方程的应用水平很业余,会让你稀里糊涂。还有里面的符号语言也各种各样,有的用高鸿业里面的,有的用西财自己书里面的,还有的来自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优点:对散落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综合比较全面,有利于复习。如:几个递减规律、效用、价格的效用等。
再说政经部分
总体而言,个人认为政经部分利用价值不大。里面的知识点总结水平不高,连大纲级别都算不上。里面有“衍生重点问题”一栏,可以稍微花心思钻研一下。
C:201X年版《历年真题》
真题的作用就不必说了,地球人都清楚。关键是说说红宝书对历年真题的解答。
优点:红宝书的真题解答是比较规范的。不是说它的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全面或者很正确、而是在于它的答题方法。每个学校专业课的答案都大概有个规范答题方法。通过去年的考试,个人认为红宝书的答题方法比较符合西财要求的范式。
缺点:有些答案给的相当啰嗦。是在考试啊!一道题给你千把字的答案,你觉得实用么?要是每道题都这么个答法,你就可以直接回家了,还考什么啊,两道论述题做完就下课了!如:P35的那个论述题。“如何理解在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你再看看答案,你会觉得章鱼哥真伟大,8只爪子都用来写字才够用。
D:光盘资料
就是辅导班录音,这个重要,但是大家可以用看辅导班笔记来代替。
E:后续资料
包含新旧大纲对比分析以及考前四套模拟题,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模拟题以前有大面积命中的时候,但也有命中不了多少的时候,大家不能盲目依赖,可以作为考前练手用。
(3)        红宝书的价格
300多大洋。红宝书官网的解释是,这个资料投入比较大,但是销量又不可能像公共课那么多,所以价格高,作为购买者,我还是希望能物美价廉。
(4)        是否值得购买?
个人认为,对于复习时间有限,信息比较闭塞、闭门造车的、本科非西财的而且没要其他渠道得到真题和笔记的朋友还是买一份吧,虽然被宰的血淋淋的,个别学习能力超强的同学红宝书可以不要。书本!只有书本才是王道!高鸿业的微观、宏观、刘诗白的政经看的相当熟悉,什么辅导书都用不着,一本真题足矣。但是要防止冷枪啊,去年不就考了个博兰特模型啥的,杀了好一批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周到的地方,大家勿拍砖。呵呵




点击返回目录



5.2我对红宝书和辅导班的一些看法
申明:我没有上过西财的经济学的辅导班,我不是四川人,所以没办法去上课。但是我买了红宝书,我是找西财同学帮我在西财买的。9月份购入。资料构成如上个文章所说的一样

辅导班:西南财经大学只有经济学开设了辅导班,财会和管理学没有开设辅导班,同时西南财经大学暑期经济学辅导班,是每年的5,6月份的样子在西南财大官网上挂出通知,这是去年的。

价格是800块钱上4到5天的课程,上课时间大约是8月的中下旬,地点:西财。辅导老师就是西财的老师,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出题老师授课,基本去辅导的老师都很牛。有条件肯定去上的,因为毕竟存在信息不对称,你花600块钱去上课肯定有效果的,毋庸置疑的。建议有条件的报一个,建议去上课之前,能够把经济学和政经课本看一遍,如果三跨建议一定要看了经济学课本以后再去上课,不然上课效果很差的,讲授的课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红宝书:因为我是外地考生,怕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那个辅导班的事情,如果没有录音,我就是一点点都不了解了。所以我买了
分几个部分 1.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解析 2.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解析 3.专业课真题 4.辅导班笔记和录音 5.最后四套题以及其他一些电子版资料。

其中1和2是网站的人自己编写的,也算其辛苦成果吧。3和5在论坛可以下载到的,主要是4是卖点。其中笔记是那个网站派人去旁听,然后自己写的笔记,写的较详细,还行,有的不全,需要自己补充。录音效果也还凑合,录音每年论坛好像也有人上传,效果不知,我没下载过,应该可以的。但是笔记一般来说没人上传,因为是纸质的。最后四套题确实每年都能押中题,例如11年那道比较冷门的GDP平减指数和CPI指标(其实只要好好听录音了,肯定知道这个要考,曾志远老师强调了好几次)还有通货膨胀,12年的外部性和经济核算方程等。这是我对红宝书的客观描述以及我用过的感觉。

个人建议:可听可不听,本来争议就很大,我不敢带感情色彩去说这些。
1.        如果没上辅导班,也没买红宝书,绝对不妨碍你考好专业课,绝对不妨碍你考高分。
2.        如果没上辅导班,建议弄个录音以及笔记,光听录音没有他们给的笔记,听着有点吃力,尤其有个老师四川话说的特别地道,而且录音听过等于参加了辅导班,你能对西财的政治经济学出题风格会有一定的把握。
3.        最后四套题确实能押到题,论坛也许会有热心版友买了正版后,来论坛共享,不一定。
4.        不买心里没底,大家都买,买了觉得太贵,心理很纠结。


点击返回目录



一路教训

作者:小名猪头


码下这篇文章算是将近一年的备考过程的回顾,一些总结,毕竟为此准备一年多,总该有点什么记录。整篇文章的面向对象主要还是后来者。主要目的是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尽量少经历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吃到的教训,遇到的困惑……
我分不高,在没少见到的390+,400+的牛人中我这么点分不太好意思拿出来妄谈什么经验,所以相当多的东西只是自说自话,记录了那些时光我到底在干嘛。由于我的公共课三科分数都很烂,参考价值取极限就是0,所以看过就看过了,别采纳我的方法。公共课有三科能上300 的牛人,各位不必局限于西财的版面,可以在其它版找到高分的经验。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我不太成功的教训。从别人的失败中得到教训(而不是自己去经历失败),这是各位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应该特别关注的一点……我这篇是给非牛人的后来者看的,牛人轻拍……、

目标400+的多向400+的牛人请教,这是正道。400+的无论考经济的还是管理的,都很有几位,搜索的技能我就不传授了……
简单介绍下:本科是医药类院校学生物的,10 年报考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不才忝列录取名单之中。用马甲“平帝企鹅”晒过分,政治68,英语60,数学129,经济学124……

身在医药类院校考经济,差不多算是个异类……可以说凡是考研中会遇到的问题,我基本上都遇到了…………原本不想说这么多,但走到这一步的确吃到了不少教训,回忆的过程不自觉加长了篇幅……还好我打字用五笔,打字比赛拿过奖,码起来比较快……
另外,不知各位看没看过黑泽明的《罗生门》……我不保证我叙述的100%的真实性,我能保证98%的,肯定会有不自觉的自我美化成分,非本愿,我尽量做到对自己客观,估计仍然不能避免吧……察觉出来的请尽管批评,虚心接受……


从初试准备说起吧。
政治:
10 月1 号开始看的,实际上整个10 月到了末尾差不多才真看进去点。因为我总觉得政治不重要,战略上极度蔑视之,所以放着每天下午来看。天知道10 月那阵天气特好,看着红宝书我天天都能迷糊一下午,到了吃饭的时候回忆一下,除了能想起来下午在睡觉犯迷糊,什么都想不起来……
关于政治的实质,真没什么可说的。我这个人比较右,对这科是有看法的。就参编红宝书的那些人,我都怀疑他们脑袋里是不是装了乒乓球……今年加了个思修法基进来,居然还有内容专门分析“恋爱的本质”……如果“恋爱的本质”真如书上所说,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我读出三个意思:1、在中国恋爱必须是在婚后,否则跟不单跟传统道德相违背,还能衍生出N 多话题……2、在给中国医院妇产科创收;3、在使中国的BYT 产业成为新兴产业……政治这科,感觉有点愚民的色彩……估计研究生思想太活跃了,不利于社会和谐,所以顺着党的意思走,不要太没政治觉悟就差不多了……其它科目如果存在短板,提高又比较费劲的同学,不妨在这科上下点功夫,考个七十五以上,至少也能比跟我一类的人高个七八上十分……

论坛上看到有考清华法硕的,12 月开始看考了70+,这是个例,见仁见智,不多评论……也有北京地区政治85(含金量应该够高了)的经验帖,各位在论坛上用搜索就可以搜到。

教训:
前人的话不可尽信,也不能无视。我之前就看到过有人说任汝芬的东西不行,专看红宝书OK,结果我不信,买了做了费了时间没一点好处……有人不信邪我也不拦着,不过前人一路走来都经历了艰辛,骗你又不得好处,所以适当采纳有益无害……

关于参考书和辅导班。
首先一点,任汝芬的东西别信了……
序列一:曾经拿来跟红宝书逐章对比,差远了。实际上序列一肯定是在红宝书出版之后才敢出的,也就是那些个砖家觉得什么重要就在书下面划线。有天我自己拿着红宝书在那划,后来翻翻序列一,跟我划出来的差不多……你就知道砖家什么水平了吧,而且至少10 年的序列一里,有不少超纲内容,我十分确定。

序列二:别做……做过序列二的,肯定能感到是浪费时间。没有一道题能跟考研真题哪怕有一点点的相像。有人说序列二是用来打基础的,一定要试我也不反对,到时候回过头来就知道我没骗人了……

序列三:马马虎虎能用……

序列四:太扯了,说是考前四套题,十二套都有了(前面赚得不心安,这会儿来回报大众了……),偏难怪,买图个心里安慰我也不说什么,随意……
总之,任老不行了……

肖秀荣考前四套:做起来比较简单,甚至第四套我做下来,客观题就错一个单选,把我乐得,直接嚣张地在同学面前放出话来:看我政治考个80 出来……结果丢人丢大发了……那里面的很多题,其实是以前的真题,做出来的结果不代表实际水平……政治还是相信高教出的那本大纲解析吧,配一本高教出的考试分析,再买本真题,把红宝书看到滚瓜烂熟(时政跟同学选不一样的,互相借来看看),就没什么大问题了……硬要做题,恩波有本《小题狂做》,听说不错,我没做过。我是对这科心理有障碍……不仅在战略上蔑视政治,在战术上也没有足够重视,所以考出来很难看。考北大光华的,就有只看红宝书(六遍以上)和真题,其它一切没管考到80 的……

对这一科,不要有逆反心理。在一切以得分为目的的目标导向下,不要跟分数结仇。只要想着是为了得分,想通过这科获得真理,汗……

关于辅导班:
有人说辅导班有用,我个人不喜欢。我们班报博闻的挺多的,最后报了的男生全部后悔……他们也把资料跟我共享过,我觉得价值有限……
曾经在刚看书的时候找来任汝芬的录音听,一点效果都没有。听着讲得挺热闹,全是重点,实际上不看个两三遍直接去听,热闹是热闹,听完之后什么都不知道。而看过两三遍之后,自己也知道重点在哪里了。当然报班过一遍是快,问题是这种“快”除了有点心理安慰作用之外,真有人觉得花一周时间天天填鸭式的搞,能记住吗?听课环境不好,效果也不好的情况下,想报班的,慎重……


英语:
难以评价。从投入产出比来讲,相对不少人来说,这科对我来讲是投入产出比是偏高的……但是分很难看……
整个考研复习中,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到10%……
前辈一直强调真题统领一切,这个观点我不敢反对,但是以亲身教训来讲,也不敢完全苟同。毕竟靠真题考高分的确实有,我也确实把真题搞了很多遍,也以为把握到真题的脉络了(但是真正有没有把握到,考试结果出来才知道),最后出来的分数恰好及格……这当然跟考场发挥时间安排也有关系,但是黄宝书每年算上盗版卖出50 多万本,英语上80 的依然凤毛麟角……如果说摸透真题和得高分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对各位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怎么样才算摸透了真题?这缺乏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看过很多遍以后,就会分不清到底是熟悉真题,还是真正摸透了真题……
教训:
先说一点,考完后命题组长吴一安的百度百科亮了。我在吴一安吧里看到过署名是她的留言,大致的意思是说,想要仅靠真题就应付考研英语,将会越来越有难度。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她的原话,我就不提供了……
以我的看法,想要保险点考到70分甚至80,还是大量阅读最有效,这练的是内功……做阅读不要管结果,那些题对错都无所谓,关键是要靠大量的阅读把对英语的感觉建立起来,这是个日积月累的功夫活,没法速成。就我所看到的经验帖,

举几个例证:
1、09 年有位南开考北大计算机的,大量阅读,最后73。(基础好,六级550)
2、09 年考西财金融,论坛中所知的最高分的前辈,大量阅读,78.(有可能是考过G、T 的)
3、10 年南京师范考上财金融有个牛人,英语80,考过G、T 的。
4、05 年考中科大力学的雷西儿,大量阅读,英语84.(这个基础真的不算特别好)
5、05 年考西交财政的一位非应届,基础极差,大量阅读,小作文没写的情况下,70+……
通过大量阅读,方方面面得到的好处我没法细说,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可以确信这条路是正确的……
阅读搞定,其它的水到渠成……

心态上:
基础不是太差的,千万不要吊儿郎当的,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我对G、T 有点了解(但没考过……),G 的单词大一用杨鹏的方法背过几个月,所以词根见过不少,在单词上花的时间比较少;除了少数太BT 的GRE 难句,考研的句子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障碍。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英语水平中等偏下……我没想追求英语多高(也没能力),总也觉得差不到哪去。
60 是我的底线,我从来没怀疑过我能考到60,还觉得凭点运气考到70+也不算太困难……迷茫就迷茫在真题看过以后(5 月已经过了三遍)不知道该干嘛,6 月到10 月可能除了偶尔背下NCE3 的课文,英语没怎么碰过。10 月开始大作文,写了七八篇就没写了,精雕细琢搞修改,夹杂着回顾真题。总之我的英语复习相当没章法,
但要说拿着这些看了不少遍的东西重复,数学让我算还行,英语真题就那么点东西,看多了真是反胃……

最后不好看的结果当然和复习不得力是相关的,但我总觉得至少对我来说,英语的边际产出很低,我不相信我时间加倍,甚至三倍四倍,分数能确信不疑地提高10 分。运气和状态对英语来说有时候也挺重要,我状态好的时候做完形真题(第一次做)20 个错1 个(蒙对不少),状态不好错12 个……有时候手一抖就能改错好多……我有一天人挺迷糊地去做09 年阅读(第一次)错8 个,其中5 个原本是对的,反复思想斗争下终于改错了……

关于外语,还有一个小建议……今年考西财保险的有位外语考日语,拿了80的牛人(总分400+)……09 年考北大(忘记是CCER 还是光华了……)也有一位凭借日语94,荣登第一的牛人……鉴于目前考研英语的变态化发展趋势,日语不错的不妨考虑考虑这条路。由于样本数量少,我也没学过日语,不太清楚日语到底有多难,所以这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建议。

数学: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这科。这是我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一科……我甚至想数学多给我10 分,专业课少给我10 分我的福利水平都能增加……
虽然大学开过课,但是大一上学期80 个课时就讲完了数一高数的内容,不知道学到了什么,考试勉强及格……线代马马虎虎学得很浅,至于概率统计,我们开的课就叫XXX 统计学,第一次上课听了一节睡了两节以后,全翘掉了,最后60 收场……我属于那种有兴趣的时候能自己钻研问题,没兴趣的时候刀架脖子上都不学的人。本科上线代的是个美女老师,声音婉转动听,虽然是个花瓶,但是我课下会下些功夫学,所以期末考了95;本科上高数(大一)和统计(大三)的是个湖南口音很重,讲话不太清楚,走路很有范伟跳幸福操风范的胖蜀黎,所以我高数不跷课也不大听课,统计就不上课,倒不是不学,反正学起来是没什么动力……虽然本科的数学考试成绩都不好看,我倒真不认为那些考试成绩能和考研数学有什么正相关的关系……

买过的书有:乐哥的全书,灯哥的指南,指南配套习题(这个没全做),线代讲义,姚哥的概率(橙色那本),基础660,400 题,灯哥15 套(做了11 套),李永乐真题,考试参考书(高教原来出的真题解析),考试分析。
最后考成那点分……查分时看到数学的时候,相当受打击。感觉如果这次考研失败,肯定是数学的问题……
流程:
三月把全书的微积分弄完了一遍(教材很早就看过了),线代看讲义云里雾里的,四月把线代和概率统计过了一遍,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发现其实好多问题没弄懂)……五月就开始有厌烦情绪了,觉得都会了,数学就那点东西……实际上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六月复习考试,七月八月荒废俩月完全就是在我父亲办公驻地那吹空调玩电脑……在此强调一下自制力:在学校的自制力和在家里完全没的比,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志,那是骗自己,能留校尽量留校,尽管7、8 月的中国,哪个地方都煎熬……

9 月5 号回校9 天勉强做完660,15 号开始梳理回顾了一下,发现自己当时的水平远不如自己YY 的那么强,太弱了……于是买了数学考试参考书,开始有点BT地搞。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小佩服那时候的我。9 月21 号到9 月26 号,6 天做完了那本书,挨个做(除概率部分),平均每天13 个小时全部用来算数学,第三天做到重积分和线代的时候,把我的右手整得巨累……我要是辛苦程度减半,一直那样坚持,这回140 说什么都该达到了,可是人蠢还不勤快……

10 月1 号开始400 题,没觉得这题有传说的那么难,时间有多么不够。但是每次分也不高,110 左右晃,最低也晃到过90+,最高没高过114(我对自己下手都还算狠)……回顾了一遍,拿着全书和考试参考书又过……再做400 题,分依然不高,犯过的错误还老犯,其实就是还有盲点……后来就是全书指南挑着看些知识点,全心看考试参考书了,夹杂做些真题。这时候发现,其实9 月过那本书的时候,也存在盲点,于是一个一个补漏……感觉题做多了有可能做傻,有几天二重积分说什么都不会积了……总而言之,数学就是个熟练活,今年数学比09 年简单多了,我没考好有点其它客观因素(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除了倒数第二题没积出来,该扣那11 分,凭空多扣另外10 分到底从哪扣的),目标140 不是我目标定得高,是完成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参考书的问题:
首要原则:一本书看精,书太多的别看杂了……我就是全书指南考试参考书都在看……
全书:要说多好,钻透了也就那样。我的微积分部分的基础是靠这书打下的,但是打下基础之后就再不想多看了,线代部分不错,概率统计保留意见。书上印的字太小,排版很不好……不过西财有07 级统计毕业,08 年只看全书和400 题考上光华金融的,07 年135,08年143……

指南:被人妖魔化太严重了……好多人用都没用过就在说指南不好了。我觉得指南其实是本挺好的书。拿在手里没全书重,排版清晰,字比全书大。要说初期看起来难,看哪本书都一样,我就不相信看了指南觉得难的看了全书就觉得不难了。08 年线代有道三线行列式递推的问题,我看讲义上的方法也算看懂了,自己推老半天没推出来,用指南上的一个方法,化成差分方程做,简单多了……指南介绍的方法有些是挺巧挺实用的,比如表格积分法(实际上表格法不是灯哥创的,苏联60 年代有本经典教材上有,菲赫金哥尔茨编的,里面有讲很多解题的巧方法……),但是微分方程算子法我一直没学会……最重要一点,卡方分布的期望方差,08 年考过,0910 的全书里面到现在都还没印上去,但是指南里面一直有……指南的缺点是后面的习题比较儿科,没全书的习题有挑战性……多说一句,那个“不管三七二十一”没理解实质不要轻易用……争全书和指南到底哪本好没有意义,适合自己的就算好。我只是给指南正下名,不喜欢某些尚未实践过的人乱评论而已……

线代讲义:很好很好,没有对比都发现不了这书有多好……但不是上来就用的,最好有点基础再用。我微积分和概率都把教材仔细看过,线代完全没看过,刚用讲义的那个月,把我打击惨了,一度觉得线代是数学中最难的……多看几遍就能发现线代基本上是送分的……

姚哥的概率书:初期觉得很好,后来觉得题太多了,就没怎么看。而且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质量太次了,满篇的印刷错误(正版的),看着来气冒火,让人撕书冲动很强烈……不推荐……

660:有人说简单。牛人考高分我也不敢评价。我觉得有难度,对打好基础理清概念很有好处,有些题就是真题的计算稍做改动当填空,做个三四遍才能真正掌握……

400 题:除了计算量大,难题有几个,其它真没什么特别的。除了09 年第三套,其它都在两个半小时内就能做完(但是经常算错……)。而且经典400 题就是“经典”,080910 的我都见过,每年最多更新三套题,其它题都一样,甚至一个错误错了两年(可能更长)……排列组合玩了很多遍……
经常听人说660简单,400题难。我一直没搞清这是怎么回事。在我看来,经历了660的话(特别是做过两三遍的话),400题里的有难度的题基本就被660提前化解了,能碰到的难题应该不多了。能得出相反结论的我怀疑660有没有好好做……

乐哥的真题:就是拿来模拟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两个小时内,分数不应该低于120,不然真说不过去,下场没准比我还惨……
灯哥15 套:不太推荐,部分题弱智得不值一做,部分题难得没法动笔,个别题还直接就从数一的搬过来,超纲……锻炼思维还可以,应付考试不太实用……考光华的牛人用这个的多……

数学考试参考书:这个要特别推荐一下。以前叫大纲解析,现在改名了,蓝皮的,每年8 月多才出。好像在论坛上看见说这个书的不多。考光华用这书的,年年出150……牛人牛是一方面,这书多看几遍确实收获不少……概率统计部分(前命题组长周概容编的)特别好!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用卷积公式太方便了(公式不能乱套,理解本质再说,我吃过亏)……我没考好是我蠢,这书真的好。

考试分析:没怎么用……其实还是该看一下,历年的错误总结,得分情况……很权威,很经典,高教出这书还是有价值的,只是我没充分利用,还跟新书差不多……

顺便说下看数学教材的问题:
经常有人纠结于教材的版别,别纠结这种问题,没意义的,这真的是舍本逐末。大家交口称赞的同济教材,放USTC 牛导师眼里,就是“拿去烧了”的命……
教材很重要很基础,但别一个字一个字像看金书一样看。领会原理就好。我早期看教材的时候,经常一个上午一个上午睡过去了。睡过之后都很惭愧,觉得看数学教材都能睡着,肯定是没动脑筋,但是光看教材真的容易犯困。数学和文科不一样,一个定理你不用心思考,读个千百遍还是不理解实质。看书的时候尽量把抽象化为具体,方便自己理解……教材看一会儿就够意思了,多动手才是正道。光看是很难领会原理性的东西的……时间多的可以看看数分,感觉数分在阐述原理时更能接近原理的神韵……但是数分不少东西还是过于抽象了……复旦大学有本数分,不算变态的那种,陈传璋编的,高教出的,比较老了,比同济高数好很多……

虽然我考得不好,还是想多说几句,关于考场上的时间分配。之前看到10年考保险的有位热心同学跟各位分享经验,说到小题时间要控制在50 分钟。我倒不是要驳他,只是小题50 分钟的话,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小题全是基础题,应该有25 分钟解决小题的觉悟(也就是说要以25 分钟为训练目标,就算达不到25 分钟,也不要超35 分钟!),如果50 分钟(或者少点)才解决小题,基础堪忧……即使能做完大题(小题要花50 分钟才能解决,这样的基础很可能会被大题轻易卡住,时间很可能不够),结果也不会好看。数学要考高分,基础很重要,在准的前提上要练速度,至少应该具备2 个半小时全部做完的能力(个别难题除外)。09年UIBE有位数三145的超详细经验帖,很有价值,数学版内应该比较容易找到,各位不妨找来多看看。
教训:说实话,数学这科的教训我真不好总结。今年考研英语的“报纸哥”,四级603,六级597,托福113,考研英语39……他总结为纯粹偶然现象。我倒没那么彪悍的能力,也没发生他那样的“偶然”,心里总还是为这分数不舒服。总倾向于把这个“偶然”赖在考前失眠上等其它客观因素上,因为我也仔细反思了很多次,真没发现除倒数第二题之外的疏漏……

专业课:
我说我从大三开始看的,有点夸张……现在回顾起来,功夫下了很多,都是无用功。我大三开始前两个月除了实验,一般的课都逃了,不是真对经济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而是对生物太反感了;后两个月发现期末考试巨难应付(11 门),基本就应付考试了,没看书了……曾经对着书做笔记(其实是在抄书……),抄了厚厚一本,之后再没看过……大三(下)翻书的时候,除了发现书比较旧以外,好像没记得什么,重翻……
学习经济学存在一个挺严重的问题,就是你以为你懂了和你真的懂了有很大的差距。以为自己懂了的时候很有可能还远远不懂。以我为例,四月的时候我就觉得书上就那么点东西,来回翻没什么可翻的,都懂了。实际上当时我连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均衡都能搞混。除了太不靠边的,其它的我都能直接以为是IS-LM,而且当时觉得IS,LM曲线巨复杂(实际上是没懂),AD 曲线还不会推,BP 模型更是如此……可是当时我也敢觉得我懂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复习数学的时候也经常出现,时常觉得就这么点东西了,没什么好想的。但是数学的好处在于你想起来简单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而经济学没给你这么多机会纠正,很有可能上了考场还是带着错误的理论进去的。对于经济学完全靠自学的同学来说,微观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不多,但很可能没把握实质,停于表象,让说个问题迷迷糊糊能说出来,实际上逻辑线条根本就没把握到;宏观就完全可能迷失,看什么都会,实际上理解完全错误……
几种迷途现象:
1.对某些基本的概念理解都有误(就是看书不仔细),之后能一直在上面纠结。
2.不时还能发现自己思维能力很强,有颠覆经济学的能力(由(1)导致的,纯属YY)。
3.翻过来翻过去,觉得没什么不会的(实际上关上书让答题,东拼西凑知道点东西,串不起来,总觉得几句话就能了事)……其实我也没资格说多少,只是曾经犯过的错误总结一下,大致就是这些。牛人不存在我
说的这些问题,看一遍就能把握到实质,这个只能赞天赋……
解决的办法只有多看,沉下心来看,宏观多结合方程和图形来理解……很多时间可能是无用功,但这些是有边际效用的,为你真正理解问题出了力的。你吃三个包子才能吃饱,并不是第三个包子一下就让你饱的……

参考书:
对于本科非经济专业的来说,其实多多涉猎是没有坏处的。当然如果仅看一两本就能高分自然是美好的愿望,急功近利对付考研的思路也没有错,但是基本上这不太现实……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考研,最后还是指向工作,就此而言,经济学的素养,功底,都是越深厚越好……
所以不要觉得哪本书看了是浪费时间,多看看是没有坏处的……我所在的学校不是综合性院校,没有相关课程,相关资源也比较少……所以我敢说图书馆里所有微观宏观的书针对不同章节我都翻看查阅过……除此之外还买了些各校经济类考研都绕不开的经典书籍,不一定全看完,翻了不少,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吧……

高的西经:这没什么说的。基础的基础。宏观特别注意,别走上歪道了。版本问题上别纠结,四版比三版只多不少。而且市面上很难弄到三版的了。
高的辅导书(第四版封底上可以找到原名):跟西经配套的。课后题看起来简单,未必都会做(未必都能做好)。这本书包括七个部分,看累了还能看后面的人物传记。08 年金融学院状元(426)推荐过,很不错。

西财的微观:这个一定要看。09 年10 年已经连续两年考到这上面的内容了。这本书,纸质真的好,内容……

微观十八讲:有空可以看下。看考光华的人都有提这书,就买了。数理推导看得人无语,但是很多问题的阐述很到位。同样一个方程式,这本书挖掘的意义会深一些。我还记得十八讲上讲伯特兰模型有个挺精巧的性质,不在均衡状态时会怎么怎么样(西财的微观上就没有)。考试时看到有问伯特兰的题还挺乐,写的时候硬没想起来十八讲里是怎么讲的了
(汗……)。总之不错。非必要。

现代观点:建议持有。08 年考土地税福利那道题,原理在此书前几页就能看到。08 年考线性效用函数推需求曲线,图形这本书上也有。初试命题就是经济学院的老师来出,况且这还是西经专业的复试参考书,多看非常有好处。考上以后讲微观好像就是用这本书上中微,不算白买。很多原理阐述得很精妙,不少牛校初试就用的这本。但是编者为了照顾美国人,有些挺简单的东西表述得巨啰嗦,斯
勒茨基方程我看了忘忘了看,好像还是没学会……

多恩布什笔记:这个是金圣才出的书。说实话,我就是看了这本书才找到学宏观的门径,回过头去看高的书才真正开始学懂宏观的……体系上和高的书不一样,刚看会很不习惯。如果高的书能看得很仔细,就没必要看这本……
复旦的习题指南:我买的时候以为就一本,拿回去发现还有宏观的没买。只做过微观。选择题勾一下巩固概念,计算题简答题可以看看。能弄到宏观的好好做,免得宏观走错路。可能会有人觉得为了75 分的西经看的书偏多了……这倒不是刻意的,我属于翻书比较快的那种,高老先生的那两本书翻了几遍以后,我是耐不住性子再看了。如果有耐性好的,除了特别推荐的几本书,其它的看不看无所谓。

政经:听说西财新出的版本是一本白皮的,精炼版。黄皮的就别买了。这个就是背吧。
马政经:前面八章都思路挺清晰的,到了垄断那块思路不太好理,听说是列宁弄出来的,不是马克思的。所以……死背。
关于马政经,说点题外话,我刚看的时候有点抵触情绪,觉得歌颂马克思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没看懂就浅薄地跟一个学长发过一点牢骚。学长很耐心解释完问题评价了一下马克思,后来看懂以后觉得学长评价马克思真中肯。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就是真理暂放一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确经典。看这书别带着抵触情绪。
不过老实说,西财编的那本马政经书中有些例证极不严密。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总是以美国为例说明工人待遇变差了,平均工资排名下滑了,但是并没有说明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主义。如果只是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根本就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在现实中有多恶劣,而使当今中国能够崛起的廉价劳动力,显然是在XXX 默许下一直被严酷剥削的,这种剥削不要太残酷……

社政经:多看。领悟原理性的东西就好了。这本书当然不可能像凌志军的书一样尖锐,但是注意看书中的数据就能发现并没有一味歌颂吹嘘,也很能反映现实问题。原样照背没必要。不要觉得这书很烦,背起来是烦,但一定是存在逻辑的。让你生编硬造个1、2、3、4、5 你也不容易造出来吧,既然编者能造出来,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线条,自己梳理吧。
关于政经多说几句,这一学科真的只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觉得没什么捷径可走。对理工的学生可能是有点折磨,毕竟6、7年没怎么正经接触过文科的东西了……会有很多人在看这本书之前想找到一条捷径,包括我当初也是这样的。但是有的东西是讲不出来的,自己不经历永远不知道什么样子。有空可以上期刊室看看三联新闻周刊,新青年等刊物,多关注一下社会民生问题,其实里面反映的不少问题就是政经的表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辅导班和红宝书的问题:
关于辅导班:
有些人对辅导班态度不对!我就见到过三月书都没看就在问关于辅导班的问题的人。学习是没有人能代替的,主要还是靠自己!
辅导班对于本科不是学经济的来说,肯定是有作用的。关键在于纠正理解中的偏颇,把握逻辑线条(07经金工学长phantom_phoenix的话……不一定是考试重点,是帮助理解的学科重点),至于点题,10 年的录音我没听过,不清楚……我听过09 的(论坛上去年有给出录音下载的,RAYSOURCE,600 多M 的东西下了我十八天……),那次直接从完全竞争厂商开讲的,效用论都没讲(09 就没考效用论)……讲课老师出口误是很正常的(有时候他们激动了也意识不到),别轻易怀疑自己。我听曾志远录音的时候,有一次他把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讲反了,还反复强调:这是多么简单啊,我反复听了多遍没想通,把我打击得怀疑我智商真不够学这个……刘书祥的口音啊……奥肯定律系数都讲错位置了……戴歌新摆龙门阵的能力简直叹为观止,6 个小时的录音基本就没按书来……
但是听一听真的很大好处,这就是科班的强大!

关于红宝书:
时常看见后来者问到某网站卖的红定书,说点个人看法:
一、红宝书的参编人员。参编人员肯定没有老师,那么我去参编各位相不相信我编的红宝书呢?为什么肯相信呢?确信是历届高分者参编吗?多高算高呢?凭什么确信?

二、红宝书的激励问题。考前会有人发邮件到各位邮箱以探查市场需求,但是供给是无弹性的(需求曲线无论怎么移,定价不变),多一位少一位对他们来说边际成本就是一点复印费,不会因为多一个人笔记就写得好一些,少一个人笔记就差一些吧?那么靠什么保证笔记的质量呢?靠信誉?陈维达教授讲课时开玩笑说他靠他的信誉开银行,你去他那存钱么……这也可以衍生出一个代理和委托的问题,你们是委托人,他们是代理人,固定工资的情况下,不存在激励,他们有偷懒动机……

三、红宝书起不起作用。
用过红宝书考好的,不敢否认红宝书对分数起的作用,因为撇不清关系。用过红宝书没考好的,大家会忽视,因为不会有人说是红宝书害了他。最后大家的印象就会停留在:撇不清关系+无害=有用。但是真的有用么?反正各位是要(已)学经济学的,假如把现实中所有人想象成理性人,你得找出自己能信赖它的原因。在我看来,现存的情况于它而言没有激励动机,你凭什么相信它会好好地给你写笔记呢?它的目的就是营利(这是关键),说信誉什么的都是忽悠(一锤子买卖,不存在回头客的问题,信誉,虚了点吧),个人考好考坏与它有什么关系吗?就算认定它为了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确实有很认真的记笔记,也确实记得很好,但是这些知识能否内化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还要打一个问号。而“知识内化”这一步,才是对你的考试结果起决定作用的一步……可以这样说吧,前期复习红宝书应该是有用的,到了后期如果还依赖红宝书,那就说明你没有进入状态了……

说下答题模式问题。
四科中我只有这科超出预期(124),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这科就真好,比起科班出身的和天赋异禀的牛人,我有自知之明。今年有外校考出139,138 高分的大牛,可以在论坛上“挖坟”找到大牛的信息。考过之后关于专业课的讨论不少,所以说说看法。主要是对非经管出身的后来者说的,目标130 以上的请忽略,120 的可以参考。

免责声明:
1、记得论坛里有人说过,作为一项大型考试,按正态分布必然有些得高分有些得低分,得分不一定反映真实水平,我很赞同,我可能只是走运;
2、我非科班出身,理解问题相对肤浅不够深刻,有些东西可能还有误导嫌疑,请各位辩证去看;
3、比我高的论坛里大有人在。如果我说的和其它各位有任何冲突,请无视我说的,按高分的来;
4、这种考试我只经历过一次,能得到这个分,有必然也有侥幸。道可道,非常道,适用于我的未必适用于各位。初试考经济学(西经+政经)的不止西财一个。包括人大、央财也是这么做的(至少以前是)。不同的是,人大、央财的题里都会出名解,但是西财从来没出过名解。

看出问题了吗?西财作为跟人大央财一个类型的学校,其题型也基本类似(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寻找央财和人大历年真题),不可能不考名解,名解其实包含在各题中。一道题上来就哗哗哗写结论是没用的。至少名解的分就得不到了。所以任何一道题,先把题目中涉及的概念解释清楚,把名解的分得到。

对于西经来说,初级经济学里解释问题一般用比较静态分析,解答任何问题都要假设,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条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先把假设条件写清楚,甚至出个馊主意,把假设两个字写大点,引起老师注意。假设的条件别写错了,不然倒扣分……开始推演的时候,一定得有依据,可以一句话把依据解释一下,比如“由于什么原理,所以由(题目条件)可知,什么会导致怎么样”。举个简单的例子,问你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怎么来的,肯定不少人上来就开始比较AR 和AVC 的大小了,比完结论就来了。

个人认为:要先解释(1)什么叫短期,由于是短期,因此厂商只能怎样不能怎样(2)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所以厂商会如何行事(3)假设厂商取得最大利润了,然后比较AR和AVC 的大小,有(4)(5)……
有人会问这个例子要不要把完全竞争厂商再解释一下,看个人爱好吧,我觉得不用了。但是你得意识到这道题它的名解在哪里理论依据在哪里……上来就比AR和AVC,你以为老师真不懂啊,他只是想看你遇到这个问题从哪着手开始思考,要按逻辑来,不要跳步。

所以再次推荐一下高的西经的配套辅导书,这类问题都答得非常有层次,熟悉这种答题模式,一般就不会存在答题方面的硬伤了。画图记得带自动笔。我带的涂答题卡的笔,太粗了,老半天画不好,画了擦,擦了画,答题纸都差点搞坏……
篇幅。没上考场的可能都不知道答题纸什么样的,三张粘一起的。12 面,A4,前辈说过要答120 以上,7 面是基础。别认为写得多就会高分,还是把握逻辑线条最重要。字写大点,两边留margin(拿尺子铅笔划一下,可以缩小答题区域……),篇幅就不是问题,我是一道辨析就写了一面(字写得大,其实不多),总共写满十面(第一次写这么多……)。不得不说西财的信封好小,那么大的答题纸不好好折轻易塞不进去,还是一个老师帮我弄了两分钟才把答题纸塞进去……

梳理下整个复习流程:
我是09 年2 月12 返校的。除政治外,其它科目提前都有过预热,效果不一……
英语单词在之前就看过几种书了,哪种书都是五天就翻完一遍的,所以单词基本没管。从2 月到5 月10 年真题阅读做了三遍,看了N 遍……
数学我在大三上翻了两遍同济的高数。线代和概率都没看过教材。2 月开始看全书微积分部分,3 月底看完。3 月开始看讲线代讲义,看了两个月。4 月开始结合姚的书看浙大的概率。5 月前全部结束。5 月开始翻指南微积分部分,此时翻指南完全感觉不到别人提过的妖魔化气息,感觉挺简单……开始飘飘然……
经济学就是翻书,来回翻……对于经济学我一直没有什么进度的概念。只要看完第一遍,后面怎么翻怎么觉得熟悉……个人始终觉得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除了特别有天分的人之外,这一科不应该求速度,而应该注重深度。
6 月准备考试,顺便把马政经翻了一遍。有一门最核心的专业课险些挂了,还好60 万岁……

本意是7、8 月到我父亲所在项目的办公点学习。因为是个小项目,租的是民居,条件也比较好,刚好资料员又离职,我就给顶上了,想着又能领工资又能看书,一箭双雕。实际上自从去了那认真学习了三四天就完全没心思学习了。成天吹空调玩电脑(倒也没玩游戏,但是时间就是在电脑前流逝的)。带了很多书过去,基本是原样带回来了。荒废的那两个月时常让我在背政经的时候后悔,如果(- -没有如果!别干让自己后悔的事!)把握好那两个月,我的数学就是失误也该能上140 的……听说暑假两个月把握好了是黄金效果,但是待在学校(我们学校不准留校……)实在有点热,而安逸的环境又真的对学习无益。各位仔细斟酌,找个好的折衷点……
9 月5 日回校,全力攻数学。英语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常见固定搭配,背背NCE3。把社政经翻完一遍。
10 月1 日阅兵式忍着没看,开始400 题,晚上开始练作文。每天下午的时间全给政治,实际上好像是给了睡觉……之后就是早上七点到八点半看政经,接下来的时间,不用雷打就能动地搞数学(也就是如果有空一定是在数学,但是实验都是在上午,一个星期两三次……),下午政治,5 点半到教室开始晚自习,1 个半小时数学,1 个小时政治,1 个时英语,2 两小时经济学。11 点回寝。基本算是弹性学习制,强度大的时候一天12 个小时,强度小的时候只有7 个小时左右,去年冷得好早,11 月当地就冷得不行了……实际上整个复习阶段我能保证的就是每天晚上至少5 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很有含金量的,大三(下)间断过5 天,大四无间断。到了后期,白天时常不能按计划执行,因为实验,或者去晚了图书馆没位置……图书馆备考要注意不良影响,我考研准备期间明知道不该看闲书,前期执行的也还不错,可是压力大很烦躁的时候,连以前很BS 的小说,也会去看了。《盗墓笔记》1、2、3、4,《成都之眼》,《金马河》、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日本论》、《蛤蟆的油》、《道路与梦想》、《我的老千生涯》、凌志军的《交锋》《改革》《成长》,渡边淳一的几本小说集,还有些随便翻过的……乱七八糟算下来,这些闲书居然都是大四看的……缺乏自制力,安慰自己说这也算个调剂方式……还好后期管住了自己,没去图书馆自习了……那之后白天就找教室钻,有点太随性了,晚上都还能收回来……

最后一段时间,英语精雕细琢搞出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大作文模板……数学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保持手感(这个对非牛人来说,很重要!!!),总结了三张纸的易错点……政治不停翻红宝书和考试分析,肖秀荣任汝芬押的题都感觉有点偏(其实就是我记不下来……),大致看了看,,就上了考场……
   
说说考试发挥相关的问题吧。我不是想把考得不好的因素归于客观,但是某些客观因素也的确有影响,我很少把自身的问题归到客观因素上去。当然最后三门公共课全部没达到预期,实力运气都存在问题,实力差是根本,运气没起到正偏差的作用……说出来引以为戒,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吧。

考前一天上午去银行办点事,那天风很大,有点着凉,下午六七点的时候头很痛,银行还打来电话说有个收据不见了,需要我再过去签字确认,我说等周日,人家非要周六……那天我没提前看考场……
我们校本部留作研究生和独立学院用了,所以两天考试都是从郊区赶过去的,那两天当地下雨……两天都严重失眠……
考政治英语还好,前一天晚上可能还睡着了两个小时(很浅……),早上4 点53 起来的,泡茶,洗头吃完早餐七点不到出发(天还是黑的……),七点半多一点到本部,下雨,不让进考场,一摸书,政治的书前一天晚上看完落床上了,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好容易考场让进人了,认错考场了,我的考场在五楼,我跑八楼去了……慌慌忙忙认对考场,还好我们考场的有个男老师很nice,看到我急得不成样子,赶紧让我镇定镇定,我进考场的时候还有六分钟开考……

政治考差了就考差了,确实是我选不对,看着多选我就开始犯晕了,超过五道选我都觉得是全选,都说肖秀荣的题最像真题,觉得肖秀劳的题没这么难啊……但是政治这个科目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尽管感觉不好,没有影响心情。可能是前一天着凉了,中午拉肚子……在一家农行和几个同学休息。
下午考英语,45 分钟做完阅读,就开始写作文了。看到作文我就暗爽。我考前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一个小时的看英语的时间就是在构思自己的模版,构造出一个我认为无论歌颂好的现象(08 年的,04 年的)还是需要讽刺的现象(很多),都能有话说的模版,而且我对用词精雕细琢(参考了很多书),自己相当满意。文化火锅和02 年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共通点,02 年有篇满分作文给我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这里pan 不对,换个说法boiled together总不会差太远……洋洋洒洒写了大概有240 词,大作文那面都写满了,还先打的草稿,再往上誉抄。精雕细琢的直接后果是我光大作文就用了50 分钟。虽然没有涂抹没有疤点,但是成本太高了(而且从最后的分数来看,我怀疑花了大把时间的作文并没拿到高分……)。大小作文一共用了1小时25分钟……这就是时间安排上典型的败笔!英语模拟题价值虽然不大,模拟几次把握时间还是很有好处的。特别建议!
时间没有太不够,完形涉及到的那个行为学实验,记得罗珉那本《管理学》上我曾经看过,做了几个就察觉到了,所以按照已知的意思一路填下去,没有感觉太吃力。做完完形看翻译,第四个句子很难,翻得不顺,其它的感觉也还好,15 分钟搞定。再下来新题型,思前想后很紧张,有点蒙的意思了,那时候时间有点紧,而且之前答题卡没涂,橡皮也不见了……
总而言之英语考下来,时间虽然有点紧,自我感觉还可以,琢磨着70 应该问题不大……
我就是个杯具,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没有一科好……
下午处理完银行的事情,晚上回去7 点多了。雨下大了,羽绒服打湿了……人有点小难受……当天晚上就出奇了,前一天晚上好歹睡着了两个小时左右,这一晚是无论如何睡不着。
翻来覆去,脑子一片空白睡不着。整个一晚上我意识非常清醒……我看到过说考前睡不着杯具的,我当时最怕就是我也成了杯具。安慰自己08 考光华的也有睡不着考上的……只能这么安慰……
撑到5 点半起床,起来泡茶,头不疼,但是一晚上没睡着心理有阴影……考数学的时候,感觉做着挺顺的,没什么难题。本来以为考中值定理的题会很难,故意越过不看,结果做完微积分部分回过头来看那道题的时候,发现很儿科……时间很充裕,做线代大题的时候,我就在卷子上打草稿再誉(我们那考场就我一个考数学的,虽然前一天让老师多给我几张草稿纸,但我怕不够,还先直接在卷子上打草稿),教训啊教训,草稿打清晰点,别在卷子上搞,我在卷子上打的草稿太草了,后来誊抄的时候看错了一点,向量不正交,害我在那找啊找,那道题挺简单,找那个错花了我好长时间……直到倒数第二题感觉真积不出来(其实题目挺常规,就是平时练少了),所以做完最后一题就先检查前面的,除了发现多重积分有点小的计算错误,其它都没什么问题,然后磨倒数第二题,最后还是没积出来……考完数学中午去农行休息,感觉肚子不适又拉肚子,书看了一会儿就不想看,一直和同学聊天……
下午答经济学,看到卷子心里就有点怵。往年的题一面就够,今年居然两面……政经的题目好长,安慰自己:越长提供的消息越多……答三阶层收入的问题的时候,我都没懂第二问到底想问我什么,但是记得曾志远老师的录音其实有讲过类似的问题,于是blabla 写了很长……看到伯特兰挺高兴,琢磨着十八讲上的内容我要是能写出来,没准老师多给我几分。但是我只记得看到十八讲讲伯特兰的时候很惊奇于不均衡的分析,但是怎么分析的我记不起来了。我对西财那本微观上的大括号后面的if 很有印象, blabla 写上去了。看到国际贸易分析,就觉得是跟分析CS,PS 类似的问题,先预留了一面,答完最后那道简单题回来搞定。
国际贸易那道题不太确定。时间卡得差不多,答完还有几分钟画图……
考完应该轻松了……父亲当天晚上到学校接我,寝室大部分东西都搬上车,然后找了个宾馆住下。按理说两天高度紧张,几乎没有休息,所有东西搬完也累得够呛,宾馆的床也比寝室的干(寝室床上真潮),该累了,结果当天晚上我还继续没睡着……考后几天都在回顾,觉得自己各科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应该还可以。查分那天看到政治没上70,心里就一凉;看到英语,就对我的“精心”作文产生怀疑;看到数学,这是最打击我的,心都凉了一半……心都有点死的看到经济学,一点波澜都没有……考虑到之前显示的今年中心大热的情况,就觉得考中心挺悬了……所幸…………
紧张这个问题,真不是说能克服就能克服的,这种紧张反映在方方面面,自己得会调节(我在复试的时候又一次经历了这种变态的紧张:吃饭没胃口,睡觉睡不着……),要会积极的心理暗示;考前别受风寒,头痛恼火是其次,最大的问题还是影响心情,影响信心;住不住宾馆看个人,我们班女生全去住了,男生也有个别住的,我就是怕在陌生环境不适应(也想保持平常心)会失眠,结果没住宾馆都失眠了,真要住宾馆,没治了……喝两口浓茶就好,看有人喝红牛,喝完一瓶,三个小时能扛得住吗?

关于考研,说些杂项:
1.逃课和挂科问题:
我自大三以来逃的课挺多,以至于每个学期年级老师都要把我叫过去训一次……大四的时候省教育厅来我们学校视察,刚好查我们班,我不在,班级被教务处点名批评……被年级老师叫去训了一顿,不敢再逃课……选逃和必逃的关系还是得摸清……
本科不是学经济和管理的同学,注意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日程。考研不是挂科的理由,别因为准备考研挂了科(去年有一位本科学生物的前辈考西财的西经,都考上了,后来因为必修课有挂科不能按时毕业,不知道最后怎么处理的……)。我大三下学期逃课逃了不少,到了五月课只剩下四门的时候被老师叫过去训了一次,之后按时上课……大四时限选和任选的学分已经修超了好多,但还有两门必修,一门纯实验,130 多个学时……一门理论加实验,72 个学时……理论课敢逃,实验一次都不敢逃,完全是耗时间……结束所有考试都12月多了……保住不挂科,成绩单不会太让人尴尬,本专业的课程能考高还是尽量考高。
复试时有的老师还是挺关注成绩单的,毕竟你的大学四年他只能通过这个浓缩版来了解……
2.研友问题:
有人喜欢凑一堆学习,我不喜欢。当然有志向相投的是很好,但我这的确没有。要是不巧研友不安分,还影响自己。整个考研过程中我一直是一个人(所以如今憋出这么多话……)。其间专业课有问题都是上网请教前辈,数学就完全靠自己琢磨,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琢磨几天,是挺磨人的,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很不错……暑假回校前同学也在自习室帮我占了个座,后来发现我们班的基本都在那,感觉熟人多了不好,于是自己到隔壁抢了个位置,周围没认识的人。后来结识了坐我后面的考南开会计的女生,考试那天没在考生名单上看到她,发现不是本校的……不过考南开的女生有点……吃完晚饭会在教室打嗝,还在教室吃零食,嗑瓜子,她的死党很活泼,完全没有看书的样子,一晚上能找她若干次,我每天那个时段特别闹心……她的死党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显然相当有限……
3.歧视问题:
有些同学担心歧视,作为一个从烂得一塌糊涂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我很理解。我在网报的那个月特别担心,有几天晚上连续做噩梦。要知道10 年有中山数学系,武大金融系的保到中心,保了14 位(最后有一位没来的,应该是保去WISE 的那位)……拿我跟他们比,我就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人渣中的VIP 了。后来转念一想,就是真的有歧视,我铁了心要报了,面对歧视,能控制的变量就是自己的分数,除了考高点,无他。最后虽然考得不太理想,好歹没被刷下来……
就算真的有歧视也是正常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如此,毕竟仍然是一个阶级社会,各种隐性的阶级划分大家都心照不宣。但是考试是用来选拔人的,而不是用来歧视人的,虽不能完全避免,也不用太过担心。陈志武现在很有名,高考考了两年,有兴趣的去查查他本科是哪里的?胡祖六本科也只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嘛,现在世界闻名……
4.预期问题:
预期不要定太高了。0809 年我都看到有预期定在400+,后来没达到的例子。反倒是最后400+的,可能并没有把预期定到这以上。预期定高了有一定好处:各种行为是以高预期为目标的。但是定到400 以上可能真的有点过了……因为政治和英语很难有一把准确的标尺衡量自己的能力,定高了很可能是在YY……三百八九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如果真的要400+,要么数学要有无论何种情况都能稳上140 的把握,要么政治英语双80,否则真的挺难……要是能同时达到,你就成就历史了:05 年考央财金融的有个大牛,83,84,141,142,总分450……这种人历史上毕竟少……
也经常看到有人问最低有多少分进去的?我说句不好听的,前人那个分能进,你未必能进。过线一两分承受的煎熬,不是常人能扛得住的,每年都有过了复试线而不参加复试的,你能保证到了那一步你不会这样选择?如果仅仅以分数线为目标,或者被录取的最低分为目标,以为达到了那个分数就高枕无忧,到最后很可能就成了分母!所以,打听这个分数没有意义……
今年复旦金融的复试线又涨到402 了(原来好像高到过424……),这些牛人公共课大致都要达到280+(今年看到考上财金融的牛人,78,80,150,82,公共课三科318,恐怖……论坛ID:xuanyang,有兴趣的可以搜到他的经验),西财不至于如此,不过要想稳上的话,公共课也应该定到二百五六。
北大光华的金融每年都会把经验结集出PDF。北大的金融专业课很难,考那的人拼的就是公共课,所以他们的公共课经验很值得借鉴。那里数学140 以上的一抓一大把,今年好像三个满分,有空也可以关注一下北大光华10年的经验集。

5.复习时间和心态问题:
复习不要太早开始。我开始的偏早,感觉考试时都已经过了最佳状态了。现在回忆起来,我早期每天学十多个小时轻轻松松,很充实很有干劲,但是越到后期学习时间越少,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有时间都不太想看,宁肯看小说逃避时间的流逝都不想看书……除极少数牛人以外,厌烦情绪都会有。太早了很容易浮躁,到了后期静不下心,本来没懂的就一直没机会自己看懂了。静不下心看书对绝大多数参加考试的人,是致命伤……把握好时间,提高效率,7 月开始一直坚持,一点都不算晚。考研的复习算不上苦。不断训练思维,不时还能感受到苦行僧悟道时的快乐……考研的苦苦在心里,更多的时候是类似自我施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那种苦,有点心魔的意思,是自己折磨自己……这可以看作受苦,换个角度,也可以算作一种心态上的修炼。苦过之后心态的确会成熟很多……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波动是很正常的,坦然面对,自己调节吧。我寝室的哥们都还不错,我太憋屈的时候会忍不住说说,他们都会安慰我并坚信我一定能考上……顺道致谢……
6.电脑和网络:
电脑最好还是收起来。写了作文在WORD 里改语法错挺好的,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用了。我电脑放在外面除了看了闲书做摘录,偶尔看看资料,没少玩单机游戏……我对网络完全没有抵抗力,只要网是通的,我基本安分不下来(高考失败之因)……所以我的办法是不交网费,需要收邮件,下载资料,或是上论坛上瞄一下的时候,到同学那里借用一下就好……9 月之后我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很小……男生最好还是注意一下网络的使用……
7.资料搜集:
新浪的iask可以下到不少有用的东西。知识宝库和大家网论坛也是不错的地方。公共课需要电子版资料可以上我提到的地方看看。有的资料没必要打印,下到电脑上随便看看就行。
8.跨专业问题:
时常看到有人拿跨专业来吓自己……吓的真的只有你自己……
会计财管我不太清楚。除会计财管以外,其它的专业的初试除了考经济学就是考管理学。管理学罗珉和王德中的书我也都看过……
从初试来讲,拿所谓的跨专业吓自己根本没有意义。拿经济学来说,本科学经济的考出来结果不一定就好,本科学理工的未必就考不好……论坛中就有本校的或者本科经济的,专业课结果并不理想。考的还可以的也并非都是本科经济的。要考到专业课最高可能是有难度,不过考个120+,每年都还是不少的……
功夫下到了,注意到一些答题需要关注的问题,自然不会太差。否则真的难说。本科数学栽在考研数学上的多了去了,类似地,本科经济的至少在初试中也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五道口初试的专业课涉及的学科达到10 门,还不指定参考书。要是考五道口说自己跨专业也就罢了。西财的经济类初试就西经和政经,这也要强调一下跨专业,要不还是别“跨”了吧……
9.公平与黑幕问题:
我不想因为被录取就说公平,反之就大骂不公平。我人微言轻,所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我本科入学就开始考虑提前毕业的事情,入学后非常关注相关要求,对06 级,学生手册上明确写着提前毕业需要前三学期绩点达到3.0,网站上的相关要求也一致。

到了第四学期我去申请提前毕业的时候,教务处没有任何依据就说对06 级,刚把要求提到3.5 了,相关文件也并不出示,一下把我拍死。如果入学之初就规定3.5,我达不到是我无能,而这种临时改规定的做法,与无赖无异。更无赖的是,我后来看到的09级的学生手册上,提前毕业的要求仍然是3.0……我高考无能,没考上好的学校,是自身差劲。我也不想因为自身差污蔑学校差。

但本科的学校给我带来的这个教训,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在没轮到你定规则之前,你又想做成一件事,那么你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优秀到无论如何都黑不到你头上的地步。这个国度,你得接受存在不公平的事实,在你无能为力时,你只能尽量不要让不公平发生到自己的头上。假如我当初不以3.0 为目标,而以3.8 来要求自己(虽然难很多),就算它想黑我,一样黑不到我!换到考研这件事情上来说,在西财,初试400+的无论怎么黑都黑不到他们头上,相反,刚好在分数线左右徘徊的,很难说最后是否就成了牺牲品。至少从080910 三年的情况看,抱怨西财效率差的言论的确有,说西财有黑幕的能拿出确凿证据的一个都没有。就算被西财刷,被西财调剂而因此对西财有微言的,也没有说西财有黑幕的。相信这就是对西财的公平问题的最佳说明了。
10.本科出身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算我多嘴,不过多嘴我还是要说……经常看见有人说自己二本三本(要)考(上)了……我对你们投入的努力表示认可,对你们的成功表示祝贺。但是,你没觉得你说这话的语气就像认定了自己只是个二本三本的料么?
相对高考,考研要公平很多。高考的结果很摧残自信(我就被高考毁得完全没自信)。高考各省出自己的题,改自己的卷,最后各高校在各省划不一样的分数线。在本省的确是选出了优胜者,但是本省的人才和外省的人才,或许水平差很多,这也就是高考移民存在的原因。也正因为此,考研时便出现了山东考生的“考霸”现象。至少从考研选拔来说,山东就有很多人就是在高考被打压,又在考研中冒出来的。对于其他几个高考大省,也是如此。我想得出的结论是:本科出身和能力并不直接挂钩,如果你够上进,至少这个自信是应该有的。喜欢强调自己出身二本三本的考西财有多么不易的人,你自己要看轻自己,也就怪不得别人轻视你了……
11.某问题:
这问题真不好命名。论坛上时常见到某位牛人帖子下面,顶起来的全是QQ 号或者邮箱地址。看到这种情况我都比较无语……
现在人肉技术这么发达,各位就不怕被人肉了?你不怕人肉,你还得考虑楼主怕不怕人肉……楼主写下的很多东西,楼下的看都不看,就直接有人要联系方式,甚至有的楼主正文中都留下了联系方式,楼下不看帖直接要……
尊重是相互的!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不尊重人。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人去尊重那些不尊重自己的人吧……
所以如果后来者真是虚心求教,还是仔细看完谨慎发问比较好……
P.S:
对后来者善意提醒:不知有没有察觉到,现在金融报考已经过热了。名校不断有理工牛人往金融转(我比较关注中科大,10 年,中科大1 系有人成功考上人大金融;8 系有人成功考上高金;9 系有人成功考上复旦金融;25 系有人成功考上CCER……),全国考研的最高分也一直在由牛校的金融不断刷新,多高的分对金融来说都没有到头。人才会不会饱和我倒不敢说,但是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我总感觉现在这么盲目追捧金融,我们有可能成为被蒙上眼拉磨的驴,前面挂着个晃悠着永远吃不到的萝卜……希望只是国人继纸考GRE 之后,把考试能力又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希望是我在杞人忧天;希望是我考完后空虚无聊发神经欠骂……我丝毫不怀疑各位后来者的考试能力……虽然我也不能给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只是觉得在狂热中需要冷静,有必要强调一下报考时的理性。蒙着头专心准备考试的时候会很短视,看不到除考试之外的问题。闲下来眼光放长远些或许能做出更好的选择,显然我也是狂热者中的一员,并仍然处于迷茫中……
这纯粹是感觉,毫无理性可言。最好是我脑袋短路了……


点击返回目录


2012金融中心考研经历——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作者:澜海鱼

西财本校金工专业,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考金融中心是完全木有悬念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过程还是蛮纠结的,直到报名最后一天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报外校,如果不是西财现场确认时间是最早的,说不定最后报的就不是西财了。从报名、初试、等线、复试、等成绩,每个过程都是一步步熬过来的,把自己的心态放到最低,以准备外校的标准来考本校,最后专业第一的成绩还是让我惊喜了老半天。
一直决定,考完研写一份总结,作为对自己的交代,也希望能对学弟学妹的考研路有一定的帮助。这是第一部分,后续还有各科具体的复习方法。
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自己考研的原因,保持自己的动力,平衡自己的心态,劳逸结合。不排除有人花三个月时间就能考上的情况存在,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考研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动力和目标,很容易半途而废。当然,半途而废并不总是一件坏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晚也不迟,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的目标,能避免时间的错用。
    强调一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经验的参考价值有限,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该听的听,该忽略的果断忽略。
第一,考研时间表。个人觉得蛮重要的一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制定计划,但是要在心里对自己的时间表有大概的把握。考研时间表得作用在于,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就目前的情况下达到目标的途径。考研时间表可以分阶段来做,首先,明确整体的时间规划,主要分为基础、强化、冲刺、总结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做得事情、需要花的时间、以及要求达到的效果。其次,具体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相对整体规划而言,具体阶段的实施计划要求相对详细,需要在每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估计自己现有水平,可以精确到每天的具体任务,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计划这环,其实我自己也做得不够好,计划任务安排得太满,所以考研后期感觉时间有点赶,不过好在最后一个月调整过来了。我自己的一个经验教训是,考研复习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尽量把自己的优势集中突破,但也不能够轻敌,别人的经验也不能够盲目相信,必须保证自己的弱势达到平均水平,不至于拖后腿。我的教训在政治方面,由于听人各种强调,政治复习很简单,忽视了政治短板,最后才拿了五十九分。不过还好我的数学和英语复习优势表现出来了,有惊无险。
第二,考研信息收集。论坛、研友以及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复习之余逛逛论坛、和研友聊聊天,即能够了解近期的考研动态,也可以对比自己的复习状态,及时调整。
对于身边相对熟识的考研前辈,无论他们最终有没有考上,他们的经历和一些感悟都很重要,能够提醒我们避免一些考研的误区,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也可以向他们求助。我自己很感谢在考研期间帮助过我的几个学姐和学长,无论是在我刚开始准备考研时的建议,还是复习期间,能够在工作繁忙中抽时间帮我答疑解惑,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而对于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专业课复习资料,有相同目标的研友以及考研前辈、在读研究生,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初试西财的专业课资料,比较常用的是西财的红宝书。
同时,也应该常常关注考研书店的动态,因为作为每年提供考研复习资料,他们本身所积累的经验和信息也是很有用的,财大边上有一家考研书店,我的参考书基本上是老板给推荐的,特别是考研最后一两个月,模拟题和最后各种冲刺资料。
第三,辅导班和复习资料。考研辅导班和各种考研资料充斥,常常令人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样选择。
对于辅导班,我的看法是,合理使用,但不盲目依赖。质的飞跃向来依靠量的积累来完成,辅导班的整体课时加起来并不算很多,而且集中于暑假以及考研前一个月左右,所以光有辅导班是没法指望的。我认为,“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课”是最有效率的听课方式。对我而言,辅导班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梳理和评价前期复习阶段的知识体系、薄弱以及遗漏环节,是一个总结和提升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的讲的重点知识和题型梳理,是对自身已有知识的强化过程。
复习资料的选择和运用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同样一本资料,在不同人手上,不同的运用方法,往往效果会差别很大。考研成绩之所以有差距,很多时候,不是复习资料不够好,也不是基础和自身条件比不上,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正确合理的思路方法。我的复习资料,有的只看了其中关键的部分,而有的我反复看了几遍。该看什么资料,或者什么资料要怎么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应结合自己的优势短板以及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时间以及复习强度。
第四,考研复习的心态。“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在考研复习阶段,就是一个合理的心态,或者说,调整心态的方法和能力。
考研集中强度复习的后半年,我觉得是最考验心态的时候,无论是报名阶段最后决定报考院校、复习的懈怠心理,还是身边的同学保研、找到工作的各种喜讯,相对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最后阶段做真题或模拟题发现复习效果欠佳带来的压力,都会造成情绪波动,影响复习心态。在这个时候,内在对考研目标的坚持和动力、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外在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安慰,都是很好的定心剂。我一直很了解自己考研的目的,所以几乎没有犹豫过,也很幸运有家人的安慰。有几个关键时点,我会过分自信或过分不自信,都靠朋友以及前辈的或打击或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
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最后的选择以及最终结果,所以,坚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哪怕跟我一样初试第一天觉得自己考砸了,都不要盲目下结论。
专业课复习:
高鸿业宏微观三遍、笔记两遍、西财微观一遍、西财政治经济学三遍、中宏和中微的重要部分、西财近十年的回忆版真题、西财考研网重点知识点、西财考纲、西财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PPT
http://jpkc.swufe.edu.cn/2007/guojia/zhengzhijingjixue/kclx-1.htm
经济学部分:
专业课的复习开始得有点晚,十月初的时候,才把高鸿业宏微观看了一遍。因为本科的时候,学过曼昆的经济学基础、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曼昆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所以经济学基础的底子还在,第一遍看书基本上是把知识点过了一遍,把当初掌握得比较好的部分回顾一下,加深印象,把还不是很理解或者理解比较模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这个过程我花了两个多星期。
经济学是金融比较基础的学科,里面的知识点无论是不是考试的重点,都建议在基础阶段理解弄懂,相当于为以后学习打基础,仅仅挑考点出来看的话,对经济学整体框架和理解的能力会比较弱,后期融会贯通的效果可能会比较耗费精力。今年中心有一个专业课考了132分的,号称把所有比较主流的经济学书籍都看完了。
基础阶段完成后,要达到的效果是:知识点能看懂,并且都理解了;对宏微观的框架有了大略的印象,区分出自己对不同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建议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标注,便于后期复习。
接下来,把书看第二遍就是强化阶段了。第二遍之前,浏览一下课后习题或者西财微观的习题,不要求做,但是要了解出题的方式和角度。第二遍仍要求把书仔细看一遍,但是可以把精力从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多分到难点知识点上了,可以边看边做笔记,记忆并且思考该知识点的出题方式以及自己的答题思路,把知识点完整地掌握。“完整地掌握”是指要了解与该知识点有关的所有内容有哪些,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知道能够用来回答的有什么内容。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从头开始一一回忆所有知识点,复述知识点内容,回忆不起来或者不能确定的内容,要在下次看书的时候重点复习。
这个阶段的记忆不是要求完完整整背书,而是要求能够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复述知识点内容。
强化完成后,要求能够回忆出整体框架内容,对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能够复述出来,对于难点知识理解记忆。
再下来,是融汇贯通。需要的资料是西财真题、西财考纲、西财考研网重点知识点、西财微观、中宏和中微、高鸿业宏微观。在强化阶段,已经把握了知识框架之后,现在开始区分重点、难点,进行复习。把课本放在一边,只看西财考纲和考研网的重点知识点框架,按里面的知识点开始做笔记。考纲和知识点框架仅仅给出了知识点框架,现在要做的就是整理出一份笔记,把框架按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填充丰富,然后再对照课本,把自己没填充完整的部分补充上,标注出重点、难点和对照课本后补充上的部分,整理出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这是接下来复习要依赖的重要资料。
把中宏和中微浏览一遍,挑出与考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联系的部分,重点复习,要求理解、记忆和掌握,补充在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后面。这个过程,理解不了或者书中没解释清楚的内容,可以向网络或者前辈求助,虽然不一定要求,但是,同一个考到的知识点,如果能答得更深入,对拿高分有帮助。
可以把真题做一个整理,考察相同知识点的题目放在一起,有助于了解知识点的考察角度和考察频率,保证对每一道真题都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就是最后阶段,不断记忆、强化、做题,对自己的做题速度要有把握,不至于到考场上才发现自己时间不够。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各章之间的联系没有宏微观经济学那么紧密,因此,只看考纲中提及的部分就够了,结合PPT,在理解的思路上记忆,整理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复习思路与宏微观经济学是一致的,但是,稍微偏向记忆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知识点一般包括:
概念、假设条件、推导过程、图形、结论、政策意义

数学
    看了一遍课本,做了三次全书、三遍笔记,上了二十二节海文辅导班课程,做了两遍真题、六分之五本基础660题、七套经典400题,真题只有一年做了满分,其余120分到140分不等,最后拿了150分。
首先课本和第一遍全书,打基础。在考研班暑假班之前,我花了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每天白天看数学,平均一到两天解决一章。结合考纲,把课本认真看一遍。看课本要求理解概念的定义方法,重点原理要会证明,把握证明思路然后要会用,因为全书上比较难的证明题基本上是书中基础方法的排列组合升级版。
每看完一章,结合全书做题,每一题先自己做,不会的标注出来、再看解析。整理出关键概念、原理,对题型、难度、出题角度有大概的了解。我自己有个习惯,会在做错的题目旁标注原因,在不会做的题目旁总结对比自己的解题思路,看是那一点没有想到。
然后,暑假考研班。在之前对基本原理和解题训练之后,再听课相当于把前期复习知识点梳理回顾了一遍,把自己的理解生疏和偏差的部分,重新纠正,加深理解和印象。
接下来,第二遍全书。考研班结束后开始,十月份结束,量化每天看的章节或页数。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强化解题技巧了。这次再看全书,感觉和第一次就完全不同了,很多原本不理解或想不到的地方就不再是障碍了。把课本作为工具书,在原理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翻一翻,重点是把全书仔仔细细做一遍,重点要求达到对原理、概念都比较熟悉运用的地步,关注本容易忽略的细微差别。熟悉并总结每个知识点的出题角度、答题思路、易错点、经典题型。同时,重视原做错或不懂的题目,把这次做题的错误原因和不会做的思路,细化到每个步骤上。注意开始计算做题时间。
接下来,第三遍全书。十月到十一月份之间。在第三遍全书开始前,量化每天必须看的章节和页数,把握复习进度。这时,已经对题型、思路、概念掌握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总结提升阶段。把考研班复习笔记、数学全书和自己的笔记全部整合在一起,最后结合自己的薄弱点,整理出一份自己的重点知识点、还未掌握的经典例题、每章的题型和解题思路、常犯的错误注意事项。根据自己的整理,结合真题,重点突破。
在第二遍和第三遍全书期间,开始做基础过关660题,强化知识点把握的细节,对错题注意标注和总结原因。计算做题时间,量化每天要做的题目数量。
最后,真题和经典400题套题。从十月中旬或者十一月份开始。每天一套真题,计时、算分,期间可以穿插经典400题,以及回顾之前的复习资料。对自己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务必强化,回顾全书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直到有把握在考场上碰都相同类型的题目不会犯错为止。经典400套题难度有点大,
其间会有考研强化冲刺班,带着问题去听,解决问题,老师对试题的分布和考点重要性的分析是后期复习时间和强度分配的重要参考。同时衡量自己的复习水平。
最后,考前,看自己的总结和关键重难点题型。

PS:我自己复习方法比较重视总结和笔记。随手把解题思路和一些解题感悟记在全书上,题旁边,然后最后用笔记整理出来。在路上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脑内一下自己最近复习的内容,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有想起来,以及整个数学知识框架是什么,多过几遍,不断强化。在数学上,是没有单纯的粗心的,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多半是自己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把握牢固。

最后,复习加油!!!


点击返回目录










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 境由心生 事在人为—学院金融一些体会

作者:能不能不起名字


说下今年的情况,复试的时候看到金融学有218个人,由于保送生需要复试,所以218包括了保送生和考的学生
根据论坛的情况,目测像我这种自己考的不保送的可能录了140左右

说下今年的分
学院金融的分数略低,我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各个学校都有大小年
去年学院金融380高出中心10分,明显是大年了
今年很多人望而却步转向其他专业了,报学院金融的少了,必然分数线就低了,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差点就报了产经,后来想想还是拼一把金融吧,就报了学院

结果出来之前想的是如果录取就写写经验,现在录取了就懒了,经验贴变成Q&A
不写经验贴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经验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不见得很有共通性
我复习考研那会不喜欢看经验,经验里的进度比我快我就急躁了,经验里的进度比我慢我又会松懈
所以说对于我这种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且大多是负面的人,看经验意义不大
我看过的一个跟我一样不推崇经验贴的经验贴里写过一句话,放在我的帖子的开头吧
看我的经验贴真的比不上老老实实看书学习更有用

先说说关于考研
我个人认为考研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让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
去年九十月份的时候,旁边的人觉得好累,我就不觉得,我觉得很充实
我当时还担心我的状态不对来着,说不定是不够用功
但是我真的一直特享受考研这个过程,我觉得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总之,考研让你看清楚自己

接下来不能免俗的说说各科经验,我前面说了,不见得有共通性,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再好也没用
说一下我各科的成绩,以供参考,具体分数和名次就不报了,这不是晒分帖
政治65+,英语80+,数学140+,经济学二125+

政治

我政治比较烂,经验不具有什么参考性

我理科生,没报任何班,不过看过很多网上下载的视频课,
八月份看了一遍王一珉的基础班视频,跟着做了笔记,大概了解了下考研政治考什么
随后听了11年的西安人信的任汝芬那个班,在11年大纲解析上做了点笔记,比较水
12大纲出来之后听了12年的视频课,徐之明的马原+肖秀荣的毛中特+陆卫明的史纲+蒋中挺的思修
时事部分和最后的冲刺我都听的文登的课
点睛班我听了个肖秀荣的,但是不是他在文登的
王一珉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在政治这一科上,不为人先唯恐人后
他说的大家一般水平是75,这个分数就差不多算是不为人先唯恐人后了

政治的用书上,我用的红宝书,11年的第一遍翻了一下,12年的看的比较多
习题,肖1000和高教1600我都买了,1600没做完,肖1000做了一遍第二遍没做完,感觉肖1000还是很不错,习题一本足矣
历年真题忘了是谁编的了,长得和数学全书一样的一本,便宜,我大概做了下感觉对我用处不大,10年改革之前的很多都不考了,10年改革之后的三年内基本不会重复考
时事,肖秀荣的就差不多了,冲刺背诵用的也是肖秀荣的
然后就是最后四套题,买了肖的

最后一个月市面上的那些大题的书,28题,20题,TWB10题,FZJC的预测,我倒是都看了,也自己总结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卷子,任汝芬的,蒋中挺的,有些辅导机构的(eg启航),这些卷子选择题我都做了,大题随便看了看
肖四我做的还不错,选择题扣分在5分以内,不过最后考试的时候政治略差
肖四的大题好好背

我觉得我政治挺用功的来着,最后一个月每天早上前俩小时基本上都给政治了
但是最后的政治成绩并不好,我政治的经验不怎么具有参考价值

英语

我英语一直比较好,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凭感觉的成分多一些

单词是要背的,单词这东西说鸡肋也鸡肋,说不鸡肋也不鸡肋,我用的新东方红色的那本
第一遍过的时候把不会的单词和意思抄在一个本子上,后期看的时候只看本子即可
阅读我用了张剑的150,上下都买了,不过下没做几篇
6月底7月份开始做真题的阅读部分,8月份开始拿个本子逐篇翻译,总结生词,真题我用的11年版的黄宝书
之后开始每天计时间做150上一个单元的四篇阅读,
真题的PART B需要反复看反复读,直至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
阅读我听了点下载的范猛的课,有些技巧性的东西还算是实用

作文我用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感觉不错,可以配合下载他的课听,但是他说话中气不足我听着没耐心,所以没听多少
王江涛推荐背诵默写范文,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新题型用的曾鸣的那个50篇,个人觉得还不错,虽然没做完,也听了下载的张销民的课,有些技巧还是有用
完形听了听张销民的课,没怎么管

翻译部分我觉得唐静的那本书不错,翻译只做一遍肯定也是不够的,要是基础不太好的可能还要从长难句开始
数学

这次数学不难,但是我做的不顺利,好在结果不算差
数学我觉得没什么秘诀,多做题,考场上就达到“无他,但手熟尔”的境界了

5月之前做完了11版的全书,演算在书上的,然后看了新东方很老的一个课做了笔记,06年的,当时同学给的视频
然后做了12版的全书,每一道例题做在本子上,全做完之后总结了下之前看新东方那个课的笔记,然后做了全书的章末习题
8月份的时候做了线代辅导讲义,比较简单比较薄,书上的每道题都写下来做到本子上,一天用几个小时做一章,一周搞定
九月份听了两个网上下载的文登的课,一个是暑期强化班,一个是题型班,都只听了高数,我觉得题型班没必要听,暑期班还不错
十月份开始做400题,感觉计算量比较大,难度略大,时间比较紧,平均分大概125左右
之后总结了文登的笔记,然后又完整的做了一遍全书
11月份开始做真题,感觉真题真的很基础,基本上一个半小时解决问题,140+,但是很少能拿满分,小错误很纠结
真题做了两遍,李永乐那本真题解析,第一遍一套一套做,第二遍按章节做
后期做了100题,超越135,为了练手感还做了武忠祥的五套题
12月份听了文登冲刺班的高数,感觉和暑期强化班差不多,善于自己总结的完全可以不听

临考的时候就是看看400题,100题,135,线代讲义 etc上做过的错题,全书由于做了N遍所以只看屡做屡错的题
然后就是看总结的笔记,熟悉公式
考前做了文登最后的一套卷子

教材方面,我基本没怎么看教材,直接就上手的全书
高数教材完全没看,虽然我们本科学的同济的教材,但我觉得同济的书上数三不考的东西略多,我觉得直接看全书比较省事
线代由于概念性的东西多一些,在做全书之前粗略的过了一遍教材的概念,概率没怎么看教材,直接上手全书
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经验说一定要先看教材,我觉得这个东西也是因人而异的

我数学做的比较杂,题做的比较多,我觉得数学题做起来比较爽,我这种方法不见得适合于任何人
我觉得数学多做题总是没错的

经济学

先说书,教材就是高鸿业的两本西经,西财的政经
版本方面,我觉得哪一版都无所谓,我用的高鸿业的第五版最新的那一版,西财的西经最新的是10版的,我用的08版的
辅导书,西经的辅导书我用了翔高的两本学习手册,那上面的题目和西财考试的风格不大一样,西财考试只有大题,那上面计算题选择题名词解释什么的很多,我个人认为这些题型虽然我们不考,但是也有必要做一下,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消化知识
政经的辅导书就是那本辅导读物,个人觉得很有用,重点基本上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不能代替教材

再说红宝书的问题我唯一花费RMB买的是红宝书的最后四套题,我买的原因有二
第一,我听说它以前押到过题,我看了一下还真押到过
第二,我觉得我需要成套的题来卡一下经济学的时间,三个小时时间该怎么分配,够用不


说一下关于辅导班的问题
辅导班是经济学院办的,5月份在经济学院的网站上会有报名的通知,经济学知识讲习班
红宝书里有一本是辅导班笔记,配有录音,据说是卖点,录音我没听过,我觉得他的笔记挺烂的
需不需要上辅导班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因人而异
我上了辅导班,我觉得对我的益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催促我又过了一遍经济学。我五月之前过了一遍经济学,由于八月要上辅导班,我不得不在上课前一周又过了一遍经济学
第二,增加自信。去上辅导班,老师讲的东西你不仅都能听懂还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毫不费力的走下来,自信暴涨
第三,增加紧迫感。上课的人很多,问十个八个都是考金融的,你知道你的处境是怎样了吧
第四,帮我理清知识的条理。这当然是辅导班最大的作用,我个人觉得非常受用
指望辅导班漏题的,歇歇吧,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辅导班真不会漏题,你这么低估西财何必还要考西财呢

关于辅导班这个问题,我是站在上过辅导班的立场来说的,我认为它给我带来的益处大大超过我的成本
但是,也肯定有没上过辅导班的人经济学考得很好很厉害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辅导班也好,上面说到的最后四套题也好,我只能做为一个用过的人来讲讲我的感受
适合我的不见得也适合其他人,我觉得这个东西个体差异性很强

开始说正题
西财考的经济学二包括政经和西经
政经就是理解,然后背,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捷径可走,理解了以后你会发现政经也有自己的体系在里面
西经还是重在理解,把课本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然后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知识网络
内化的方法很多,做笔记,以及做题,做题可以帮助加深对西经的理解,但是狂做题我认为不是明智之举
知识点都了解清楚以后就应该着手开始形成体系
总结,总结,再总结
我的方法是反复的总结和提炼,从最开始要看着书总结,到最后不用看书拿出一叠A4纸就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并且往里填充细节
当然总结这项工作应该是在对知识点足够熟的基础上开始的,我是从10月开始总结的

西财今年破天荒的出了一次大纲,在西财的研招网可以找到,有了大纲还是比较方便的,大纲列出知识点,完全可以对着大纲的知识点自己写出来一份大纲解析

复试

每年招生简章上的复试笔试的科目不一定一样,比如11年和12年的就不一样,先弄清楚考什么再说
复试的笔试每年的题型不大一样,但我感觉占大比重的都是货币金融学,我用的是西财出版的那本,还用了配套的习题册
笔试没什么捷径可走,好好看书复习吧

专业面试,这个看手气,也看你实际复习的程度,抽到的题刚好是会的,或者抽到的题恰恰是没复习到的,这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多看点书知识掌握的牢一点是王道
但是专业面试绝不仅仅是看你抽题答得如何,还看随机应变能力,举止,综合能力,etc。抽题答得不好但是最后面试分数还不错的大有人在,老师除了问抽到的题还会随意聊一些东西,比如你本科的专业,etc

英语面试,今年由于XT的缘故,增加了专业英语,明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这个东西突击不来的,不过该准备的还是准备一下,自我介绍,介绍家乡,etc,不见得用得上,但是准备的过程也算是临阵磨磨枪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境由心生,事在人为。与诸君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写给未来的金融硕士们
作者:hehaiyangdufei


在纠结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仅以此文与2011级即将踏入西财的金融硕士以及2012在路上的金融硕士们共勉,希望我们努力的付出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因为想说的话有点多,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会把想说的话分成几个部分:
    一、关于金融硕士;
    二、431金融学综合教材介绍;
    三、431金融学综合初试题目回忆;
    四、复习心得。
一、关于金融硕士
  为避免大家误会,我所说的金融硕士指金融专业硕士,非学硕。
    最近我看到一句很流行的话,说的是“本科中的三本,硕士中的专硕”。只是我有几个疑问,想请教一下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你考上学术,你有多大机会硕博连读?如果你硕博连读,你有多大机会留校?如果你留校,你有多大机会一生不为衣食住行而烦恼并专注于学术研究? 我们不满我们的高考教育制度多少年?我们不满硕士教育又多少年?但当有人企图改变时,却有了三本专硕一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安于现状,或者是我们传统的奴性。其实,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只是我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而已,大家各取所需,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如果您只是妄加评论,那么请收起您的妄加评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至少我们的勇气是值得尊重的,我们的选择也是值得尊重的。
    有尝试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尝试或许永远不会成功。如果我们失败了,至少给后人留下前车之鉴;如果我们成功了,也可勉励后来人加倍努力

二、关于教材
   2011年431金融学综合考纲,金融学部分可能是根据黄达的《金融学》出的,公司财务部分可能是根据罗斯的《公司理财》出的。
   但是,如果考西财的话,建议大家用西财现在正在用的主流教材。金融学是殷梦波德《货币金融学》,有2003(中国金融出版社)和2007(西南财大出版社)两个版本。公司财务是罗斯的《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八版。
   《货币金融学》有配套的练习题,都是西财自己编的,考试的时候会遇到原题,所以大家可以多看看。
三、真题回忆
    金融学综合的试题分为两部分,先是金融学部分,共90分,然后是公司理财部分,共60分。金融学部分的题型为:正误判断分析题,每题5分;简答题,每题8分;计算题,忘记多少分了;论述题,20分。公司理财部分的题型为: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论述题。

金融学部分:
    1。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2.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3.简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什么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5.如果存款转换为现金,联邦基金利率会如何变化?请用准备金市场的相关知识分析。
    6.关于准备金率的计算;
    7.论述题: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为什么说商业银行的艺术就在于三性原则的平衡?

  公司理财部分:
    1.请回答什么是权衡法则,并用相关的图加以说明。
    2.证明MM定理(好像是,记不清楚了)。
3.CAPM的计算,跟教材后面的习题差不多。
    4.什么是可持续增长率?影响公司可持续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
    5.论述题,20分。论述公司创造正的NPV的方法有哪些?


四:辅导用书
西财考研网金融专硕红宝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货币金融学 殷孟波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货币金融学配套习题册 殷孟波
公司理财第八版 罗斯
其他的资料可以看看历年金融学术的复试题,也会有原题,比如今年那个联邦基金利率就是2009年学术硕士复试时的原题。
关于金融学,有两个东西是一定要看的,一个是它配套的练习,一个是学硕复试的笔试题,会有帮助的。
公司理财我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东西,教材是根本。



2012年西财金融学院金融专硕经验——天下之事必做于细

作者:5936085101
考研的生活终于完整的画上了句点。回顾这两年的经历,太多曲折,太多感慨。论坛上前辈们的经验,也曾在黑暗的时候为我点亮一盏明灯,让我更清晰的看清前路。作为一个在职的二本三跨考生,能够成功考入西财的金融专硕,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借鉴。上线初试分数:政治64,英语63,数学137,专业课金融学综合(431)111总分375。
      考研的生活终于完整的画上了句点。回顾这两年的经历,太多曲折,太多感慨。论坛上前辈们的经验,也曾在黑暗的时候为我点亮一盏明灯,让我更清晰的看清前路。作为一个在职的二本三跨考生,能够成功考入西财的金融专硕,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借鉴。上线初试分数:政治64,英语63,数学137,专业课金融学综合(431)111总分375。
       先简要介绍下个人情况:本人08年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主修一工科专业。大学时基本浑浑噩噩,不是打游戏就是耍朋友。荒废4年青春。毕业后携女友签到重庆一工业国企。单位在一个小镇上,一个月2000多点工资,。镇上基本啥都没有,仿佛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磨灭人的斗志和精力,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是一辈子就呆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是另外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每个决定考研的人,心里一定要郑重的做一番选择。可以说这是你改变命运的最好的机会,高考的时候我们已经被坑了,让一群连社会都不知道是啥样子的小孩去选择自己以后一生将要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一出悲剧。
       10年4月,我果断辞职开始复习,在网上搜集完必要的资料就开始在单位边上租住的小屋里复习。事后证明这个决定非常的错误,在家看书的效率是非常低的,特别是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到8月份我女友也辞职,我们离开重庆来到成都的时候,(第一年我报的西财金融学院的学硕)我才把微观经济学看完,高数看了一大半,线代概率没翻,政治没翻,英语单词也就认得出3000个左右。在以前大学同学(他09年考上川大的法硕)的帮助下,后来在川大边上租了个房子,找他借了饭卡和图书馆的卡,天天去图书馆上自习,效率才提升上来。但是理科生跨考文科专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课,答题思路和方式完全不同,会极大的影响你的复习方法,最后反应到你的试卷答案上,导致你专业课成绩挂掉。第一年我初试成绩最后是政治59 英语63 数学124 专业课110 总分356  。跟08年学硕坑人的380的线差得太多。最后调剂学院的金融专硕也很自然的成了炮灰。报名的242个兄弟姐妹抢40个调剂名额 ,太惨烈。
      11年5月知道被刷的消息后真的是很颓废,天天窝到出租屋里打DOTA,然后就是接女友下班给她弄饭,真的感觉自己很没用,而且久了不接触社会,情商退化好多,跑了几次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也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仔细思考了几天,到底是另选行业从头做起,还是找个清闲的工作以谋再战。后来找了一个外企在中国的加工厂,工作地点在三环外,感觉要求不太高,工作也相对轻松,能剩下不少时间复习。虽然工资只有2000多点,但暂时能养活自己,也算有个稳定的环境。
      6月底在三环外租了房子才正式踏入复习备战。首先必须总结的是自己失败的原因,优势和劣势,确定报考的专业。对我来说,主要是喜欢金融这个专业想转入这个行业,没块金字招牌怕是很艰难。面对激烈的金融学硕的竞争可能胜算不大,而国家现在也参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专业硕士这个东东,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现在的学硕实际工作能力不行,所学知识不足胜任研究工作的尴尬局面,说白了,以后想直接毕业工作的同学就读专硕,想继续深造读博士的就考学硕。专硕学硕比例达到7:3。我对专业硕士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而且一战调剂的时候也看了下专硕的初试科目,比学硕内容还是要少一些理论,多一些应用。相对来说专业课复习要轻松些。先说说复习资料的使用,再谈时间的安排。

       政治:第一年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就是因为轻信了论坛上的那句话: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复习政治,请相信任汝芬。还有什么政治想上75很难,想下60也很难。我勒个去,这个59真的把我打击惨了。所以第二年我仔细的淘了下各种政治复习的经验,选择了一条相对适合我的路,政治大纲解析+风中劲草系列+任汝芬,肖秀荣,启航的最后N套题。大纲解析是教育部出的考研大纲,厚厚的一本,我也就只翻了两遍,后来就当工具书备查了。(千万别买大纲解析1600题,那本真的很坑,根本不是教育部命题组出的题,后来网上查了才知道的,我都做了三分之一了。)复习阶段主要的时间是看风中劲草系列,一共三本,一本是大纲的浓缩版200多页,一本是筛选的历年真题和各个政治考研资料上的经典选择题,一本是选择题的答案详解。这个大纲的浓缩版很好,用各种颜色把重点都标好了,而且结构条理很清晰,便于强化记忆。网上看过一篇贴子说他每天看风中劲草一小时,就纯看书不去仔细记忆两年政治都考了80。当然我只考了64,可能是看书还不够吧。但是考完政治的状态确实和第一年大不一样,第一年是完全都不知道自己答得怎么样,第二年感觉很好。后期还有大概20天考试的时候就专门看任汝芬,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 和启航的20天20题 把答题要点勾出来仔细看看,大题基本就OK了。

        英语:本人英语一直不好,4级考了N次才过,第一年考英语一63分,第二年考英语二还是63,貌似木有长进。但英语二真的比英语一简单些,特别是翻译15分难度不大。阅读也基本上10分钟一篇。可以说第二年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也不少,白天上班的时候基本上空闲的时间就背单词,阅读英语文章。最后这个分数的确不咋满意,传说今年英语一改卷很水,英语二相对严一些,也许是作文没写好吧。不过大家准备的时候也稍微有针对性一点,毕竟两年英语二大作文都考的是表格,或许是个趋势。

复习方法:主要是背单词和做阅读,资料:张剑的历年真题解析(黄宝书)+一本单词书+一本作文书+一些阅读资料。单词背熟,阅读速度提上来其实问题已经不大了。考研最容易挂的就是英语,真正全部单词都背熟了,文章不会读不懂。而且最大的难点就是一次多义,所以背单词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不管是用书还是用记忆软件都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把背单词贯穿整个复习的过程,要是后期10几天不背你会发现忘掉不少,那就得不偿失了。阅读文章培养语感和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我用的是《经济学人》的阅读题源,上面的文章全是摘抄的近几年的经济学人上面的经典文章并附上翻译。(考研真题很多文章就是摘自这些外刊)一共50篇,每天一两篇,反复读了三遍。感觉阅读速度还是提升不少。做英语题也有些技巧,首先就是顺序,有些人喜欢按顺序来,我是参照了一本书上的方法,先用前15分钟搞定小作文,在半小时搞完大作文,剩下一小时做阅读然后做翻译和新题型,最后的时间留给性价比最低的完形填空。前面的时间留给最需要思考的作文和分值最大的阅读能让你不至于手忙脚乱,做完后更能提振信心,从容做题,这个顺序比较科学。

阅读做题时最好先看题目,把问题看懂在读文章,去文章中找答案,很多人先读文章,本来就读不太懂,看完一遍印象不大,不知所云,看完题后又回去翻文章,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对于我们英语底子不好的人来说看题是首选,一般都是前面的问题对应前面的段落,比如先看前两个问题,然后在前三段去找答案,再看问题在找答案,一步步集中火力解决,特别是每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应特别重视,往往它会告诉你这段大概内容,让你不至于一顿瞎找。这样做题有一个好处,可以抓大放小,一篇很长的文章按这种方式做久了,你会发现很多句子都是多余的,比如问题问:红色在十八世纪人的眼中代表着什么?段落中你就直接看到红色出现再仔细读这个句子,至于这句话是某某大学某某系某某知名专家XXX说的,在读的时候这一段很长的句子直接就扫一眼就过去了。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你要是没有看问题直接读文章,看完这一句怕不是得花好久,结果答题还用不上。作文没啥好方法,找本作文书,仔细看看模版和例文,把精彩的句式背一下,最后自己再总结下就搞定。毕竟英语定生死,数学定高低。仔细复习下英语及格还是不难。

      数学:这个得仔细说说,它决定了你是否能一只脚跨入西财的大门,有些人觉得数学很难,130 ,140遥不可及,有些人觉得很容易但自己就是拿不到高分。有些人做了很多题,却上不了120,有些人没做多少题轻松140。为什么呢?首先得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一个问题数学到底难不难,考金融得考数学三,相对来说,数三得考高数,线代,概率三门课这么多内容把人都要吓跑,公式多要记得的概念也多,花的精力也必然多,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出太难的题,看近年出题趋势也说明了这点,题目绝对是注重基础的,你会感觉不是很复杂,计算量也不是特别大,但自己就是算错,或者是时间不够。谈谈我做题的速度,2011年考试时做完最后一题后还剩45分钟,当时有俩个大题没做出来,上了个厕所回来检查了一遍选择填空,搞出来其中一道,剩下那个多元偏导还是没算对。最后124饮 恨收场,第二年做完全部大题还有半小时时间,仔细检查了选择填空,纠结于最后一个算概率的填空题,我知道自己算错了就是检查不出来(我算出来的概率大于1了),陷入思维误区,反复用文氏图和常规方法算都不行,考完才发现自己分母一直写错了。后面大题实在没时间看了,结果一个大题过程正确最后结果算错,遗憾以137结束(做完后一定要留至少15分钟检查下,很可能挽回10分)。
我用的复习资料或许少得让你难以置信,两年就都是教材+李永乐的复习全书+660题(全是选择填空)+历年真题解析。曾经看过一篇师兄总结的文章,数学三80%的题都是基础题,你只用基础题全对就能轻松120。那些过多的去做难题偏题的同学往往舍本逐末,他身边就有几个用了李永乐400题的人间悲剧。结果不言自明,400题难度偏大而且偏离考试重点(本人没试过,至少周围没听说几个人夸400题好的)。曾经也有研友自夸400题做完后再做真题已经无挑战,殊不知基础才是王道,有这时间还不如多记几遍公式,免得考前还拿本小册子在翻。复试时有个MM数学143,她也只用了这几本书,但她说她历年真题做了7、8遍。(莫非这就是140的秘籍?我只做了一遍呐,苍天)。
     
专业课:这个是决定你另一只脚的关键,考了两年,西财的出题风格大致了解,绝对的文科,答题一定得细,像计算题这些完全不会考太难的,只要书上的例题会做就行。专硕主要用两本资料货币金融学和公司理财,我用的是西财殷孟波版的货币金融学和配套习题(判断简述可能有原题,像11年的特里芬难题,书上木有的啊,习题上有)+罗斯第八版的公司理财+金圣才的公司理财读书笔记。复习怎么来,先看官网的大纲,今年没有出来的话就参照去年西财的大纲(官网上能查过去发布的消息哈,很多同学总是问问问,自己需要的很多东西在官网搜一下就有了,比如去年录取,调剂情况,复试科目都有的 ),在对照大纲去一章章的看书,自己总结知识点,第一遍对照大纲看书,像货币金融学后面的金融创新这些可以不用仔细总结,看看就行,大纲上没有的一般不考,考了大家都不会也没啥意思,毕竟本校的一志愿考专硕的还不多。公司理财也看到第17章就是杠杆企业的估价三种方法。后面兼并收购的章节也是重点初试考了个判断4分,复试笔试又考了个大题10分坑掉一群人。
第一遍对于没有基础的我们来说得仔细的看书,搞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附录也别放过,可能会出题的,复试的时候也可能会被问到!)看完后也许啥也没记住,没关系再看一遍加深下印象,然后开始总结具体的知识点,把它写在笔记上,(专硕没有什么红宝书蓝宝书,也没什么录音辅导班,这个笔记就是你专业课高分的关键)这个过程很苦,也会花你最多的时间,建议在11月以前完成。然后就是仔细的背笔记,一条条背清楚,比如非银行金融机构,你就得一个个记清楚,租赁,信托,投行,投资基金,保险,财务集团,政策性金融机构。每个的定义,特点,对比(12年真题金融租赁和以前的租赁的区别),别称(金融租赁也叫现代租赁),形式(比如什么是再保险,什么是重复保险,定义得搞清楚,可能出判断)。相对来说货币金融学要好复习得多,中式的教科书,条条款款都给你列好,只用背记。
公司理财是老外编的,你看完会发现东西你也许都了解,让你答题说出一点点来很难。所以总结的时候一定得细心了,去文章中把答题点提炼出来。举个例子,问你回收期法的优缺点,肯定得先答定义,再答缺点:1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 2忽略了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 3回收期的决定过于武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三点书上都有 但是它的优点你总结了吗?书上在两段话中说明了公司为什么还要用回收期法:1比较简便,适用于短时间内处理多个小项目。2便于公司短时间内判断管理者的决策正确性。3适合公司短期回笼资金 4一般情况下实际操作中会得到和NPV一样的结论。又比如贝塔系数的3个缺点和3个解决的方法,市盈率的3个决定因素。这些是不是你看书的时候就晃过去了?有税的MM定理2的证明 是在下面的备注里面你看了吗?(12年复试考了这个证明的)这些你都总结了的话你不会觉得公司理财好像没啥重点没有复习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框架的问题,初试的时候就是没有注意这个才只考了111,就是你得花点时间把背的知识串联起来,比如,你看到大纲第二章重点是利率,你就得心里大致知道都有哪些重点,比如定义、类别、长短期利率决定、利率期限结构,这样你遇到问题才能知道到底应该定位于哪一章的哪些知识点。初试的时候我就是没有做这个工作,只是纯背记了知识点,没有形成清晰的结构。最后一道大题问固定资产投资的方法,我都想不起来到底出题人想考核的哪方面,最后把杠杆企业的估价三种方法答上去了,偏题十万八千里啊,20分就这样丢掉了大部分(估计APV还是给了点分毕竟和NPV有关)。平时也得多关注时事12年出了24分超纲题,货币金融学的论述题什么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巴塞尔协议三?我把巴塞尔2写上去了,估计这20分也丢掉了。平时多看看新闻和报纸或许还能答上点,实在没时间看也没关系,毕竟大多数的考生也都这样。今年专业课上100分的不多,就是这两道20分的论述坑人啊!
     
复试:
     今年的复试真的很严,很正式,以后或许就按这个模式来了,早上先专业笔试,下午分组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笔试没啥说的两个小时时间100分的题,考点类似初试专业课,计算器也没用上,一道都木有(西财真的很不注重计算的,公司理财这些也只用看会书上的计算例题就行,不需要去算大量的复杂题)。
      下午专业面试进去先自我介绍,其实就是老师问你一志愿还是调剂?初试多少分?哪个学校的?哪年毕业的?之类的问题。我说我一志愿初试375,老师笑笑说,考得不错,当时心下大定。面试成绩应该也参照了初试分数的,要不问你这问题干啥?抽题却是很背,抽了两道题。一道关于国际版的,一道是什么QDII  QFII一大堆英文缩写。顿时傻眼,只知道国际版好像关于股市的,QDII有点印象,是书上哪个附录里面的,没仔细看。老师问我是不是很难,我说确实,让我念下题,我说什么QD2 ,然后老师就哄堂大笑,那个不叫QD2 叫QDII 。我勒个去。于是换了两道题,还好是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国股市的利弊。股市这个附录里面也有 我仔细看了的,从最初建立的目的,一些缺陷,法人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到退市机制。答得还算完整。
     
英语就悲剧了,进去一个外教,一个老师。还好找英语好的同学帮我准备了一篇自我介绍,背了几天,进去噼里啪啦1分钟背完,老师让抽题读一下,我一看问的是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题不难,就是坑坑的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说了earnings不一样,一紧张权利这个单词也想不起了。灰溜溜的出来了。还好,估计那篇自我介绍还行最后英语66分,有同学没让自我介绍最后只得了50分。还有个MM她说进去只说了两句话老师就OK了,后来她初试虽然360多,但总成绩排第二,估计英语怕不是有 90多分。所以同学们得好好练下自己的口语特别是专业方面的,比如用英语解释下CAPM,虽然你不会很多专业名词,你可以直接说这个东西是用来为资产定价的。简单一句话可能就能英语拉不少分。(留到初试结束以后解决也行)。最后我复试成绩是笔试85,面试83.33,英语66 ,总排名第六。
     
时间安排:我是在职考研6月份开始上班加正式复习,每天可以复习的时间不多,得精打细算,早上大概5点多起床学到8点吃点东西出门坐车去单位,中午11点20偷偷跑到寝室看书,看到12点40中间抽15分钟吃饭,睡20分钟又下楼干活。下午4点半开溜,5点到家,学到晚上10点睡觉,中间一个小时吃饭洗碗偶尔还得煮饭。满打满算一天有效学习时间7小时,别看计划定得精确,有时候这里喝口水,那里动弹下,时间就过了。在职很难和在图书馆专心学习相比的。 科目安排:早上起床大概2个小时,一小时政治做选择题,一小时看专业课。中午那一小时快速看风中劲草浓缩的大纲(大概200页左右,一小时能看20页不错了),上班的时候可以抽出零散的时间背单词和看一篇英语文章(没有阅读资料你把历年真题当资料也可以,有个师兄的经验就是背真题阅读,我没试过哈)。前期就是背单词和看文章培养语感,到11月份下午上班的时候也专门抽半小时做两篇真题的阅读(最近10年的仔细做)两个月足够搞两遍真题了。晚上回家主攻数学和专业课,吃饭前看一小时专业课,饭后全力做数学(前期对照大纲看教材,课后题可以练一些,中期做复习全书,到11月就该做660题了 完了就两天一套历年真题自己模拟考试。)复习数学的时候也有讲究,第一遍可以分开看 先高数,在线代,在概率,然后做一遍复习全书,第二遍再看复习全书的时候就得兼顾了,晚上3小时混着来比如两小时高数一小时线代,这个因人而异自己把握,因为高数量大,你复习完一遍可能过了大半个月,线代概率这些记公式记概念的东西也许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天天都得看着才不会眼生。做660题也类似,我就是每天50道题,26道高数,12道线代12道概率,而且不是顺着题序做,比如做选择第一页第一题,第三页第一题,第五页第一题,做的时候看下题型,保证基本每天都能把考试的重点都做一下,比如极限连续3道 微积分6道,多元函数两道,无穷级数两道。不至于你今天做了10道微积分,觉得大有收获,下一周都没做这方面的题,再一看到微积分啥都不记得了。数三就是不断的克服遗忘,每天练点就不会手生。也有同志考前20天自我感觉良好,数学随便140,结果20天没看,最后只考了100多点。望引以为戒。此外,重要的公式定理,可以专门拿个小本记一下,没事看一下加深印象。 时间的方面大家可以灵活掌握,比如政治前期可以不怎么看,到大纲出了以后在复习也来得及,英语是慢火慢熬,天天都要分点时间看,专业课数学从始至终都是重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许有些同学还在纠结自己二本三本出身,纠结与西财录取是否公平,社会本就是这样,人一出生就不公平,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只要你努力足够,考个400+,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就我的经历来说,二本,在职,没6级证(老师也根本没问)。也一样跨进西财的大门。论坛上不少人说西财划线划这么低就是有内幕,多让本校的调剂到金融专硕。他们怎么不看看今年一志愿实际上340的人数才31个,还不够计划招生的40人。专硕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今年复试的时候就有本校大三的学弟来咨询考专硕的情况,还特地记了一些复试的题目。也从侧面反应了专硕升温的迹象。不过这方面大家也不用担心,本校的也没几个高分的,今年据说本校的都考得不怎么好。关键还是自己复习的情况。最终总成绩是(初试分数/5)*50%+复试笔试成绩*15%+复试面试*25%+英语口试*10%!自己可以算一下,初试一分当总成绩的0.1分,复试笔试一分当0.15,面试当0.25,口语0.1 。可见复试也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要不你就算初试考400,复试面试得0分你也game over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经验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切忌一味照搬,这个分数也不算特别高,要是大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最终帮助你成功跨进西财,吾心甚慰!










2011西财财务管理专业考研指导(连载)

作者:bihaiyinsha87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早已尘埃落定,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又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考阶段。又是一轮新的战役即将打响,有意加入考研大军的同学们此刻应该排除一切杂念,下定百分百的决心开始准备了,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这个准备的初期阶段,对于有志于报考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将本专业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此向大家大体介绍一下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会计学院概况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历史悠久,学院前身会计系始建于1938年,由上海光华大学内迁成都时设立,已有近70年办学历史。我国第一号注册会计师、著名会计学家谢霖教授曾主持本学科工作。学院于1952年设立我国首批会计学专业;1981年设立会计学硕士点;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七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试点院校之一;1996年设立会计学博士点;1998年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6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四川省品牌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在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分别设有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会计学专业下设CP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层次设有会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研究、财务管理研究和审计与CPA理论研究等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层次设有财务理论与国有资产研究、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研究、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研究以及审计理论研究等研究方向。

会计学院现有 教职工8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会计学院近几年发表科研成果6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省、市和各类学会优秀成果奖120多项,在全国形成了重大学术影响。
二、财务管理专业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从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从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建设基地,《财务管理》课程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研究方向有:1. 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

2. 资本市场财务研究和资产评估;
3. 财务分析研究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1.会计研究方法论;2.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3.财务基本理论研究;4.高级财务管理研究;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审计;
6.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

现有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5人,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财务管理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高素质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系统全面掌握会计学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具有先进的理财理念,熟练运用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资本财务和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专业考研2010年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往的初试阶段的专业课考察的是管理学,但是从2010年起改成了考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各占50%),这对于跨专业考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由于今年是变革的第一年,初试难度偏低,因此大部分考生只要是花了心思积极准备的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分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今后的试题难度将逐步提高。笔者认为以后年度的初试和复试不管是难度还是题型都将逐步朝CPA靠拢。这就题型众考生,今年的复习应该在将基础知识全面而牢固的掌握之前提下有意识的加大复习的难度和深度,以便在考场上能够处乱不惊、稳操胜券。

三、本专业历年录取情况
2006——2011年各年录取人数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录取人数        139        114        111        112        100        90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近年来招收的人数从2006年的最高峰139人降到了110多一点,并且四年来基本无太大变化。就全国来看,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而今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会计学院今年主要是mpacc扩招了近50%,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无变化,可以预计明年会计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将继续保持在110左右。


2006——2010年各年录取分数

财务管理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总分
        单科
        总分
        单科
        总分
        单科
        总分
        单科
        总分
        单科

        345
        52(78)
        335
        52(78)
        335
        50(75)
        335
        44 (66)
        340
        43(65)

从上表看来,近5年本专业录取分数线总体上看来总分波动不大但是单科有下降趋势,总分保持了3年的335,今年由于考研人数剧增上升到340,但是单科从07年的52(满分100)和78(满分150)下降到了今年的43(满分100)和65(满分150)。由此可见,对同学们的单科要求在放松,但是同时也说明了试题的难度也在慢慢加大,就如今年的英语和数学,让很多人望洋兴叹。

四、本专业参考书目
初试主要考核内容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各占50%,其中会计学涉及初级、中级、高级财务会计。复试笔试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各占50%。初试和复试的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会计学》        赵德武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        彭绍兵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经济学科出版社
  五、2010年财务管理考研初试、复试情况介绍
     
初试试题难度较小,大部分都是很基础的,在所列的参考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正确答案或是同类型的题。但是题量较大,对于那些没有充分复习的同学,要把题做完还是比较吃力的。

此次复试笔试较难,一共有六道大题,题型为论述、账务处理和计算。重要试题如下。
两道论述题分别为:
1.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除去非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的基本涵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
会计账务处理:
1.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确认计量处置,其中有关联方交易的抵消,账面值和公允值差异引起的对利润的调整,长期股权部分处置后的分录。
2.关于销售的(有售后因质量问题退回),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财管计算题:
1.股票价值的计算,有阶段股利和固定增长率两种,评价该投资组合的风险。
2.企业EBIT,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计算。
复试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专业面试六人一组,自我介绍,然后抽题小组讨论。题目比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涵义和内在联系等。英语面试注重口语的熟练程度,因此建议事先写好自我介绍并背诵熟练。此外同学们还应注意积累专业英语词汇和本专业基本概念的英语表达,比如资产负债表、资本成本、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建议买本双语教材每天诵读。

总体来说,今年的初试相当于初级水平,难度在于题量较大。复试笔试比初级会计学难但比CPA考试简单,相当于中级水平。财管应该以CPA的书为主,再做一做郑亚光老师编的《公司财务》配套辅导书,会计的部分建议买本中级的书复习,以CPA的书为辅,赵德武老师的书和彭绍兵老师的书重点复习前2章,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现阶段复习建议
由于今年是初试科目改革的第一年,因此明年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应该将今年西财所列的本专业参考书目买到手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了。明年的试题难度毫无疑问将会有所提高,因此越早准备越好。建议大家为自己拟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暑假之前最好将所有参考书目都大致的过一遍,以做到心中有数。暑假期间就应该开始做题了,特别是会计的账务处理题和财管的计算题,务必动手亲自写,“只看不做”是考研大忌。暑期过后的9到10月是巩固阶段,再次复习一遍课本是必要的,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很可能就是考点。最后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总结错题、考点,背诵一些重要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2011年报考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们现在不用着急,时间还很充裕。去年9月18日参考书目才发生变更,但是考生们都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在离考试还有7个月左右,只要做好计划认真复习,同学们定能金榜题名。
相信经过了一番纠结后,有意考研的同学们这时候已经定好了自己的目标学校和专业了,而且对所选学校和专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是同学们最忙最辛苦的阶段,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四六级考试也马上要进行,一边还得复习考研的四个科目,要协调好各方无疑对同学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不管怎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正式地进行专业课的复习了。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的复习,本文主要讲讲专业课复习注意事项、参考书的选择和使用。
一、财务管理复习注意事项
1.三个“要”;
1).要每天至少坚持一定的复习时间。财务管理本身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除了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外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而且这种计算并非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在理解了财务管理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试题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再灵活地使用数学计算。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个很全面的掌握,不能有一丝的放松,而应该每天坚持学习。就算在实在不想学习的时候也应该拿出笔记随便翻翻已学的内容,做到对财管知识不陌生。到了后期每天分配给财管的时间最好不应少于2小时。
2).要勤动笔。建议买三个质量好的笔记本:一个总结重点,财管的考点很多很杂,需要同学们亲自总结、亲手归纳,这样才能掌握的更好。当然在前期,很多同学会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又太难而感觉力不从心。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学们就会得心应手的;一个做练习,亲手“做”题比“看”题重要得多,得到的效果当然也好得多,而且最好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而不是随手拿一张草稿纸划划。即使在草稿纸上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也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到最后上考场的时候定会吃亏。说的严重点,这是无数过来人血的教训;一个总结错题。错题集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3).要勤于制定计划。不管是数学、英语还是专业课,没有计划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首先,同学们需要制定一个全局计划(可以参考本网站的金融考研复习指引2,里面有一个很详细的专业课复习计划。),然后是细化的,比如每个月完成的任务,细到每周,甚至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制定计划之前应该对要复习的全部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才能胸有成竹地制定出合理的、高效的计划。比如在复习《财务管理》时,这本书除了前言、目录和附表外(这些内容可以粗略的看看),共有432页,再除去第六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考试不会涉及到)就只剩下319页。其中第一、二、五章是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共71页,可以安排一天的3个小时看完。剩下的的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248页可以每天看30页左右8天看完。看的时候注意做好笔记,遇到例题一定要自己先在准备的练习本上做一做。根据进度再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务必在10天之内把第一遍完成,此后的第二遍第三遍就会越来越快。以此类推,注会的书也可以这样分析和安排。每一次的计划完成后都应进行总结,总结哪里做的较好,哪里需要改进等等。
2.两个“不要”
1).不要疯狂地逛论坛下载资料。很多同学整天泡在各种考研论坛,毫无目的的下载各种考研资料,其实效用并不大。没下过那些资料的同学不一定就考不上,整天下资料的同学也不一定能考上。网上的资料很多也很杂,其正确性与有用性我们也无从得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那上面还不如多复习复习本专业课的参考书目的重点知识来的实在。
2).不要与别人盲目比较。有些同学看见别人复习到第二章,而自己还在看第一章的时候就会心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每个人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计划,不同的人学习效率也大不相同。我们最后的较量是看谁复习得最好,还有临场发挥得最好,而不是谁复习的最快。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的进度与自己的有何差别,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完成就行了。

二、参考书的选择和使用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财务管理的两本参考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彭绍兵老师主编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学科出版社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
彭老师的《财务管理学》应该购买最新版本的即2004年版的,这本书比较注重理论,前两章几乎全是理论知识的阐述,很可能出简答题和论述题。因此这两章需要记忆的很熟,某些概念和知识点最好达到背诵的程度,比如资产、资本和资金三者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即CPA教材2010版与2009版在内容上的变动较大,研招办为了表明其与时俱进的特征,明年的财管考研参考书目很可能指定2010版教材。所以建议同学们购买2010版的新教材进行复习,不要仅仅为了省点钱而因小失大。CPA考试是比较注重实物的,其计算题也较难,需要反复的练习,建议考生买本与之配套的《轻松过关》进行题型训练。在复习课本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其完整地过一遍,然后重新再看完一章课本做一章《轻松过关》。做的时候先不看答案,做完再对答案、改正、总结。在复习的时候,同学们还可以上网下载一些CPA网校的音频来听,在复习的初期迷茫阶段,听听老师讲课能够很好的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这两年CPA考试非常火爆,网上的这类音频和课件资料也相当多,这里推荐一个不错的下载地址:
《财务成本管理》只需要复习前半部分即财务管理部分,成本管理部分很难,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有本量利分析和全面预算,当然考核难度不会很高,都是基础的题型,一般将《轻松过关》上面对应的题型做会就没问题了。今年初试和复试都没有考到本量利分析,因此明年考到的几率相当大,而且很可能考大的计算题,因此今年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练习一下本量利分析的计算题。财管的部分还要建议同学们买本郑亚光老师编的《公司财务》配套习题,据前几年的考生说很多试题来自于这本书,虽然不都是原题,但是题型是一样的,比如今年那道15分的计算股票价值的题就和这本书第28页计算题的第6题十分相似。所以这本书很值得一做,而且最好做两遍以上,做到一看到上面的题就知道如何下手且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程度。

    在通盘考虑学校和专业后致力于考西财会计学院的同学,6月份就要开始制定复习计划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了。制定一份详尽而科学的专业课复习计划,不仅能够让你对考研专业课复习全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是督促自己学习,科学掌握复习进度的一种方法。无论你之前是否已经开始进行专业课的复习,同学们都可以集中几天的时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份科学而详尽的专业课复习计划。当然制定专业课复习计划除了要考虑西财会计相关专业的考试深度和广度以外,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自己的专业课基础、公共课基础状况,综合制定一份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首先,同学们应当制定一份阶段性的复习计划。一般说来,大致可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复习计划要规定各个阶段填充复习任务并分配好各个阶段的复习时间。根据阶段性的复习目标,整理出每个月的复习计划,然后再将其详尽到每一周。将周计划订立好后,可以暂不制定每日计划。但是每日的时间分配是需要制定的。在这里,提供一种参考方法,根据你报考的专业课的考试时间来订立专业课复习时间。西南财大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安排在下午,那么最好将专业课定在下午复习,可以调整你“考研科目生物钟”。
        第二,复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西财会计专业的初试难度和内容,综合这些来实施自己的计划。同学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阶段性的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而初试专业课一般较复试简单,过了初试才有机会被录取。对于任何一个考研人来说,好高骛远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当的。西南财大会计学院研究生初试虽然较复试简单,但它考察的专业课知识点全面而细小,因此考生必须对专业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总体看来,10年的初试会计的难度不大,相当于初级水平,但题量却较大。复试笔试比初级会计学难但比CPA考试简单,相当于中级水平。今年可先撇开复试不说,因此考研备考阶段专业课知识至多只需准备到中级的难度,较偏较难的知识点无需过度深入。制定复习计划时要注意这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复习时两本CPA参考书目是重点,特别是财管应该以CPA的书为主,再做一做郑亚光老师编的《公司财务》配套辅导书,而赵德武老师的书太基础,CPA会计又太难,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建议备考时会计的部分可买本中级的书复习为辅导,这样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第三,要收集西财专业课考试的信息。西南财大专业课考试内容去年才改,因而今年的考生无需担心西财专业课考试的变更。参考书目和考试形式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顶多在考试难度和内容上会有小小的变化,所以去年考生的经验就值得借鉴了。10届考生在备考时所用的学习资料啊,西财会计学院本科生所用的联系和课件之类的,也是不错的考研学习资料。在实施专业课复习计划的时候,也要将所搜集的资料习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参考的书目。
第四,复习计划制定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参考教材的复习,还要多找一些练习来辅助、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只看不练,是备考大忌。特别是会计学科的学习,知识点本来就多,会计处理也相对较复杂,举例来说,长期股权投资是考试的必考内容,其会计处理多且杂,如果不能通过足够多的练习来区分这些同一要素资产的不同处理情况,是很难掌握它的。
    另外,关于专业课的参考书和辅导资料里,复习时应当注意:两本CPA参考书目是重点,财管应该以CPA的书为主,再做一做郑亚光老师编的《公司财务》配套辅导书,会计的部分建议买本中级的书复习为辅导,赵德武老师的书和彭绍兵老师的书重点复习前2章,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至于练习资料里面,2009年及以前的真题价值不大,参考下即可,无需作为重点复习资料,但是西财本科生的课后习题和期末试题可以作为平时的巩固练习,因为这些练习一般知识点比较细也比较基础,研究生考试初试的难度可能无出其右。
    当然11年的试题难度可能会有所提高,因此越早准备越好。专业课的时间安排上,建议6月底开始着手复习,暑假之前即九月份之前最好能将几本参考书要考的内容都大致的过一遍,以做到心中有数。基础阶段段就应该开始做题了,特别是会计的账务处理题和财管的计算题,务必动手亲自写,“只看不做”是考研大忌。暑假过后强化阶段(9-10月份)再次复习一遍课本是必要的,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很可能就是考点。而之前提到的重点参考习题此阶段可以重复做几遍,不要留下死角。最后冲刺阶段(11-12月份左右)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总结错题考点,背诵一些重要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现在不用着急,时间还很充裕。去年9月18日参考书目才发生变更,但是考生们都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在离考试还有7个月左右,只要做好计划认真复习,相信你定能金榜题名。

2011西财考研财务管理复习指引3
——财务管理复习要点总结(上)
涂巧
   
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和财务管理招生考试的主要考察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掌握,也对参考书有了初步的了解。没有开始看书,甚至刚刚打算报考西财财管或是会计的同学也不必慌张,现在开始一点也不算晚。我在这里讲讲考试的重点,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点帮助,但是这些所谓的重点仅仅是个人的猜测,正确性不能保证,仅供大家参考。
我以CPA考生用书为参考,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重点如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可能的考察形式我也做了标注,供同学们参考。
财务管理导论★★☆☆☆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
1.企业组织形式分类及各自特点(可能考选择题)
分类: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公司制企业
三者主要特点的比较:投资人、承担责任、企业寿命和权益转让方面
2.财务管理职能(可能考选择题)
  包括: 财务决策
财务计划
财务控制
3.财务管理目标(可能考选择题、简答、论述)
主要有三个:利润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4.财务管理原则/理财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在今年的初试和复试中都没有考到,去年很可能出选择题)
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
1)竞争环境原则:自利行为、双方交易、信号传递、引导
2)有关创造价值原则:有价值创意、比较优势、期权、净增效益
3)财务交易原则:风险报酬权衡、投资分散、资本市场有效、货币时间价值
5.金融市场功能(可能考选择题)
主要有五大点:资金融通
风险分配
价格发现
调节经济
节约信息成本
                     
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1.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也称水平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可能考选择题,不过可能性很小,最有可能与具体的计算题结合考察。
2. 需要掌握的重要比率
1)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2)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
利息保障倍数
3) 资产管理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天数)、
4) 盈利能力比率:销售净利率
                 资产利润率
                 权益净利率(十分重要)
3.影响短期偿债能力表外因素(十分重要,很可能考选择题)
1)增强:可动用银行贷款指标
         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
         偿债能力的声誉
2)降低: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
         经营租赁合同中承诺的付款
         建造合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
4.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十分重要,很可能考选择题)
1)长期租赁
2)债务担保
3)未决诉讼

第三章 长期计划与财务预测
1. 销售百分比法(很重要,很可能考计算题)
计算留存收益的增加:1)总额法
                       2)增加额法
2.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条件
1)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目标结构,而且打算继续维持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是一个目标支付率,而且打算继续维持
3)不愿意或不打算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增加债务是唯一外部筹资来源
4)销售净利率维持当前水平,且可以涵盖负债利息
5)资产周转率维持当前水平
财务估价★★★★★
第四章 财务估价的基础概念
1.货币时间价值(很重要)\
2.投资组合风险(很可能考计算题)
第五章 债券和股票估价
1.债券价值计算:PV=利息*(P/A,i,n)+本金*(P/F,i,n)

3. 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
1) 外部:利率
         市场风险溢价
         税率
2) 内部:资本结构
         股利政策
        投资政策
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是今年复试笔试中财务管理部分的论述题,所占分数为20分,明年论述虽然不可能再考这个知识点,但是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多花时间,务必牢牢掌握。
第七章 企业价值评估
这一章的内容偏难,也不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随便看看即可,无须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
长期投资★★★★☆
第八章 资本预算
1.项目评估指标:1)净现值(重要)
                 2)现值指数(重要)
                 3)内含报酬率(重要)
                 4)静态回收期
                 5)动态回收期
                 6)会计收益率(重要)

第九章 项目现金流和风险评估
1.营业现金流量计算的几个公式:
1)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3)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第十章 期权估价
期权这一章不是考试重点内容,可以略看,主要看一下概念和分类即可。
今天先讲到这里,剩下的内容请留意《财务管理复习要点总结(下)》。
2011西财考研财务管理复习指引4
      ——财务管理复习要点总结(下)
涂巧
上期我们讲到了期权估价,在我看来这一章在研招考试中不是特别重要,这主要因为有关期权的知识很多,也有一定的难度,相关计算也十分复杂,而研招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考察目的与CPA也不同,再者仅仅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不可能考得那么难。产品成本部分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看看长期筹资部分有哪些重点知识。
长期筹资★★★★★
第十一章 资本结构
1. 杠杆的含义(考生不会直接考,但是需掌握)
2. 经营杠杆(计算)
1)息税前利润计算公式:EBIT=Q(P—V) —F,其中Q是销量,P是单价,V是单位变动成本,F是固定成本。
2)盈亏平衡点销量Q0:    Q0=F/(P—V)
3)经营杠杆计算公式
财务杠杆计算公式
3.总杠杆
总杠杆计算公式(假设不增发优先股的情况下)
4每股收益无差别点(计算)
当息税前盈余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盈余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当息税前盈余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如下图所示: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
想要考高分的同学可以将优先股考虑在内,做做相关的题。
    今年的会计财管研究生考生复试笔试中,最后一道计算题就是考察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计算,足见其重要性,明年可能在初试中会考到相关知识,而且考选择题的几率较大,所以同学们应该将财务杠杆、经营杠杆的相关计算公式的不同表达方式烂熟于心,而且要牢牢掌握其含义。
第十二章 股利分配
1. 股利分配的顺序
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支付股利
2. 股利支付的几个重要日期
股利宣告日
股权登记日
除息日(除权日)
股利支付日
3. 股利支付方式(选择、简答)
  现金股利(两个条件:①有累计盈余②有足够现金)
财产股利:①证券股利②实物股利
负债股利:①应付票据②发行公司债券
股票股利:发放股票作为股利
4. 分配股利时应考虑的因素(可能考选择、简答、论述)
1) 法律限制
资本保全的限制
企业积累的限制
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
无力偿付的限制
2) 股东因素
稳定收入
避税
控制权稀释
3) 公司因素
盈余稳定性
资产流动性
举债能力
投资机会
资本成本
债务需要
4) 其他因素
债务合同约束
通货膨胀
5. 股利分配政策(选择)
1) 剩余股利政策:①保持理想资本结构②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2) 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①稳定股价②与盈余脱节
3)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①与盈余密切结合,多赢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
                       ②不利于稳定股价
4)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①灵活性较大②稳定股价
6. 股票股利使每股收益下降,使每股市价下降,对资本结构无影响。
7.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了解即可)
第十三章 普通股和长期债务筹资
1. 普通股筹资特点
1) 优点
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没有固定到期日;
筹资风险小;
增加公司信誉;
筹资限制较少;
在通货膨胀时容易吸收资金。
2) 缺点
资本成本较高;
稀释控制权;
信息披露成本大;
股票上市增加公司被收购风险;
降低每股净收益,从而引起股价下跌。
2. 负债筹资与普通股筹资的区别与联系(选择、简答、论述)
3. 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较
4. 银行借款与债券筹资的比较
5. 债券发行的三种方式
溢价发行(发行价>面值)
平价发行(发行价=面值)
折价发行(发行价<面值)
第十四章 其他长期筹资
1.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别和联系(简答、论述)
2. 优先股的特点。
3. 优先股筹资的优点和缺点
营运资本管理★★★★★
第十五章 营运资本筹资
1.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
1) 成本分析模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固定成本)、短缺成本
2) 存货模式
最佳现金持有量C*=(2*T*F/K)^0.5
最小相关总成本TC=(2*T*F*K)^0.5  ,其中T是总成本,F是每次交易成本,K是有价证券利息率。
3) 随机模式: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2. 信用品质的“5 C”系统(选择)
品质:履行偿债义务可能性;
能力:偿债能力;
资本: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
抵押: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被用作抵押的资产;
条件: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3. 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政策的决策(计算)
总额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
4.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经济订货量计算公式Q*=(2KD/KC)^0.5  ,其中K是每次订货成本,KC是储存成本,D是全年需求量。
存货相关总成本TC(Q*)=(2KDKC)^0.5
5.存在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无影响,模型不变。
6.陆续供应模型
   经济订货量Q*=[2KD/KC&#8226/(P-d)]^0.5  ,其中P是每日送货量,d是每日耗用量。
存货相关总成本TC(Q*)=[2KDKC &#8226;(1-d/P)]^0.5
7.保险储备(了解)
第十六章  营运资本筹资
1. 三种筹资政策
配合型
激进型
稳健型
2.短期借款实际利率
1)补偿性余额
2)收款法付息
3)贴现法付息
4)加息法付息
第二十章  本量利分析
1. 高低点法
2. 边际贡献(计算)
3. 盈亏临界点与安全边际(计算)
再次声明,这些所谓的重点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2011西南财经大学考研会计财务管理复习指引(6)
                                      ——会计要点总结(上)
我以2010年CPA会计考试用书为参考,为大家梳理一下会计的重点知识,括号中的内容是可能会考到的题型以及需要重视的程度。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定义(复试英语面试)
2. 四大会计基本假设(复试专业面试)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3.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选择、简答)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重要)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5. 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定义及特征
6. 五大会计要素计量属性(选择、简答)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7. 需要掌握的会计科目
1) 资产类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了解)
库存商品
发出商品(了解)
商品进销差价(了解)
委托加工物资
存货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应收款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待处理财产损益
2) 负债类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 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4) 成本类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研发支出
5) 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利息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利息支出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第二章 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很重要)
2.持有至到期投资初试计量和后续计量(会计分录)(重要)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会计分录)(重要)
第三章 存货
1.发出存货的计量(计算)(重要)
   1)先进先出法
   2)移动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4)个别计价法
2.存货可变现净值(计算)(重要)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会计分录)(重要)
2.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范围以及会计处理(会计分录)(非常重要)
3.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适用范围以及会计处理(会计分录)(非常重要)
第五章 固定资产
1. 外购、自建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会计分录)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很重要)
1) 年限平均法
2) 工作量法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4) 年数总和法
3. 固定资产处置(会计分录)(很重要)
第六章 无形资产
1.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会计分录)
2. 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
3. 无形资产处置:出售、出租、报废(会计分录)(重要)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
1.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非常重要)
1) 已出租土地使用权
2)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 已出租的建筑物
2.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
第八章 资产减值
这一章内容不是很重要,要是复习时间不充足的话仅作了解即可。


PS:一个补充关于4本参考书的补充问题

Q1:主要看cpa的书还是西财的书?
我认为如果有一定的会计基础,最好看cpa的书。因为虽然10年考试的难度不大,但11年的情况谁也不知道。而且10年直到考前四个月才公布的参考书目,我要是命题老师我也会命的简单一点。而且我认为cpa的书虽然难度大了些,但这也才能更好的训练速度和准确率,大家都知道这两点在考试中有多重要。
    去年在旁听彭院长的课时,他明确表示过,之所以要更换专业课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因为以前考的管理学对会计财管来讲,专业性太低,任何人都可以死记硬背获得高分,很多人复试时候的成绩一塌糊涂,上了研究生也需要导师从头教起。因此,个人认为11年的专业课难度会有明显增加。
    所以,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快速浏览一遍西财的书,然后试着看cpa的书,有看不懂的地方(因为cpa的书编的不太合理,经常直接引用一些后面才能学到的内容)和漏掉的地方(cpa书好像没有货币资产这一章,后面也没讲材料采购的成本法和计划法)再从西财的书中查找。
    对于没有会计基础的同学,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老早就有考研的打算,所以对学校开设的一门初级会计课程学的非常认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提醒这些同学,10年考过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这些内容赵德武的书上没有。
Q2.:四本书具体怎么看?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不用看?
(1)会计的两本
    赵德武的书前面是会计内容,后面几章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所以后面几章不用看。前面那些章节讲的内容都要看,这是会计的基础。
    cpa会计前面一直到财务报表那一章的内容都和赵的书差不多,只是难度增加了。这里面特别难的内容就不必看了,比如成本法权益法的转换,还有有些涉及到期权的内容,西财本科上课都不讲。cpa会计后面的高级财务会计部分,我自己在复习的时候直接把我觉得最难的部分过滤掉了,就是从二十一章租赁开始,往后都没看。 因为我觉得这些内容考的概率比较低,考出来大题应该没几个人会的,他们要能做出来就让他们去拿一等奖学金吧!前面从十三章到二十章的部分可是都认真看了的。
(2)财务管理的两本
    彭韶兵的财务管理我只看了前两章,背诵一些可能考到简答题的内容,后面都没有看。因为彭韶兵上课都不用自己的书而是用cpa的。他亲口说过,cpa的书在计算方面很优秀,但是在理论方面有欠缺,因此建议同学们学习理论可以参考别的书,学习计算就用cpa的书(这是给本科上课说的,不是专门给考研的同学说的)。根据他的话我直接忽略他的书中后面的内容。并且他这本书也有年头了吧,放进参考书应该都是给他这个院长面子呢(纯属个人意见)。
    cpa财管分为两部分,后面成本会计部分不考。财务管理部分每章都要看,其中有些内容上课没讲过,自然我也就过滤了:新式的杜邦分析法,可持续增长率。因为后面的课没听,所以其他内容不知道。但我自己推测还有一些内容不会考:期权的部分,租赁。
Q3:关于用书的问题
资料我用了五本:财务会计红宝书(这个比较贵,但是帮助还比较大),cpa的两本轻松过关,赵德武那本书的配套习题,郑亚光的《公司财务学习指导》,还有西财考研网考前四套模拟题。cpa挑着做,训练自己的速度和准确率,那三本巩固基础,并兼具猜题的性质。郑亚光的书是他上课时候大力推荐的,说考研会考很多上面的内容。模拟题排版很烂,但是押到了题。
若有错误请指出,有不同意见请提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谈一下经验教训,主要是感想

作者:echo_jose

转眼间,考试已经过了快两个礼拜了,时间过得好快。还记得8号考完试以后回到寝室,当时寝室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室友,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在聊天,感想教训牢骚,BLABLA。。。我俩都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是按着计划准备,其实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的,刚开始是从数学课本开始,但是看得少而且不精,所以复习量约为零。回想一下10个月的备战,虽然不能说是特别辛苦或是怎样,但确实是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一届好多人考研,大概从大三开始,就开始弥漫考研的气氛了。我俩都觉得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考试那两天感觉很儿戏地就过了,究竟学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最后又能收获多少,可能都不清楚了。

    我考的是西财的财管,室友考东财的会计。室友是典型水瓶座,有点优柔寡断,而且容易想太多,有点爱发小牢骚。她从大一开始,成绩就很好,我觉得她专业课其实学得还是挺踏实的。顺便提一句,我们本科学的会计。东财的会计专业课考得挺难的,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今年又加了一本管理会计,所以室友学得很崩溃。她不止一次提到过,考专业课感觉就是拼运气,考试前复习到了就好,复习不到就没办法了,除非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学得很精很透彻。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不认同。但是后来我们一起做过一些东财的真题,虽然没到注会的难度,但其实是接近的,考得很细很细。而且学过中财的童鞋应该都知道,刚学完可能觉得不难,时间一长,就容易忘,有的知识点就是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只是说后期再拣起来会容易些。(写得很乱,想到什么写什么,请大家见谅)

    说一下我自己吧。我从三月份开始准备,报了一个数学的基础班和政治的全程,报的文都。先从数学说起好了,文都的春季班我记得是4月中旬还是4月末开始的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春季班有10天左右的课吧,大概是二分之一的高数,四分之一的概率和线代。我是在老师讲课之前把数学课本看了一遍,用的是最经典的那几本教材,总逛论坛的童鞋应该知道是哪几本,在这里就不啰嗦了。我当时是买了11年的数学大纲,对着来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看得不够细或者复习的内容太多。虽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感觉还不错。因为当你把课本看了一遍以后,有哪些你当时是看不懂的或者是理解不透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会听得特别认真,过后印象也比较深刻。记得当时线代那部分除了第一章,其他章节吧,课后练习都知道大概要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不知道那个东西是干嘛用的。所以上课的时候,那部分我听得比较细,而且老师讲完以后,是真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然后从3月份到6月份,数学基本上是以课本和辅导班发的资料为主,买过660来做,但是感觉好难,所以差不多是做到好像是导数那里吧就停了。然后6月中旬开始,因为要准备期末考试,加上有别的事情,所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碰考研的东西。7月中旬到7月末,主要做线代讲义。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棒!然后8月份到10月中旬,终于把复习全书做完了一遍。其实我原本的计划是7月中旬到8月末就能把复习全书做一遍的,但是中间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耽误了。在这里,友情提醒一下,做复习全书的时候,一定要每一题都自己动笔写,不要看题,这样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浪费时间。先把答案盖上,自己做,做完看答案,哪里不懂的对照答案,看看漏掉哪个知识点,再倒回去看一遍知识点(复习全书一开始都是知识点,然后后面是题),如果觉得不详细,就翻教材。其实这个过程,我个人觉得很崩溃,特别是概率,因为我概率本来学得就不好。第一遍的时候,不懂的题或者知识点就做个记号。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开始第二遍的复习全书。我差不多也是每道题都再做一遍,但是重点是之前第一遍做记号的部分,如果还是不懂,就再做一个别的记号。其实第二遍跟第一遍的感觉很不一样,第一遍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是第二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下旬吧,做那本李永乐的真题。这本书的结构大概是,前一部分是十年真题,后一部分是把真题分成一个一个知识点,然后加了一点数学一二或者以前数学四同样知识点的真题。首先,我大概用了20天的时间,先做了后一部分,复习方法和做复习全书时一样。完成了后一部分以后,开始每天花3个小时,从以前的真题开始做起,一天做一套数三真题。其实复习全书里面很多题我感觉都是从真题直接扒下来的,所以做真题那本书的时候,感觉熟悉。然后从12月下旬到考试前,问同学借了400题,做了几套,然后再看一下以前做过记号的不懂的地方。(400题也很难。。。当时被打击了)好了,数学部分结束~再啰嗦一点,其实我当时还买了超越135的,但是时间不充裕,所以那本书至今为止还是新的。。。我个人感觉吧,书不在多,题不在多,知识点熟才是王道!而且,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计算,不要觉得懂了就行,算不对也OK,如果考试的时候,思路懂了,但是计算能力不强,同样吃亏。数学不好的童鞋也不要担心,题多练,掌握思路和知识点就可以了。我自己数学也不好。。。但是勤能补拙这句话还是没错的。一定要重视真题!
    关于数学再啰嗦点别的吧。我跟一位考研人聊天的时候,她提起一个好像是浙大尖子生说的数学复习方法,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不对大家就当是多一种复习思路好了,不要打我。。。据说,有的人复习数学的时候是先把真题拿出来,看一下答案,每道题用到哪个知识点都列出来,然后那个地方薄弱就把重点放在哪个地方。因为其实真题的内容,每道题考的大概是哪个知识点哪种类型,我个人感觉是有一个模版的。如果把十年左右的真题都分析一遍,重点大概都能划出来了。但是我感觉前提应该是熟悉课本吧,要不考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列啊。

    接下来是英语。之前论坛有一个复习英语的帖挺火的,忘记叫什么了,我有参考过上面的方法。复习英语首当其冲是单词,我没有买单词书,是在论坛上DOWN了一个单词大纲,然后把会的删掉,不会的抄到小卡片上(就是那种复印店卖的名片那种),然后3月份到6月份这段时间每天身上带了10张左右,看书累了或者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背背。但是我背单词其实没什么天分,这样背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反正没有很特意地背单词就对了,复习后期想想,还是挺吃亏的。这段时间,还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做阅读。当时买了新东方的进阶阅读,好像是120篇吧,不记得了。里面分成社会啊,教育啊,经济啊这些版块,然后每个版块分为基础篇提高篇什么的。大概是按每个版块考研的比重决定每个版块的题量。每天只做一篇,也不限制时间,反正就力求看懂,有的时候,我能看一个小时。然后看完了,做一遍,不会的单词圈出来。第二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就读以前做过的题。因为我语法不好,所以每做完一篇,还划一下句子成分。差不多是6月上旬的时候,就把那本书的阅读理解做完了。然后从7月中旬开始,做阅读理解的十年真题,也是一天一篇,一般是下午做,然后晚上写一遍阅读理解的翻译,写完以后对一下黄皮书给的参考翻译,再把不会的单词抄出来,背背。一共做了44篇还是45篇的。写第一篇翻译的时候很痛苦,基本写不下去,而且那些翻译写出来,有的读不顺,特别是那种又长又臭的句子,定语N多,的了N多个的,别扭死了。对照参考翻译的时候,翻错了或者不通顺的,就用红笔改,我前几篇翻译被我改得整张纸密密麻麻的,自己看了都烦。但是后来就越来越顺了,红笔的地方也没那么多了,只要开始了,坚持下去就好了。然后作文部分,我是从9月下旬开始的,买了新东方王江涛的那本高分写作。小作文有个必背10篇,每天早上背一篇,然后晚上睡觉前默写。差不多是背5天,然后第6天把以前背的全背一遍。大作文有必背20篇,两天背一篇,背6天,第7天再把以前背的再背,同样也默写。然后背完了,再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再背。当然,有的早上背政治。英语一直到1月4号才没有再背。大概起码小作文大作文背了有四五遍吧。从12月中旬开始,找一些题,自己按照时间练了一下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新题型和翻译,没有特别的练习,就是后期做了一下真题。提到翻译,我的方法就是,看到题,在草稿纸上按照英语的顺序把看到的和会的单词都翻译出来,然后写完了再组合一下,把顺序排好。不会的就不管它。这个方法不是很科学,但是我感觉这个对我还是挺管用的,分享一下~
    啰嗦一下做题顺序好了,我个人是先用一个小时写作文,然后再用一个小时多一点,不要超过75分钟的时间写阅读理解,剩下的时间是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

    接下来是政治。文都的政治课说是全程,但其实真正开始也是暑假。7月末上了7天还是8天的史纲思修和毛中特,然后9月初上了2天的马哲。我没买红宝书,用的基本是文都发的书。从7月末开始,每天看2到3章,也不用背不用记,就像看课外读物这么看。一直到11月末吧,这3个多月,就每天看翻来覆去地看,反正那几本小书大概翻了四五遍吧,记也没记什么,因为从小就不爱背书,就混个印象也好。然后9月末到10月末做了李海洋的那个1200题和蒋中挺的800题。大家不要买真题,我个人感觉不大实用哈。先说一下,我高中读的文科,当时挺喜欢学历史,所以复习史纲不是很费劲,那些历史事件差不多也能记住。真正开始背题是12月中旬吧,买了蒋中挺的最后五套题和20天20题,都挺不错的。最后五套题背了2遍,方法参考背英语作文,后期差不多一天背2到3个小时。20天20题没有特别去背,就是看下知识点。但是马哲复习得不是很好,因为学习马哲思路其实跟高中学的时候真是大相径庭啊。原理大概意思都能记着,但是说出来的东西很通俗一点都不专业,考试还是很吃亏的。而且考研的马哲还是很难的。其实蒋中挺老师今年还是挺给力的,当然网上也有人说他不准,但是这种东西也是见仁见智,所以在这里也不多说吧。

    最后是专业课。今年西财的专业课给了大纲,虽然还是没有参考书目,但是还是比前两年好一点吧,起码有方向了。因为属于本专业考研,所以复习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看书,做题。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去年还报了注会的会计和财管,前几天查成绩,都是四十来分。。。吐槽一下,注会题多就算了,字还那么多!据说考审计的,题目的字数加起来有一万。。。好吧,入正题。我用的书是赵校长的会计学和彭院长的财务管理,然后会计学的配套练习和公司理财的练习,还有注会的会计财管教材,东奥的辅导书。因为大纲是9月才出来的吧,所以3月份到6月份老老实实把会计学和注会的会计教材看了一遍,还做了练习。本专业的童鞋看会计学还是很轻松的,基本一天一章,没什么难度。但是,注会的会计就崩溃了,书还好,其实和上中财课的时候差不多,但是题很变态,有的就是抠知识点啊。不过过程也不算痛苦,不懂的时候就跟上面提到的那位室友探讨一下,或者去问下老师。财务管理是从8月初开始的,先从彭院长那本书开始,因为公司理财的练习跟财务管理的课本其实不同步,所以公司理财是从9月份才开始做。每天看一点,感觉好生涩,好难懂。因为本科的时候讲财务管理也没讲的很细,考试也不难。所以这门课等于是从零开始。而且一点复习思路都没有,每天看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挺着急的。后来在网上找了彭院长讲课的视频来看,虽然彭院长讲课用的是注会的财管书,但是他其实还挺注重理论知识的,注会的书基本是实务为主。看了他的讲课视频,就大概能了解他编书时候是按什么思路来的,虽然我也讲不出来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路,但是那种感觉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说。因为他的那本书跟本科用的教材不一样,而且编书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虽然同样是财务管理,但是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很陌生。看了一遍书以后,我自己按照书上的内容做了笔记。这些事情都干完以后,注会的考试华丽丽地到来了,但是注会的财管基本没看,然后就去裸考,做分母了~后来注会的财管也没怎么看,就是对照大纲翻一点题来做。专业课的复习后期我也不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反正总是有时间就看没有时间就不看,时间都给数学英语政治了。然后把练习做了两遍,看了一下理论的部分,就去考试了。其实很吃亏,因为后期想想,其实研究生就是研究理论嘛,所以考试的时候看到理论题有点懵了。而且最后一个财管题基本没做,看不懂题目。。。给大家的教训就是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啊!要不然很吃亏的!还有就是,平时一定要习惯手算,不要总依赖计算器。我们考场考专业课的时候,除非招生学校特点说明,其他都不让用计算器。做财管的时候算折现纯手工很痛苦啊!

    最后说一下备战时候每天都怎么过吧~大部分时间都是早上6点起床,然后7点洗漱完吃完早饭去学习。中午11点吃饭,完事休息一下,下午1点左右开始学习,5点吃饭,6点开始学,晚上10点左右回寝室,然后磨磨蹭蹭到11点多12点睡觉,睡觉前看下书或者跟室友聊个小天。我不建议太早开始准备,3月份就差不多了。而且复习之前给自己订个计划,例如每天要做什么,每个星期要完成什么,每个月的进度到哪,BLABLA~复习累的时候,不想学的时候,不要勉强在那坐着,出去走走,或者去买个小零食小可乐什么的。实在不想学就回寝室看个小电影,洗个爽爽的热水澡,大洗衣服。隔一段时间可以去趟大超市或者逛逛街,补充一下粮,放飞心灵嘛~但是不要放纵自己,总说服自己去休息,一两个星期看个小电影,一个月去趟超市就差不多了。最好找个研友,大家可以一起探讨问题,心里有问题有想法的时候还有个人聊聊。考研真的就是坚持,再坚持。过程很痛苦,但是很充实。还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中午,都是3、4个人一起去吃饭,有的时候就会互相安慰,复习太辛苦了,今天中午吃个好的,多吃点肉以后再减肥好了,哈哈~
    我们考点是12月30号才可以查,当时考场离学校车程大概有四十多分钟,所以在考场附近住了两天宾馆。考场离学校远的童鞋,要订宾馆一定要趁早啊!我们考场附近不到15米就有一个宾馆,结果去晚了10分钟就被人订完了~所以最明智的方法是,在网上一查到考场,就马上查附近的宾馆预定,时不我待啊!

    这一年,过得很快,总觉得考研离自己很远。某一天,才发现,只剩下100天了,只剩下72天了,只剩下43天了,只剩下20天了,明天就考了。。。总觉得那些东西怎么学都学不完,撑到最后那一个月的时候,很累,但是只要放松一下,就涌出很多负罪感。最后那一个星期,我跟研友们聊天,大家都觉得,哪怕再多一个星期,都撑不下去了。考完专业课的时候,没有觉得放松或是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很累很累,就想找个地方静静坐着,什么都不干,好像休息完第二天要接着复习的感觉。
    我在北方念书,在学校备战,我家在南方,差不多整一年没回去。有段时间,特别特别想家,恨不得马上订机票就走。幸好今年冬天北方比往年都暖,雪下得也少。考研这段时间心态很重要,要找到渠道发泄。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总会因为很多事情完成不了,也不用太着急,一步一步来,尽量完成就好。对自己好一点,想吃什么就吃,想喝什么就喝。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怎么都睡不着,后来也不挣扎了,开始乱七八糟地想。很多时候都想,考不上怎么样考不上又会怎么样,然后就想到为了我的房子为了我的SMART,我要努力学习,当时恨不得蹦起来就学啊!为了我以后的小孩能当个富二代,我也要努力学习啊!当然了,不是说读了研就能挣大钱,只是当时激励自己的一些想法~
     考完了,也不知道自己考得好还是不好,一个来月以后见分晓吧。不管结果如何,反正自己不后悔就行了~希望能考上吧!祝福2012的广大研友,也祝福2013的童鞋,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乱七八糟也说了很多,希望有的东西对大家有用,也感谢能坚持看完的童鞋,我知道自己很啰嗦。。。


点击返回目录








迟来的经验——三跨生的MPACC之路

作者:golly_gong
前一阵子一直在忙论文和毕业的事情,最近总算是闲了下来,整理一下大半年的经历,记录一下考研的历程,回馈论坛。
首先要感谢会硕版块,景版星版等几任兢兢业业的版主,还有论坛上一起奋斗过来的研友们。当初决定要考MPACC的时候,对这个新生事物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周边考这个的也并不多,后来从论坛上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前辈经验,这对我的备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免费下载了很多辅导班试题资料,这里也对那些无私奉献的研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备考经历
本人中部某财校非会计专业,辅修了本校的会计双学位,初试159+84=243
最初接触并决定考这个是在大三下开学的时候,开始打算是学硕,了解到这个之后觉得很适合我,我不喜欢搞研究,写论文什么的,而且高数没有学。那时改革的消息还没出来,仍旧是四门,所以我计划先开始英语和专业课,因为这两门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相对而言政治和综合更侧重短期训练。大三下白天还要上课,我就是每天晚上花一小时左右时间记单词,用的新东方的红宝书,每天一个list,花了接近两个月完成了一遍。剩余时间就看专业课,基本上一天看一章,第二天做题,重难点章节时间会多一些。顺带说一句,这时候并没有决定考贸大,所以用的并不是贸大的指定书,大家知道贸大的指定书和其他院校差别蛮大的。我当时决定之后就直接上当当拍了200多块的人大第五版一套,包括财会、管会、财管、初级会计、成本会计以及配套练习册。当然用CPA教材也可以,我个人感觉考研试题的风格和CP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重概念,后者重计算。对于没有确定学校或者学校不指定参考书的话,人大版会计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暑假的时候就开始了综合部分。值得一说的是,初试改革两门之后,暑假时间准备CPA会计和财管是非常有好处的,本人非常推荐,尤其像我一样的跨考生。初试需要的备考时间并不长,9月份开学之后开始也完全绰绰有余,相反,专业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跨考甚至零基础的同学更要及早着手,今年很多初试之后才开始复习专业课的都在复试悲剧了。
我用的第一本综合是机工版的三合一教材,这本书用作入门还是不错的,逻辑部分的形式逻辑写的比较好,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随书附带历年真题。
9月份开学之后才真正进入一个全面的备考期,每天的主要时间都是用来复习考研。准备初试的这段时间我作息时间是前所未有的规律:每天7点多起床,去图书馆占个位子(我们学校有可以长期驻守的自习室,占一次能管几个月,每次都有人通宵排;而图书馆是每天都清场的,之所以选择图书馆是想每天能够有压力逼迫自己起来——占不到位子一天就要打酱油了~ 事实证明确实起到了作用。关于复习的地点,其实不必执着于可以一劳永逸的自习室,我去过本校的考研教室,整个屋子堆得满满当当,空间非常拥挤,空气流通不好,呆久了就会头晕,效率降低,每天对着同样的人,时间长了很枯燥烦闷。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就喜欢这样高三式的学习氛围~),然后去旁边的食堂吃早饭,回来大概8点就正式开始,一直到11点,我习惯11点过一点就去旁边的食堂吃中饭,主要避开放学的高峰,人少菜多有得挑。吃完就回寝室休息,上上网,睡个午觉,然后两点多回到图书馆。这里有个教训就是中午最好不要在床上睡,因为考研下午是两点开始,一点半左右就要进场,上午考完吃完饭,中间的间隔时间很短,最多只能趴一下,而且以考试时候的紧张心情也是很难睡着的,楼主本人就是平时习惯了上床睡午觉,考前一星期才调整,结果考英语的时候开始没一会儿头就昏昏沉沉的,状态很不好,卷子几乎是卡着点做完的。所以没有午睡习惯的最好,要睡也只能趴桌。下午一般复习到5~6点,吃晚饭调整下之后回到图书馆,7点多开始再到9点半左右。
基本上9~11月份我是全科复习,上午数学逻辑,前期就是一次一章,后期一次一套题。下午英语,前期做了两遍英语一真题,后期150篇和太奇模拟。晚上专业课,财会管会财管是核心,正好我大四上双学位课程有高财和财务分析,顺带学一遍。英文版财会11月份我花了一个月时间看了一遍,虽说最后作用不是蛮大,但是选择了贸大的话专业英语是不能马虎的。
12月份开始后,我就扔开了专业课全面进入初试备考阶段。这个阶段基本是回顾和练习。我用的是坛友提供的太奇模拟题,一共10套,包括综合和英语,隔一天做一套。有人玩题海战术,说实话高质量地完成一套综合题(掐表卡时间,含作文,不是做做玩玩)是很累的,强度过大效果也不算太好,模拟我觉得适量就好,关键是培养临场感,这个高考过来大家都懂得。前期的教材复习下来基本功应该都差不多了,模拟的目的在于适应考试时间节奏。太奇的模拟难度偏大,每套题有一两道不会的也很正常,逻辑的题目也不太主流,总的来说,不是很接近真题的风格,但是拔高点难度对实考时的心理、策略都是有好处的,模拟题无论做得怎样都不用放在心上,本人10套题下来也是时好时坏,数学还经常超时。必须要说的是作文这个月是一定要开始的,多看看范文,每次模拟套题的时候一定要把作文写了,英语也是一样,不管多么不想写,不然到考场上你会发现时间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今年也有很多人作文没写完或是前面跳了题。模拟中间的间隔我用来回顾,主要是复习前面完成的教材,重点在错题和真题。

考试前的一周,做了两套模拟(再多就不太好了),其余时间都是反复看真题,尤其是真题里面的错题,你会发现经常会错在同一个地方。作文可以准备些材料模板什么的,我个人觉得用处不大,押题什么的更没必要。这个时候以看为主,不适宜大量做题。
二、经验浅谈
复习方法其实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坛子里也有很多高分同学分享了经验,我这里简要给出我个人的方法。
综合
1.数学
本人用南书:高分指、模考冲刺、人大500题、太奇模拟题
联考数学考的都是初等数学,也就是高中以前的内容,本科毕业的水准应该都能轻松应付,所以大家不需要有什么压力。但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综合要拿高分也很难。数学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关键是在短时间内高正确率地完成。
数学部分最关键的两点就是:仔细,高效。数学题不难,但很多人容易在简单题上出错,包括我自己,因为追求速度必然导致正确率的下降,这一点,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解决,再怎么快,1+1=2你总错不了。很多人觉得粗心是小事,什么数字看错了,条件看漏了,还有条件判断经常是做对了选错了,这些一定要引起重视,细节决定成败,往往最后你比别人低就是低在这儿。我一直认为,数学部分,不会做的不要紧,最危险的是会做的做错了。另外一点就是高效率。简单题目一定要迅速解决,因为总有题目需要思考,前面时间耽误多了,后面卡壳了就容易慌,一慌就更容易错。做数学一定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切记拖拖拉拉,做两道玩一会儿。做数学题的最高境界就是又快又准。考名校的同学,一套错3个是底线,2个可以接受,一个或全对是理想情况;一般院校的同学,也要尽量控制在5个。
初期可以使用高分指南回顾知识点。高分指南是大家都推荐的一本书,难度中等偏上,主要是知识点比较完善,真题讲解到位,推荐用作主教材。后面的基础习题要完全掌握,提高篇过偏过难的不需要太纠结。这本书我当初用了三遍,初期买来第一遍完整仔细看完做完;第二遍在用过几本书后一定练习量后,回顾核心知识点;考前反复研究真题和错题。书后面的真题很重要,我当初做了好几遍,还研究了一下题型分布和选项规律(主要针对条件充分性判断)。冲刺篇也是太奇出的,这本书推荐度一般,题量很大,用作练习还可以,题目比较偏。人大500题是按25题一套编的,这本书纯粹是练手,题目偏简单,不少就是真题,可以放在后期模拟找信心用。太奇模拟就不多说了,亮点是题目比较新基本没有重的,题目偏难。考前出模拟题的不多,也就太奇靠谱一点,下电子档自己打还便宜。
今年的实考数学题,总体比去年难,简单的题目非常简单,难的题目又非常麻烦,总之基础不牢很容易崩盘。我错了两道,蒙对了一道。
2.逻辑
本人用书:逻辑精点、逻辑高分指南、人大600题、人大真题解析、太奇模拟题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触逻辑部分,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其实逻辑上手很快,要精通难。逻辑习题分为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前一种,没有训练过得话,很难做出来,而训练过后,就和套公式一样简单;后一种,没有训练过也能做,反而训练过后正确率却没有什么提高。所以逻辑部分的难点在于论证逻辑,包括加强削弱解释等等。形式逻辑,重在技巧的运用,比如必然可能不的替换,蕴含式“→”的使用,欧拉图画圆判断范围等等,这类题型,只要掌握方法,基本上就是送分题。论证逻辑一直以来都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很多题目本身也是有不少争议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研究真题,熟悉真题的出题思路,这是最关键的。做逻辑,玩题海是没什么作用的,适量练习即可,揣摩出题人的想法最重要。所以逻辑部分,真题最重要,模拟什么的做着玩玩就行了。做逻辑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完题干马上就能猜出大概的答案,然后扫一眼选项就能对号入座,这样才能保证逻辑部分的速度。当然总会有几道题目比较难以抉择,这时候就要果断蒙,留个记号再检查。逻辑部分要尽量控制在5题,3题往上就已经相当难了。
逻辑精点当初比较多人推荐,个人用后感觉一般,总结的一些口诀有时候反而会限制思维,这一点上我比较倾向于人大周建武的“意识流”。高分指南,中规中矩,我是拿来练手的。本人最为推荐的就是人大的版本,题目解析非常到位,要知道,买逻辑书买的就是解析。太奇模拟题就很扯了,权当模拟。
今年的实考逻辑部分明显比去年简单,主要体现在题型分布上,绝大多数都是形式逻辑,所以不会有什么纠结和争议的地方。我的情况是错了3~4道,当时答案不统一。
3.作文
本人用书:写作精点
写作不是关键部分,感觉历来都是阅卷组用来控制分数的手段,一般分数都在30~35,上40屈指可数。写作最大的特点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历来不为人重视。我个人的看法是,适当关注,具体来说,考前一个月足以。小作文的话,模板很重要,该分几段,开头结尾怎么写都有固定的格式,参照教材就可以了。至于主体段落,找点是关键,这里面会用到一些逻辑部分知识点。大作文我当初还借了一些杂文集,演讲词什么的,后来感觉,参考书没太大用处,高考范文是最好的参考,二者在篇幅、内容上都很接近,所以以高考作文为标杆来写就对了,切忌标新立异,玩小文艺范儿,博出位赚眼球,万一老师不买账你就惨了,老老实实拿个大众分,把数学逻辑做做好。前面也说了,作文一定要动手写,最好是整套题目卡时间写,你会发现经常写不完的。
今年的作文还是比较容易动笔的,问题在于时间。还是那句话,作文不是高分的关键,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我的作文算下来大概在37分左右。
总的来说,综合部分协调统筹非常重要,包括做题顺序,每一部分安排的时间,每个人根据自己情况来安排。单块训练和一套卷子区别很大,模拟一套题一定要做完整,掐时间,平时多练实考就不会出问题。辅导班的我没上过不做评论,我喜欢自己安排时间和进度,有些人喜欢跟老师,自己选择即可,我只想说的是,不报班也是可以考出高分的。
英语
本人用书:张健英语一真题、150篇提高篇、太奇模拟题
本人英语基础尚可,但是英语复习从未怠慢。前期复习以单词为主,不推荐太早做题,词都认不全做什么题,光靠蒙。本人用的新东方红书,因为喜欢归类记忆。有些人一说记单词就把一个词在纸上写一面,或者绕口令一样一个词反复念,这样效果都是很差的。我个人习惯记一个词就把相关的形近词和近义词都一起记,因为这些易混淆词才是记单词的最大障碍,时间一长,都只记得个大概。比如perspective, prospective, prospect, anticipate,有时候记一个词要连带着记上一大堆,费很大工夫,到最后的词已经和最初那个隔了好远,但是经常这样记得清楚牢固。这和按词根记单词是一个道理。
9月份就可以开始做真题,我说的是英语一真题,张健的黄皮书。用英语一的书准备英语二绝对没有问题,不存在什么出题角度问题,况且英语二真题才几年,MBA英语就别做了,纯粹坑人。市面上什么专门英语二教材也不如一来的靠谱,毕竟英语一的教辅这么多年,要成熟得多。英语一真题用法大家可以去英语版看,我是做了两遍,第二遍把真题中不会的和重点单词都记在了本子上,在做题中记单词效果比起割裂开来单独记效果会更好。真题认真搞上两遍也就花了不少时间了,后期做一做模拟就可以了,150篇我做了才一半,英语题也不用做太多,基本功搞扎实是关键。
今年英语感觉比去年难,阅读选项没有多大把握。个人情况是完填5个左右,阅读1~2个。
专业课
由于本人跨专业,这一块就不讲太多,主要给跨专业同学一个参考。专业课还是那句话,尽早复习,现在这个阶段复习专业课最好,综合什么的完全不用急。今年CPA据说11月考,但还是推荐报,考不过也有很大帮助。贸大的七本书,看起来很吓人,其实没用上多少,首先笔试中没有英文内容,那两本板砖就完全酱油了。财务会计是核心,但贸大没有给中文版本,建议用其他学校教材或者CPA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看不看无所谓,一般教材里都涵盖了不少。指定教材最好先通读一遍,一定要找题目做一做,计算题分录题光看肯定学不会。第二遍突出重点,我是记了笔记来复习的,每一章用括号画几个提纲,理清层次,重点概念写一写。专业课一个整体框架非常重要,考研题目侧重于这种内容间相互关系的概念理解。今年的笔试题目有坛友上传了,感觉整体是偏简单的,几个计算题基本都是送分,题目也都很基础,没有太偏。但是明年会怎么样不好说,专硕题一年一个样,参考真题要适度,全面掌握知识最靠谱。
关于目标和心态
这个阶段肯定有很多人纠结不知道报什么学校的问题,这个一定要结合学校口碑、个人实力、地域因素、往年情况综合分析。我最初的目标定的是上财,但是暑假专硕改革,因为复试的原因我就转而选择了贸大(这里感谢星版的大力宣传),算是一个机缘巧合吧~上财的复试占比大,内容难,尤其我也没怎么学过经济学,所以风险过大;贸大重英语,我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专业课题目基础,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利好(当然以后会不会难不知道)。所以选择目标,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本专业扎实的同学尽量选择复试比重大,且初试差额比高的学校(比如上财),跨专业的同学就应该选择复试内容不太难且差额比较小的学校(听说今年的湖南大学接近1比1)。至于大小年的因素,我个人觉得不是太靠谱,顶尖名校每年都有炮灰前赴后继,比如人大和上财。至于目标高低的问题,我个人信奉一句古语,“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之”,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比自己能力稍高一些,但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过高的目标容易打击人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不易激发人的潜能。一旦选择了目标,就不要轻易修改,报名前夕见风使舵往往事与愿违。就学校层次来讲,目前国内招全日制MPACC的学校,第一层次的代表学校有上财、人大、上交,第二层次的学校比如央财、贸大、南大,第三层次东财西财中南财,此三所也是招生众多,分数线合理,适合比较稳妥的选择,第四层次可能就是非211的财经院校或是211工科院校的非强势专业。越是好学校,越是公平,拿贸大来说,初试线只划了210,给了很多考生展现专业课实力的机会,和我同行的哥们,初试过线不多,最后也顺利录取,而论坛里220+最终落榜的不在少数。有些一般院校反而喜欢搞内幕,暗箱操作,坛子里有不少爆料,我就不点名了。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今天心血来潮认真搞上两三天,感觉累了就玩几天,一定要有一个规律的安排,每天几点该干什么一定要形成一个习惯,养成习惯之后你会发现到点了不坐在图书馆就觉得心里头不安,好像少了点什么。劳逸结合很重要,一次学习两个小时就应该出去走一走,透透气,晚上回到寝室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周末抽个时间放松一下,只有把考研融入生活的常态之中,你才能坚持更久,走得更远。我大学前三年去图书馆的次数屈指可数,吃喝玩乐样样来,大四一年几乎全泡在里面。有梦想,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等你经历之后,会发现不过如此,比如考研。
点击返回目录
MPACC初试249分的经验介绍(时间安排、参考书目和单科技巧)

作者:tonygaller
LZ成绩(单科165和84,),正在等待最后的通知。         
      个人时间安排(个人经历,不作推荐):
      总体来说,我在时间安排上的基本状况是,英语要拉长战线,注重慢慢提升。而联考是需要讲求方法,需要最后几个月里潜心深学。最后的时间里要注意多做题,模拟考场上的节奏。
      具体说来,我是在11年3月份决定考专硕的。当时决定考专硕是因为自己觉得专硕可能会好考一点,虽然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但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了,就一直硬着头皮走了下去。
      虽然准备的时间相对来说还算早的,但自己复习联考的时间却算不上太多。原来MPACC的初试也是四门,有政治和专业课,我听从论坛上一位11年考入前辈建议,报考了9月份的CPA会计和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在上半年里,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很多很难,加上还有党课、商务英语的学习,自己也就决定暂且不去管联考的复习,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英语(以记单词和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和专业课(这里只的是会计和财管,因为这两门几乎可以涵盖了MPACC之前初试专业课的内容)的学习。而从那时候起,一直到考研初试结束,英语的学习几乎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放暑假之后,我买了11年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MBA、MPA、MPACC联考综合教材,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完了数学和逻辑,看完作文,加上论坛上的很多人的介绍,大体上明白了管理类联考究竟有什么样的题目。在7月下旬,我参加了济南市高联考研的管理类联考暑期强化班。时间上,数学9天,逻辑3天,写作2天。
      8月上旬,联考强化班上完,自己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笔记。那时候也知道MPACC初试不考政治和专业课了,但我觉得CPA都看了不少了,就坚持考完吧。所以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自己一直在拼命看那两门注会,也没有再花时间用在联考的准备上。
      国庆节期间,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强化班,也慢慢开始对联考的复习。但在10月份到11月上旬,自己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几个不错的单位应聘了一圈。这一段时间是挺重要的,很庆幸自己没有太过于分心,基本上是上午去面试的话,吃完中午饭就回自习室学习。也是从国庆节开始,我的作息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早晨7点起(汗,确实有点晚,一直起不来更早),晚上10点45分左右回宿舍(11点关门),如果有面试安排就抽出时间去一下,或者头一天晚上在宿舍准备一点材料。就是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联考的基本重要的参考书做完了,汉语作文也是从10月下旬开始写起,英语真题也认认真真过了一遍。
      11月下旬之后,工作的事情基本上不用考虑了。全身心投入联考和英语的学习。除了辅导班的笔记和自己买的参考书要学通,我先后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太奇的联考和英语模拟试卷,开始做套题。12月份开始定时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注意要把每一道做过的题学透,作文也要坚持写。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常见错误的积累。从12月下旬到考试前,自己一直保持做题的习惯。当自己真的置身于考场上的时候,由于做过的套题已经很多了,所以做题的节奏把握的比较好,这也可能是自己发挥不错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初试所用书籍汇总(个人经历汇总,非全部推荐):
      入门:《联考综合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我买的2011年版),只是用来了解联考内容
      数学:
      《联考数学完全攻略》,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凯主编,推荐度:2星,评价:较为简单,基础入门所用;
      暑期强化班笔记,个人认为很有用,但难有推广性,着实遗憾;
      《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陈剑主编,推荐度:5星,评价:难度循序渐进,很多题目与真题难度相仿,方法较好,适于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目;
      《数学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一本是一起考研的研友所用,自己只是借来看过,但内容也很详实,作为主要参考书目亦可。
      逻辑:
      暑期强化班讲义,大体上了解逻辑题目所需知识和方法;
      历年真题,包括联考、在职MBA, 推荐度:5星,评价:真题是最最重要的,要每一个题目所用的方法都熟练;
      《联考逻辑精点》,高等教育出版社,赵鑫全主编,推荐度:4星,评价:方法篇很不错,但后面成套练习没有讲解,答案错误不少;
      写作:
      《写作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赵鑫全主编(不是给他打广告,暑期辅导班写作课老师,自己做广告不少,便买了他不少书,⊙﹏⊙b汗),推荐度:4星,评价:只买了这一本,难以做出比较,但内容还不错;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从同学借来看过,对作文的要求很详细,需要看;
      综合题:
      《联考模拟试卷》,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评价:难度和真题比差不多,做多了之后就感觉简单了,答案讲解详细,作文也不错,有范文。
      《联考模拟试卷》中公教育出品,推荐度:1星,评价:我是再做完机工版的之后买的,后来就后悔了,题目质量不高,作文完全没法看
太奇联考模拟试卷,论坛上所分享,做了几套。题目不错,难度略高于机工版,作文有少许硬伤。
      英语二:
      新东方考研单词(红宝书);
      新东方进阶版考研阅读模拟题;
      高教版考研考研阅读模拟题提高篇;
      高教版历年真题及详解(黄宝书);
      考研模拟题两本(英语一使用,书店里应该多得是,就是买来练手的,大家随便选就是);
      考研作文一本(长喜英语,名字叫《作文周计划》),作基础训练;
      托福作文,从图书馆所借,纯做积累,一周时间看完,做好笔记,归还;
      MBA、MPA、MPACC联考作文专项训练,曹其军主编;
      《联考英语模拟试卷》,曹其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推荐度:4星
      太奇英语二模拟题,论坛上所得;
      (英语材料很杂,而且大部分与学术差不多,所以没详细介绍,大家自己好好复习就好,方法问题下面会做介绍)
      单科方法介绍(自己总结,希望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联考数学:注重做题方法,积累做题技巧,训练速度
      坦率地说,联考数学是很讲求做题技巧的。暑期辅导班上的数学老师都说,联考数学考的就是智商。这虽然听起来不是很舒服,与我们传统观念里讲求个人能动性的理念有些冲突,但在很大程度上,联考数学的确需要很好的思维能力。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一起考专硕的同学,对于联考数学的一致反映就是时间紧,很多题目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花的时间太多,在考场上会影响整场考试。不过,我也认为,如果加强训练,同时注意寻找不同题目之间的相同点,那些技巧终是可以掌握的。
      不得不说,暑假的辅导班在数学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是9天,据说今年要改为4天了) 当时我用材料的是班里一起采购的高教版的联考数学完全攻略(张凯等主编)和老师发的一点讲义。那本书本身难度不大,但老师所讲的课程很不错,包括每一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和常见题型。九天的时间里,自己记了一本笔记,而且每天八小时的数学学习也使自己的基础打的非常的牢固。如果大家不去上辅导班的话,也建议买一本知识讲解详细的参考书(我并不知道那本符合这个条件),因为那些知识是做题的基础。在后面几个月的复习中,我把笔记看了至少三遍,里面的每一道例题都认认真真的做。
      在下半年的时间里,数学一直是边做题边积累,在做陈剑的那本高分指南时,自己会标记上哪道题目比较好,甚至有很多题目上会贴上便利贴,上面写上所用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这些都是我自己思考,如果我是出题人,我会在哪些地方设置陷阱)。经常性的翻看自己原来做过的题目和记录,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做题速度。联考考试3个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很紧。能够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是得到高分的必要条件。数学题目一共25道,辅导班和参考书上推荐的数学用时是1小时15分钟左右,但我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基本上都控制在50分钟以内,包括在考场上也在1小时内完成,这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开构思作文。不过,我认为这一点着实很难,需要对题目足够熟悉,而且方法的运用要很熟练,也少不了灵感的偶尔眷顾。
我虽然自认为做过的题目不少,但在考场上也遇到了几道没见过的题目,但当时着实发挥不错,那几道比较难的题目,也都通过方法的转换做了出来,而且只比平时多花了几分钟。
      联考逻辑: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可能每个人看到上面的那句话都会感觉很无语,但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知识的积累当然也很重要,至少你需要掌握那些逻辑题目需要什么技巧(几乎每一本逻辑辅导书都会介绍,而且内容差不多)。
      所以,一本合格的参考书是必须的,那些分析逻辑题目所需要的方法需要理解,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我一向很推崇真题,包括历年联考和在职MBA的题目,近几年的题目一定要做的很熟练,要明白每一道或每一种题目所用的知识点在哪里,并通过做一些模拟题得到检验。随着练习的增多,到最后,我在思维中已经形成做题惯性,即当题面读完,便知道正确选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每道题目的知识点可能会有多个,很多情况下的答案也往往难以让人信服(因为逻辑考的是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时候,我选择的方法是和一起考研的人讨论,把我的思考说出来,大家一起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有利于减少固有思维定势,更好地拥有做题时需要的思考模式。
      逻辑题目在联考中所占的时间不多,30道题目,大约在50分钟内做完即可(好像辅导班和教材中推荐的是1小时),而且时间上不会差异太大。考研题目和平时做的真题和模拟有很多相似,所以我认为分值不会拉的太大(相对于数学)。平时如果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的情况下,考场上应该也会比较顺利。
      联考作文:日常训练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联考作文分为两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也可以说是小作文和大作文)。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般是给你一段论证(一般能看出论点、论据和论证),寻找其分析的漏洞。而论说文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谈看法。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重点是寻找其漏洞,并用合适的论证说明其不合理的原因。其重点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写作。
      论说文是我最头痛的一个环节,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大家大多数人在大学前几年中几乎都不着笔墨,日记也都是寥寥数笔,或在校内等交际网站侃侃而谈,真正有中心有思想的文章未尝写出。而联考作文在猛看起来很像高考作文,这唤起了很多人的痛苦记忆。
但是,论说文还是要比高考作文要简单的。首先是因为论说文在审题上不会出现什么偏差。虽然模拟题中出现过很难理解的材料,但历年真题材料都是很直接的,褒贬鲜明,自己只要提取精炼出题人所给的中心即可。
      另一方面,联考作文的模板性很强。小作文的模板比较固定。而大作文的话,书中一般会给出几个常用模板,大家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即可,在后面的练习中,将每一篇文章都按照模板的结构来写即可。个人认为,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多准备一个模板,以防止考试题目所说中心难以装入自己最常用模板。(我也多准备了一个模板,但考试的时候没有使用,还是用的最常用的那个)
      准备考研作文的时候,有下面几点需要提醒大家:第一,一定要动手写,我身边的不少考CC的人都是只动眼不动手,看了不少作文和素材,但就是不愿自己写来试试。事实上,真正写起来会发现很多差别,比如时间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等,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寻求改善。我在最后一两个月里,开始使用方格纸(带方框格子的稿纸)写作文,写了3本稿纸。有段时间几乎每天一篇小作文一篇大作文。
      第二,要注意积累,小作文需要积累的是材料常见漏洞类型,而大作文需要积累案例,因为在分析的时候,举一些例子总可以显得更有说服力,而且例子也比单纯的论证更好表述。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每天都拿着素材本死记硬背。坦白的说,我从来没有刻意的寻找过案例。在我看来,灵活的使用案例比知道很多案例更有用,比如苹果公司的案例,你可以说他是坚持(坚持自己的用户体验),也可以说是创新,也能说乔布斯的以退为进,也能说和微软在竞争中的相互进步,等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要注意对写过作文的改写。我和一个研友会交换各自的作文,由对方进行点评,商量每一篇材料最准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某一段话是不是表述准确,所用的案例是不是存在常识性错误。然后,把认为毛病比较多的文章重写一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每个人写文章都有惯性,有些话自己说的很熟,但别人不见得会理解。加强交流有利于自己的文章便于理解,自己的论证更加缜密。
     英语二:大部分时间参照英语一来复习
      MPAcc考英语二,比英语一难度会小一点。我考了84分,不算太高,所以只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在我看来,英语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英语一的复习方法来进行,尤其是阅读和完形填空。虽然说英语二难度低于英语一,但由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应届生考英语二,所以难度会有向英语一靠拢的趋势。英语的复习一定是越早越好,单词量都是需要慢慢来积累的。真题的重要性也是无须我多言的,相信每一个准备考研的人都知道要做熟真题。但真题的范围可能会有理解上的差异。在我看来,英语一的十年真题加上最近三年英语二的真题(因为最近三年才有应届生考英语二)完全足够了,再之前的或在职人员考的英语,参考价值不大。
      英语二与英语一的主要差异在于阅读B(新题型)、翻译和写作。但难度均小于英语一,这是两者难度差别的主要体现。英语二的新题型多简单,做到全对应该不成问题,也不需要再平时专门买参考书来训练,只要在做模拟题和这三年英语二真题时注意题型即可。
英语二的翻译为整段翻译,不同于英语一的句子翻译。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由于对译文的主要要求变为意思正确、表达通顺,所以给了很多调整的空间。考前要加强训练,可以找人来互改译文,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作文上小作文的类型可有应用文和summary两种,但这三年均考的是书信(即应用文的一种),但不可放松对summary的写作训练。大作文以图表作文为主,自己平时的读背和写作训练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惯性(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模板)。
      总结:
      专硕初试虽然只有两门,但由于报考者众多,所以难度并不算小,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联考综合科目的复习是入门难,入门后觉得难以提高,所以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适度的谦逊,要仔细寻找自己依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正确率和稳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考研新手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5-12-7 1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您好!我打算考17年经济学学硕,请问政治英语数学应该买哪些书和资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50

积分

资深研友

Rank: 3Rank: 3

积分
250
发表于 2019-11-6 19:3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客服热线:138-805-778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APP  小黑屋  

Copyright;  ©2007-2024    Powered by swufeky.com  版权所有:小财恒硕教育  蜀ICP备12020230号